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活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活法

活法

指作诗无一定之法规,不拘泥于某一诗法。宋曾季狸《艇斋诗话》:“后山论诗说换骨,东湖论诗说中的,东莱论诗说活法,子苍论诗说饱参,入处虽不同,然其实皆一关捩,要知非悟入不可。”宋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吕紫微》:“紫微公作《夏均父集序》云:‘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则可以与语活法矣。”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四:“然诗家贵参活法,忌泥死法,千变万化,不可执一律拘。是又在人能神而明之,有定实无定也。”

☚ 警策   避俗 ☛

活法

宋人讲诗,特重诗法。江西派曰“活法”。所谓“活法”,就是无定法,认为惟此才能创新。

(1)句律

南宋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说,山谷“荟萃百家句律之长”。句律,就是句法。黄山谷说,句法要“脱胎换骨”,要变古人。

鲁直(山谷)诗:“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日杲杲。”(《赠王郎》)“汗马”,语出《史记》“汗马之劳”。他现在用“汗马”说到心里交战,这种做法就是“脱胎换骨”。要这样做,得书读得多。所谓“脱胎换骨法”,即以故为新。

同样是鲁直诗:“旧管新收几妆镜”(《赠李辅圣》,“妆镜”,代妾)。“旧管”、“新收”,本公文中语,平常以为俗。他如此便以俗为雅。这也要书读得多。

山谷告诉人以方法,故对后日影响大,而成“江西诗派”。

(2)句眼(响字)

句中眼,又称“响字”。

鲁直诗:“学语春莺啭,书空秋雁斜。”(“斜”,说字写得斜。)他自觉不满意,改作“学语啭春鸟,涂窗行暮鸦”。所以要改,为的是“响字”。他以为“啭”、“行”乃句中眼,前句如平常语言顺序,就不能引人注意,改了次序,则引人注意了。而且,以“行”代“斜”,就是以动代静,就要使人注意,更生动。这样,“啭”、“行”就“响”了。

唐人诗句:“竹喧归浣女”,“归”亦响字。

是所谓句眼,此法是“活法”。

(3)拗句

鲁直等认为,诗的声调要有点拗。

他的诗:“且”字声哑下去了,“空”是平声,改了规矩(按诗的规律,七律此处应作仄声,而“且”字处应为平声,这两处都改了平仄),句也不顺。由于声音不调和,就使人打住一下,想一想意思。他要使意思盖过声音,而不是声音盖过意思。他解释何以要拗句说:“语句浑成,气势顿挫。”

桐城派的人重声调调和,而著书立说的人重意不重声。黄山谷他们亦重义。明人则以宋人(江西诗派)写诗的方法用到文章去。


活法 - 文学批评研究 - 可可诗词网

活法

 宋人讲诗,特重诗法。江西派曰“活法”。所谓“活法”,就是无定法,认为惟此才能创新。
 (1)句律
 南宋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说,山谷“荟萃百家句律之长”。句律,就是句法。黄山谷说,句法要“脱胎换骨”,要变古人。
 鲁直(山谷)诗:“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日杲杲。”(《赠王郎》)“汗马”,语出《史记》“汗马之劳”。他现在用“汗马”说到心里交战,这种做法就是“脱胎换骨”。要这样做,得书读得多。所谓“脱胎换骨法”,即以故为新。
 同样是鲁直诗:“旧管新收几妆镜”(《赠李辅圣》,“妆镜”,代妾)。“旧管”、“新收”,本公文中语,平常以为俗。他如此便以俗为雅。这也要书读得多。
 山谷告诉人以方法,故对后日影响大,而成“江西诗派”。
 (2)句眼(响字)
 句中眼,又称“响字”。
 鲁直诗:“学语春莺啭,书空秋雁斜。”(“斜”,说字写得斜。)他自觉不满意,改作“学语啭春鸟,涂窗行暮鸦”。所以要改,为的是“响字”。他以为“啭”、“行”乃句中眼,前句如平常语言顺序,就不能引人注意,改了次序,则引人注意了。而且,以“行”代“斜”,就是以动代静,就要使人注意,更生动。这样,“啭”、“行”就“响”了。
 唐人诗句:“竹喧归浣女”,“归”亦响字。
 是所谓句眼,此法是“活法”。
 (3)拗句
 鲁直等认为,诗的声调要有点拗。
 他的诗:“且”字声哑下去了,“空”是平声,改了规矩(按诗的规律,七律此处应作仄声,而“且”字处应为平声,这两处都改了平仄),句也不顺。由于声音不调和,就使人打住一下,想一想意思。他要使意思盖过声音,而不是声音盖过意思。他解释何以要拗句说:“语句浑成,气势顿挫。”
 桐城派的人重声调调和,而著书立说的人重意不重声。黄山谷他们亦重义。明人则以宋人(江西诗派)写诗的方法用到文章去。

活法 - 可可诗词网

活法



 汪曾祺先生写过一个京剧名优,叫贯盛吉。他是个丑角,可惜,他去世得早。据说,有一天他身体状态很不好,家里怕他今天过不去。结果他瓮声瓮气地说:“你们别忙。今儿我不走,外面下着雨呢,我没有伞。”你看,人都快不行了,还这么幽默。
 这个世界上的好多事,我们都左右不了。譬如,纷乱的世事、险恶的人心,翻云覆雨的命运、扑朔迷离的生活,但有一样我们是可以掌控的,那就是自己的活法。

活法

(huó·fǎ)<名>指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法”在这个词里作词根,体现它原本的语素意义,应读本音fǎ,不宜读轻声。

活法

活法

根据题材特点、文体特点和不同主题的表达需要,采取灵活的谋篇布局和表达方法的一种写作技法。作品反映生活,既有共同规律,又有特殊规律。共同规律是各种体裁、各种题材的作品应该遵守的,但却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必须遵守的。倪士毅《作文要诀》:“法度者何? 有开必有合,有唤必有应。首尾当照应,抑扬当相发。血脉宜串,精神宜壮。如人一身自首至足,缺一不可。”叶燮《原诗》:“今誉一人之美,当问之曰: 若固眉在眼上乎?鼻口居中乎?若固手操作而足循履乎?夫妍媸万态,而此数者必不渝,此死法也。”写作中如果只有这样的死法,而没有灵活变通的方法技巧,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便不能不受到限制,不同作家便会失去个性,不同作品便会没有特色。文体不断变化,题材不断更新,表现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因此不为定法所囿的活法也是一种写作技法,有其不可轻视的作用。
吕本中《夏均父集序》:“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 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通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则可以语活法矣。”这就是说活法正是一种出于规矩之外的法。王若虚《诗辨》:“或问文章有体乎? 曰无。又问无体乎? 曰有。然则果何如?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定法”、“大体”,指一般的写作规律。写文章既要掌握一般的写作规律,又不能死搬硬套,墨守成规。一般规律只能解决一般问题,不能解决写作中的特殊问题,使作品具有明显特点。所以要认识死法与活法的辩证关系,使“二者相济而不相妨”。“有定者,所以为严整也,无定者,所以为纵横变化也。” (姚鼐语) 严整为最低标准,纵横变化则务必讲求。即使在一篇具体文章的写作过程中,也不能死守写作前的构想,而要不断探寻最佳结构和最为理想的表达方法,“离方就圆”,依靠活法。

☚ 补法   让一步法 ☛

活法huó fǎ

灵活变通的方法。《本草纲目 ·序例》:“祖洁古《珍珠囊》,增以用药凡例,诸经向导,纲要活法,著为此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