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洋务派企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洋务派企业 洋务派企业洋务派企业是指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创办的近代企业,包括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之后,为了强化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除了向外国侵略者购买洋枪、洋炮和船舰之外,还决定自己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861年曾国藩率先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厂内产品主要以手工制造。到甲午战争之前 (1894),洋务派先后在上海、南京、福建、天津及其他地区创建了20多个制造兵船、枪炮、弹药和修配武器的军用企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在南京创办的金陵制造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1867年崇厚举办天建机器局。另外,各省督抚为了镇压农民和少数民族,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也创办了一些中小型的军事工业。如1869年左宗棠在西安创办西安机器局 (后随左宗棠迁到兰州,成立兰州制造局)。1875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在济南泺口建立山东机器局。1876年丁宝桢调任四川,又在成都创办了四川机器局。这些军用企业都是清政府指派官员,筹拨资金创办的,属于官办性质。近代军用企业的举办,需要相应的燃料工业、矿冶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为它提供条件。从19世纪70年代起,由洋务派采取官督商办方式委派商人,招徕社会资金,开办了近代民用企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轮船招商局 (1872)、开平矿务局(1878)、电报总局 (1880) 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1890) 等。洋务派经营的企业享有种种特权,如上海织布局取得产品行销免除税厘的特权。尽管有特殊待遇,绝大部分企业的经营情况都很糟糕。产生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各个企业不尽相同,有的是由于资金缺乏,周转困难,甚至拖欠大量的官商款项,每年要支付巨额的利息; 有的是由于创办人对于新式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盲目无知,不考虑原料、燃料、运输、市场等条件,便任意设厂生产; 有的是由于把持企业的官僚不会经营管理,不知道核算成本,造成严重浪费;此外,企业中冗员杂沓,官吏们贪污中饱等都是企业经营失败的具体原因。这些企业的经营情况如此糟糕,归根到底是由其军事性、封建性、买办性的特点所决定的。因而不管它们享有多少减税、免税、贷款、缓息和专利的特权,中日甲午战争(1895) 后纷纷破产。 ☚ 票号 官僚资本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