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泮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泮水 泮水《诗经·鲁颂》篇名。《毛诗序》云:“《泮水》,颂僖公能修泮宫也。”三家《诗》无异义。这是赞美鲁僖公战胜淮夷后,在泮宫祝捷庆功,宴请宾客的诗。但据历史记载,鲁僖公并无征服淮夷的武功,反而曾被淮夷俘虏过。此诗将败仗美化为胜仗,大加称扬,反映出当时宗庙歌功颂德之词中夸张和虚假的特点。全诗八章,每章八句。前三章写在泮宫饮酒场面,后五章歌颂鲁公征服淮夷的武功。《鲁颂》为春秋时诗,其体与《周颂》庙堂祭祀乐章不同,此诗前三章类乎《召南》之《采蘩》、《采蘋》及《小雅·采芑》,全诗与《采芑》尤相似。末章忽以飞鸮集林,食桑葚而吐好音起兴,点缀胜利气氛,使全诗空灵飞动,饶有情致。后人评曰:“大体宏赡,然造语却入细,叙事甚精核有致。前三章近《风》,后五章近《雅》。”(孙鑛《批评诗经》) ☚ 有駜 閟宫 ☛ 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骄骄。其马骄骄,其言昭昭,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志,顺彼长道,屈此群丑。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烝烝皇皇,不吴不扬。不告于讻,在泮献功。 角弓其觩, 束矢其搜。 戎车孔博, 徒御无。 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获。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无龟象齿,大赂南金。 毛诗序说: 《泮水》一诗是“颂僖公能修泮宫也,”诗三家无异议。这个观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占主导地位。以后,有人提出: 歌颂鲁僖公不假,但缘由却是僖公派兵征讨淮夷,大获全胜,群臣在泮宫庆贺,淮夷遣使来朝称臣进贡,诗人主要是在颂扬僖公的才略与美德。这一见解在近人的著述中颇为流行。如高亨的《诗经今译》、陈子展的《诗经直解》、游国恩等的《中国文学史》等。 “鲁颂”被人称为“庙堂文学”,分有宗庙的祭歌及臣下对国君的歌颂两部分。《泮水》当属后者,全诗充满了对鲁僖公的赞颂之词。表达了群臣对他的仰慕。由于它与劳动人民生活的距离,在以往的评论中常常被忽视,或至少被认为思想内容不健康,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泮水》所反映的是僖公伐夷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某一侧面,如“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烝烝皇皇,不吴不扬。不告于汹,在泮献功”“既克淮夷,孔淑不逆”等,都是有些史料价值的。僖公时,社会已不能和周初的繁荣景象相比,所以本诗显得勉强了一些,但如先人所说“褒美失实,……开西汉扬马之声”。换个角度讲,《泮水》的意义不该较扬马差很多,只是扬马歌颂是盛世,而《泮水》却因鲁国的衰落,难免不给人以强弩之末的感觉,至于威武及繁盛的描述,也就有言过其实的痕迹了。 《泮水》依八章八句分。一至三章写泮水之滨的盛会: 喜气洋洋的泮水之滨,人们在采小芹、水藻,众官拥护鲁侯驾到,骏马奔腾,铃声清清; 沿岸酒宴,美不胜收,真是一派繁盛。四、五章重在写鲁侯,自然是亦文亦武,威严端庄,品德淳厚,献媚之词是少不了的。以下交待盛会的由来: 三军随鲁侯出征,讨伐淮夷,“烝烝皇皇,不吴不扬,不告于汹,”所以才有“淮夷卒获”、“在泮献功”。最后一章是抒发胜利后的喜悦之情。“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全诗的脉络还是很清楚的。 就诗三味而言,《泮水》是典型的赋类作品,洋洋二百余言,基本未用“比”“兴”手法。泮水边的盛会,鲁僖公的形象,征淮夷的战争,都写得很直观,且铺彩错金,艺术上有很强的感染力,更因交待详尽,描述精当而具有史料价值。过去人们说起《诗经》,多是大谈“比”“兴”,而对赋的艺术成就视而不见,是不公平的。《诗经》对汉赋的影响显而易见,汉赋的地位否认不了,那么《诗经》中“赋”诗的艺术地位也是否认不了的了。 《诗经》的很多艺术特点在本诗中得到应用。《泮水》严格遵守了《诗经》中最常见的四字句格式,仅第五章“淑问如皋陶”一句是五字。一至三章的前三句,用了反复吟咏的手法,仅用“芹”、“藻”、“茆”三个字,就区分了人们活动的场所,点出了“水边”、“水面”等不同地点,可谓精炼之至了。本诗在用词上也颇讲究,写鲁侯的威严,用“穆穆”; 写三军的雄壮,用“桓桓”; 写将帅的英勇,用“骄骄”,都是点晴之笔。 虽是赋诗,但也并非平铺直叙。泮水边的盛宴,是在鲁侯领兵平定淮夷之后,但是全诗却是从此开始的,究竟为何而宴,要到六、七章才交待,这种倒叙的方法,在《诗经》中是不多见的。 《泮水》在《诗经》中算得上是长篇,因而有了描写盛大场面和刻划人物的基础。泮水之宴、三军出征,都写得铺张扬厉、轰轰烈烈。鲁侯的出场,更是不惜笔墨,预先做了很多“铺垫”,将那僖公写得虎走龙翔,神人一般,虽有阿谀之嫌,但所期效果已完全达到了。 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①鲁侯戾止,言观其旂。② 其旂茷茷,鸾声哕哕。③无小无大,从公于迈。④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⑤鲁侯戾止,其马蹻蹻。⑥ 其马蹻蹻,其音昭昭。⑦载色载笑,匪怒伊教。⑧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⑨鲁侯戾止,在泮饮酒。 既饮旨酒,永锡难老。⑩顺彼长道,屈此群丑。(11)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12)敬慎威仪,维民之则。(13) 允文允武,昭假烈祖。(14)靡有不孝, 自求伊祜。(15)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16)既作泮宫,淮夷攸服。(17) 矫矫虎臣,在泮献馘。(18)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19) 济济多士, 克广德心。(20)桓桓于征, 狄彼东南。(21) 烝烝皇皇, 不吴不扬。(22)不告于訩, 在泮献功。(23) 角弓其觩, 束矢其搜。(24)戎车孔博, 徒御无斁。(25) 既克淮夷, 孔淑不逆。(26)式固尔犹, 淮夷卒获。(27) 翩彼飞鸮, 集于泮林。(28)食我桑黮, 怀我好音。(28) 憬彼淮夷, 来献其琛,(30)元龟象齿, 大赂南金。(31) 【注释】 ①思:发语词。泮水:鲁国水名。芹:水芹,菜名。②戾:到达。 止:语气词。言:乃。旂: 画龙的旗。 ③鸾:通“銮”,车、马的铃。哕哕:铃声。茷 (pei配)茷:旌旗飘动的样子。 ④于:以。迈:行。 ⑤藻:水藻。 ⑥蹻蹻:马强壮的样子。 ⑦昭昭:响亮。⑧匪:不。伊:是。 ⑨茆(mao卯):即莼菜,一种可食的水草。⑩锡:赐。难老: 长寿。(11)屈:征服。群丑:指淮夷。(12)穆穆:仪表端庄的样子。(13)则:标准、榜样。(14)允:通。 昭:祷。假:通“嘏”, 福。列祖:众位祖先。(15)伊:是、此。祜 (hu户):福。 (16)明明: 勉勉。克: 能。 (17)攸: 乃。 (18)矫矫: 勇武的样子。馘 (guo国):古代战争中割下用以计功的敌尸的左耳。(19)淑问:善于审问。皋陶 (yao摇): 尧舜时掌管刑狱的官。(20)济济: 众多的样子。德心: 善意。(21)桓桓:威武的样子。狄:剔,治理。东南:指东南方的淮夷。(22)吴:错误。扬:借为伤。(23)告:究治。讻:指敌人。(24)觩: 弓弯曲的样子。束矢:一捆箭。搜:射箭时发出的声音, 同“嗖”。 (25)戎车: 兵车。博:多。徒:步兵。御:驾车的士兵。斁:厌倦、疲劳。(26)孔淑:很顺利。逆:挫折。(27)式:乃。犹:谋略。(28)鸮 (xiao肖):猫头鹰。(29)黮:桑树的果实, 同“葚”。怀:给。(30)憬:觉悟。琛(chen): 珍宝。(31)元: 大。赂: 借为“璐”, 玉。南金: 南方出产的黄金。 【译文】 泮水岸边真欢乐,人在水中采水芹。鲁侯车驾已来临,彩色旗帜绣龙纹。龙旗舒展迎风飘,车铃阵阵有节奏。百官不论大和小,跟随鲁侯向前进。 泮水岸边真热闹,人在水中采水藻。鲁侯车驾已来到,马儿强壮四蹄骄。马儿强壮四蹄骄,铃声响亮随风飘。和颜悦色面带笑,不是发怒是教导。 泮水岸边真愉快,人在水中采莼菜,鲁侯车驾已到来,泮宫里面酒筵摆。既饮美酒,同祝长寿。踏上征途,征服群丑。 仪表端庄的鲁侯,将他的美德勤修。小心谨慎有威德,行为堪称民之则。既能文来又能武,祈祷多福为列祖。事事仿照祖先行,自己求得这福佑。 勤勤勉勉的鲁侯,发扬他的美德。既已修建起泮宫,淮夷从此归服。英勇善战的武将,献上所获的左耳。善审的法官如同皋陶,泮宫献上所获的敌囚。 文官武将人才多,克尽职守行善政。威武雄壮踏征程,去把东南的敌人惩。浩浩荡荡军容壮,没有失误不伤亡。对待敌俘不究治,回师泮水报战功。角弓拉紧弦开张,万箭齐发嗖嗖响,战车驰骋千百辆,车上车下战气豪。淮夷已经被征服,整个战斗很顺利。由于坚持了您的战略,征讨淮夷大获全胜。 翩翩飞来的猫头鹰,聚在泮水的树林中。吃了我们的好桑葚,给我悦耳的声音听。淮夷悔悟有行动,特从东南来进贡。大龟象牙和奇珍,还有大玉和南金。 【集评】 宋·朱熹:“此饮于泮官而颂祷之辞也。”(《诗集传》卷二十) 元·刘瑾: “但此诗所言,不无过其实者,要当为颂祷之溢词也。”(《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卷二十一引) 明·孙:“大体宏赡,然造语却入细,叙事甚精核有致。前三章近风,后五章近雅。”(《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卷四) 清·姚际恒:“按《通典》载‘鲁郡泗水县,泮水出焉’,泮为水名可证。鲁侯新作宫于其上,其水有芹藻之属,故诗人作颂,因以采芹藻为兴,谓既作泮宫而淮夷攸服,言其成宫之后发祥而获吉也。故饮酒于是,献馘于是,献囚于是,献功于是。末章乃盼泮水之前有林,而林上有飞鸮集之,因托以比淮夷之献琛焉。通篇意旨如此。”(《诗经通论》卷十八) 清·陈奂:“前四章言修泮宫之化,后四章言伐淮夷之功。(第五章)言既作泮宫,淮夷攸服,此蒙上生下之词也。”(《诗毛氏传疏》卷二十九) 【总案】 此诗主题,历来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歌颂鲁僖公修学宫,重视教化,培育人才;一是认为赞扬鲁僖公派兵征讨淮夷,在泮宫祝捷。总览全篇,似是广泛地颂扬鲁僖公的文治武功而并非有所专主,朱熹谓为饮于泮宫而颂祷之词,较为切题。在颂诗中较有文采,鲁侯出场的描写细致入微,宴饮、战争等大的场面只用寥寥数语勾画,语言概括精炼。结尾用猫头鹰因吃了桑葚而声音变得美妙动听来比喻淮夷受教化后而觉悟、归服,可谓独具匠心。全诗“恬重和雅, 鲁颂四篇, 推此第一”(牛运震语)。 《泮水》薄采其芹②。采呀采那水芹儿。 鲁侯戾止③,鲁侯光临这儿了, 言观其旂④。我看见他的旌旗飘 其旂茷茷⑤,他的旌旗在飘扬, 鸾声哕哕⑥。 车上铃儿响叮𪡀。 无小无大⑦,不分小、不分大, 从公于迈⑧。一起都来跟从他。 思乐泮水,乐呀乐那泮池水, 薄采其藻。采呀采那水藻儿。 鲁侯戾止,鲁侯光临这儿了, 其马𫐆𫐆⑨。 他的马呀高又壮。 其马𫐆𫐆, 他的马呀高又壮, 其音昭昭⑩。他的声音多爽朗。 载色载笑(11),这样和颜,这样欢笑, 匪怒伊教(12)。不生气来只教导。 思乐泮水,乐呀乐那泮池水, 薄采其茆(13)。采呀采那莼菜儿。 鲁侯戾止,鲁侯光临这儿了, 在泮饮酒 在泮宫里饮美酒。 既饮旨酒(14),饮着一杯杯美酒, 永锡难老(15)。保他到老不白头。 顺彼长道(16),泮宫里把大道理讲, 屈此群丑(17)。大伙儿聚呀聚一堂。 穆穆鲁侯(18),好鲁侯,鲁侯好, 敬明其德。他的品德多光耀。 敬慎威仪,谨谨慎慎的仪表, 维民之则(19)。人民把他来仿效。 允文允武(20),真能文,真能武, 昭假烈祖(21)。赶上那功烈的先祖。 靡有不孝(22),事事学习他先祖, 自求伊祜(23)。求得那福呀无其数。 明明鲁侯(24),勤勤恳恳的鲁侯, 克明其德(25)。他的教化能修明。 既作泮宫,建筑好了那泮宫, 淮夷攸服(26)。淮夷这就来归心。 矫矫虎臣(27),雄纠纠的战士如猛虎, 在泮献馘(28)。泮宫里献上敌人的左耳成串数。 淑问如皋陶(29),审问俘虏,精细得像皋陶, 在泮献囚。泮宫里献上俘虏,谁也没法逃。 济济多士,贤士们呀济济一堂, 克广德心(30)。大家心胸多么宽广。 桓桓于征(31),威风凛凛去出征, 狄彼东南(32)。扫荡了那东南方。 烝烝皇皇(33),人滔滔,貌堂堂, 不吴不扬(34)。不喧哗,不飞扬。 不告于讻(35),不呼喊,不叫嚷, 在泮献功。泮宫里献功一桩桩。 角弓其觩(36),弯弯的弓儿多紧张, 束矢其搜(37)。束束的箭儿嗖嗖响。 戎车孔博(38),兵车呀排成行, 徒御无(39)。 步行的、驾车的竞赛忙。 既克淮夷,征服淮夷,淮夷降, 孔淑不逆(40)。大好事呀,敌人不反抗。 式固尔犹(41),定的谋划多周详, 淮夷卒获。淮夷终于来归降。 翩彼飞鸮(42),猫头鹰儿翩翩地飞行, 集于泮林。聚在泮宫的树林。 食我桑黮(43),吃着我的桑果儿, 怀我好音(44)。报答我以好声音。 憬彼淮夷(45),觉悟了的那淮夷, 来献其琛(46),把他的国宝当礼品, 元龟象齿(47),大龟版、长象牙, 大赂南金(48)。整块玉儿和黄金。 (采用金启华译诗) [注释] ①思:发语词。泮水:泮宫前的半月形水池。泮的意思就是“半水”,即两半合成一池。泮宫是诸侯国家的学宫,后世郡县的学宫(孔庙)也有泮池,世称泮宫。明清两朝考取秀才叫“入泮”,或称“采芹”,都用此诗典故。②薄:发语词。③戾止:来到。④言:语助词,无义。旂:饰有龙纹的旗,贵族的仪仗。⑤茷筏:同“旆旆”,旗帜飘展的样子。⑥鸾:车铃。哕(hui)哕:和悦的车铃声。⑦无小无大:不论官位高低。⑧于:语助词,无义。迈:行进。⑨蹻蹻:马匹雄壮威武的样子。⑩昭昭:声音嘹亮。(11)载:又。色:喜色,面色和悦。(12)匪:不,无。伊:是,稍有“维”字义。下“自求伊祜”的“伊”,有“其”字义。(13)茆(mao):纯菜。(14)旨:甘美。(15)锡:赐。难老:长寿。(16)长道:远途。(17)屈:击败,使之降服。群丑:对敌人的蔑称。(18)穆穆:庄重和美的样子。(19)维:是。则:模范。(20)允:诚然。(21)昭假烈祖:英明追得上光荣的祖先。昭,明。假,格,至。烈祖,指鲁国祖先周公旦、伯禽等功勋之臣。(22)靡:无。孝:通“效”,师法。(23)祜:吉祥,福。(24)明明:勉勉。(25)克:能。明其德:将德性见之于行为。(26)淮夷:对淮河流域东部沿海一带土著部族的蔑称。这些部族在周王朝各诸侯国的封域之外,所以被称为“不服王化”的“夷”(东方的人)。攸:语助词,带有“都”的意思。(27)矫矫:勇武的样子。虎臣:武将。(28)馘(guo):打死敌人后,割下左耳,代替首级以计功。(29)淑问:善于审断。皋陶(yao):帝舜时有名的司法大臣。(30)广:推行,发扬。德心:善心,指鲁侯好品性。(31)桓桓:威武的样子。(32)狄:扫荡,清除。东南:指淮夷。鲁国在今山东南部,淮夷在国境东南(33)烝烝皇皇:形容军队盛大。烝烝,生气蓬勃。皇皇,光明正大。(34)吴:喧闹放肆。扬:张扬,行为过分。(35)告:“酷”的假借字。讻:凶恶的敌人。(36)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觩:弓弯曲强劲的样子。(37)束矢:五十(或说一百)支箭扎在一起称束矢。这里指许多箭连续发射。搜:即飕飕,形容一支支迅疾发射的箭声。(38)戎车:战车。孔博:很多。(39)徒御:兵马。 步行的叫徒,驾车的叫御。无:不倦。(40)孔淑不逆:很善良而不再反抗。(41)式:用,由于。固:坚持,固守。犹:通“猷”,计谋(42)鸮(xiao):猫头鹰。(43)黮(shen):同“葚”,桑果。(44)怀:送,给。(45)憬:悔悟。(46)琛:珍宝。(47)元龟:大龟。(48)大赂:赂为璐的假借字(据俞樾《群经平议》说)。大璐是一种美玉。南金:南方出产的黄金。 〔赏析〕《诗序》说:“《泮水》,颂僖公能修泮宫也。”但全诗的极大部分是称颂鲁僖公征服淮夷的功德和在泮宫庆宴的描写,前三章对泮宫的描写,不过是鲁侯活动的场景。只有第五章有“既作泮宫”一句,也只能说是称颂征服淮夷之功的分量极轻的陪衬,故此诗的主旨是对鲁侯的武功和威德的赞颂。 但考查历史,鲁僖公其实并无征服淮夷的武功。《春秋》载,僖公十年冬,与齐侯会于淮而被淮所俘,次年才放回;十三年和十六年,又两次跟齐桓公征淮,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将败仗虚美成胜仗,大加称扬,足证当时宗庙中歌功颂德之词的夸张和虚假。 就诗论诗,气魄既具有颂诗的宏壮,描写也相当细致,且有较浓的抒情意味。前三章令人想起《召南》中的《采蘩》、《采蘋》和《小雅》中的《采芑》,全诗和《采芑》的手法尤其相似。明代评点派评论家孙鑛评此诗“大体宏赡,然造语却入细,叙事甚精核有致。前三章近《风》,后五章近《雅》”(《孙月峰评诗经》),是不无道理的。 颂诗通常容易写得板重,概念多于形象。这首诗却很注意形象的细节描绘,一二两章对鲁侯车马扈从的刻画,六七两章对大军征淮的军容的渲染,都颇生动。最后一章忽以飞鸮栖林,含桑葚而吐好音点缀胜利的喜悦,更使全诗空灵飞动,情致极妙。 泮水
【注释】①思:语助词。乐:通“铄”。美,清澈。②芹:水菜。③鲁侯:指僖公。戾:至。④言:语助词。旂:旗。⑤茷茷(pèi):旗飘动貌。⑥鸾:车铃。哕哕(huì):铃声。⑦小:指小官。大:指大官。⑧藻:水藻。⑨蹻蹻:马强壮貌。⑩昭昭:洪亮。(11)载:则。色:和颜悦色。(12)伊:是。教:教导。(13)茆(máo):水草。(14)锡:赐。难老:长寿。(16)顺:沿着。(16)屈:征服。丑:指淮夷。(17)穆穆:肃敬貌。(18)则:榜样。(19)昭假:明白告谕。(20)孝:效法。(21)祜:福。(22)明明:通“勉勉”。勤勉。(23)作:修复。泮宫:泮水之宫。(24)攸:犹“乃”。(25)矫矫:勇武貌。(26)馘(guó):指敌尸左耳。(27)淑:善。问:审问俘虏。皋陶(yáo):尧舜时的狱官。(28)济济:众多貌。(29)桓桓:威武貌。(30)狄:通“剔”。除。(31)烝烝皇皇:美盛貌。(32)吴、扬:大声。(33)告:通“嗥”。呼叫。于:与。讻:通“匈”。喧哗。(34)觩(qiú):弯曲貌。(35)搜:矢疾貌。(36)孔博:很多。(37)斁:厌倦。(38)孔淑:甚善。不逆:顺利。(39)式:乃。尔:指僖公。犹:谋。(40)翩:飞貌。鸮(xiāo):猫头鹰。(41)桑黮 (shèn):桑实。(42)怀:赠。(43)憬(jǐng):觉悟。(44)琛:珍宝。(45)元龟:大龟。象齿:象牙。(46)大赂(通“璐”):大玉。南金:南方之金。 【鉴赏】这是颂美僖公作泮宫平淮夷之诗。 全诗八章。前三章写鲁侯举行“泮宫”落成庆典。鲁国境内有一条泮水。在泮水之滨,不知何年建有一座宫庙,因以水名,故称“泮宫”。由于年久失修,此宫已陈旧不堪,直至僖公方修葺一新。“泮宫”早已有之,非僖公所建,他只不过是“增益更治”罢了。但僖公对这项修复工程极端重视,待到竣工之日,他还特地举行落成庆典。每章首二句为兴体。在清澈碧绿的泮水之中,生长有许多“芹”“藻”“茆”之类的水草。“芹”有香,“藻”有文,“茆”有味,故诗以采美菜于泮水喻僖公取善政于列祖。修复“泮宫”正属善政之一端。每章后六句写鲁侯前往泮宫举行庆典。首章言鲁侯前往的情景。向远望去,车上旌旗迎风飘扬;侧耳静听,车上和铃“哕哕”作响。国之群臣,不分尊卑,皆簇拥鲁侯而来。次章言鲁侯到来的情景。近而观之,驾车之四马高大肥壮;凝神听之,鲁侯之话音清脆洪亮;细而察之,鲁侯面色温润,且带笑容。他从不发怒,总是谆谆教诲。寥寥几笔的勾勒,一位贤君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三章言鲁侯举行庆典。鲁侯高举酒杯,与群臣畅饮美酒,庆贺泮宫修复,祈祷“难老”长寿,谋划平淮之策,可谓一举数得。这三章层次井然,首言往至,次言“饮酒”,末以“屈此群丑”领起下文,结构极为严谨。后五章写鲁侯平治淮夷大获全胜。四章言鲁侯能明其德,能效其祖。肃敬的鲁侯,既能光明其德行,又注重其威仪。鲁侯表里皆善,堪称民之楷模。“允文允武”句为一篇之枢纽。鲁侯“允文”,故内能治国;鲁侯“允武”,故外能克敌。为平治淮夷,鲁侯明谕列祖:事事效法先祖,自己求得福禄。这一章为下面写平治淮夷张本。五章言鲁侯能以德服人。勤勉的鲁侯,能修文德以怀来远人。而“作泮宫”正是广施德政的具体表征。故而淮夷闻之而慑服。有此一端,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勇武的“虎臣”,时而“献馘”于宫,时而“献囚”于宫,并如狱官皋陶审讯战俘。这表明初战告捷。六章言鲁侯将士皆勇猛无敌。鲁侯将士胸襟开阔,威武雄壮。他们出征讨淮,“烝烝皇皇”,士气高昂,众志成城。他们不大声,不张扬,不呼号,不喧哗,军容肃整,纪律严明。如此军队出征,定然是再战告捷:“在泮献功。”七章言鲁侯士卒耐战、武器精良。士卒拉满弓弦,箭矢如飞;战车滚滚急驰,声如巨雷;步兵车夫斗志旺盛,毫无倦容。如此军队出征,必然是大获全胜:既已战败淮夷,旗开得胜而还。坚持既定战略,淮夷终被制服。八章言淮夷来献宝物。诗以“飞鸮”“集林”喻淮夷归服;以“飞鸮”“食桑黮”“怀好音”,喻淮夷被感化而报恩。于是觉悟了的淮夷前来奉献珍宝:大龟、象牙、大璐与黄金。此章收得堂皇典重,雍容大雅,这充分体现出战胜国坐受方物的豪迈气象。 泮水 泮水〔原文〕 ☚ ">有 閟宫 ☛ 泮水 泮水水名,出曲阜西流入泗水。《鲁颂·泮水》一章: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戴震《毛郑诗考证》: “泮水出曲阜县治西,流至兖州府城东入泗。”姚际恒《诗经通论》:“按《通典》载: ‘鲁郡泗水县泮水出焉。’泮为水名可证。”一说,由东门到西门呈半月形环绕泮宫南侧的水。毛《传》: “泮水,泮宫之水也。天子辟雍,诸侯泮宫。言水则采取其芹,宫则采取其化。言己思乐僖公之修泮宫之水也,复伯禽之法,而往观之,采其芹也。辟雍者,筑土雍水之外,圆如璧,四方来观者均也。泮之言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水。天子、诸侯宫异制,因形然。”《白虎通·辟雍篇》: “天子辟雍,诸侯泮宫何? 以知有水也。《诗》曰: ‘思乐泮水,薄采其荇。’ 《诗》训曰:‘水圆如璧。诸侯曰泮宫,半于天子宫也。’明尊卑有差,所化少也。半者,象璜也,独南面礼仪之方有水耳,其馀壅之。” ☚ 河 泮宫 ☛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學校部 > 地方學校 > 泮水 泮水 pànshuǐ 亦稱“泮池”。原爲春秋時魯僖公所修的泮宫之水,代指泮宫;後世府、州、縣學内均修有半橢圓形的泮池,故學宫亦稱泮宫。《詩·魯頌·泮水》:“思樂泮水,薄采其芹。”朱熹注:“泮水,泮宫之水也。諸侯之學,鄉射之宫,謂之泮宫。其東西南方有水,形如半璧,以其半於辟廱,故曰泮水,而宫亦以名也。”元·汪克寬《泮宫賦》:“步前除以徜徉兮,覩泮池之澄碧;降殺於辟雍之度兮,象玉潢之半璧……樂泮水而翺翔兮,載龍旂之委蛇。”明·胡濙《重修武進縣學碑記》:“去戟門南五十步作泮池,環砌以石,立二石柱,楣揭‘泮宫’二字。”參見本類“泮宫”。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湖池 > 泮水 泮水 pànshuǐ 亦稱“泮池”。古代學宫南面的水池。南有北無,半有半無,故稱。《詩·魯頌·泮水》:“思樂泮水,薄采其芹。”鄭玄箋:“泮之言半也。半水者,蓋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也。”陸德明釋文:“泮,半也。半有水半無水也。”元·汪克寬《泮宫賦》:“步前除以徜徉兮,睹泮池之澄碧。”一說,古學宫泮宫之水,故稱。又說,魯境河名。 泮水pàn shuǐ一作“上庠”。宋代市语谓太学。《绮谈市语·宫殿门》:“太学: 上庠; 泮水。” 泮水古代学宫前半月形的水池。《诗经·鲁颂·泮水》:“思乐~,薄采其芹。”代指学宫。苏轼《答临江军知军启》:“~政成,缪膺桑梓之敬。” 各种池塘 各种池塘圆形的池:圆池 圆渊 ☚ 池塘 水潭 ☛ 泮水一作泮池。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形状如半月。后多用以指代学宫。 泮水 泮水《诗·鲁颂》篇名。5节40行。《诗序》谓歌颂鲁僖公“能修泮宫”。诗中赞扬僖公重视“教化”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重大成绩。据《郑笺》,泮宫即学宫。“泮水”即为学宫前的水池,状如半月形。后代研究者或认为泮水为鲁国境内的河流名,“泮宫”为建造在泮水边的鲁侯之宫,非学宫。 ☚ 炉边文谈 泥淖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