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敌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敌戒 敌戒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甚。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兢以强(1)。六国既除,𫎚𫎚乃亡(2)。晋败楚鄢,范文为患(3)。厉之不图,举国造怨(4)。孟孙恶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5)。”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瘉。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非愚伊耄(6)。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 忧箴 卢仝 ☛ 敌戒 [原文]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 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𫎚𫎚乃亡。晋败楚鄢,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恶臧,孟死藏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只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鉴赏] 《敌戒》,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著。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敌戒》收入《河东先生集》19卷中。这篇文章极短,只有146个字,但寓意深邃,发人深省。将其译成白话就是: 人们都知道敌人会带来仇恨,却不知道敌人的存在能产生明显的好处;人们都知道敌人会造成祸害,却不知道敌人的存在能给我们很大的利益。(战国时)秦国因为有其他六个敌国存在而兢兢业业,奋发图强;当六国灭亡以后,它就怡然自得而不再进取,不久亡国。(春秋时)晋国在鄢陵打败楚国是件好事,可是范文子却说这对晋国是坏事;晋厉公失去敌情就不图上进,激起全国怨怒。(春秋时)鲁国的孟孙和臧孙二人对立,孟孙死后,臧孙反而忧虑起来。他认为孟孙之死自己如同失去了药物(激励),自己不久也会死去,明智的人都懂得,没有对立面会带来多大的危险。但是现在有些人却不这样考虑问题。敌人出现,他们就害怕;敌人消失,他们就高兴,解除防备却自满自足。局势刚刚稳一点,他们就以为万事大吉,不懂得敌人存在能提醒自己免遭灾祸,敌人消失反而会因麻痹招来过失。有头脑的人明白上述道理,治国治军时就会深谋远虑,名声就会远扬。治好了病的人,因为放松警惕反会影响长寿; 自己以为强壮的人,因为疏忽大意反会得暴病而死。放纵自己而无节制,不是愚蠢就是发昏。我作这首《敌戒》诗,是让人们三思其中道理从而免除灾祸。 这篇短文,充满唯物辩证思想。它从对立面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角度,论述了存在敌人的有利一面,同时论述了要善于转化矛盾和利用矛盾,把敌人存在这件坏事变成好事。他在文章中批评历史上一些国家和个人在敌人消亡后,因麻痹、松懈招致过失,告诫人们要善于利用不利因素,把敌人的存在当成激励自己不忘战备,不忘敌情,不放松警惕,不断进取的一面镜子和一种动力。文章富有深刻的哲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认真读一读这篇短文,将大有益处。 敌人是可恶的,这是事实。因为它要发动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说,敌人的存在是坏事。但敌人的存在,可以使人头脑清醒,催人奋进,从而由坏事中受益。柳宗元在那个时代就能够辩证地看到这些,并著文告诫世人,这是十分可贵的。 今天,我们学习《敌戒》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世界上,存在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颠覆、渗透,这无疑是有害的;但是,帝国主义的行径提醒了人们不能和平麻痹,必须加强战备,发奋图强,时刻准备粉碎国际敌对势力的侵略和颠覆阴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又是十分有益的事情了。 军队的同志学习《敌戒》意义更大。军队就是因敌存在而设置的,也因敌发展而发展。军人固然应该热爱和平,但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着公开的、潜在的敌对力量,而且会相当强大,相当凶狠。从事国防事业的人,应该善于从敌人存在的事实中激发出更大的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是危险的。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让坏事变成好事,让反面教员激励人们上进,这正是柳宗元写作《敌戒》的目的,也正是我们今天学习《敌戒》的意义所在。 《敌戒》
唐·柳宗元2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3;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4,兢兢以强5;六国既除,迤迤乃亡6。 晋败楚鄢,范文为患7,厉之不图8,举国造怨。孟孙恶臧9,孟死臧恤10:“药石去矣,吾亡无日11。”智能知之12,犹卒以危13;矧今之人14,曾不是思15。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16,只益为愈17。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18。惩病克寿19,矜壮死暴20;纵欲不戒,非愚伊耄21。我作戒诗,思者无咎22。 1戒:文体名,以规戒为内容的有韵的文字。2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大文学家、唯物主义思想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3尤:甚,很。4秦:指战国时秦国。六国:指战国时与秦并立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5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迤迤(yi yi):骄傲自得貌。7“晋败”二句:春秋时晋在鄢地打败了楚国,晋国的范文子担忧晋国会因此安于太平。8厉之不图:意为晋厉公不采纳范文子的进言,不治朝政。9孟孙:春秋时鲁国大夫。恶(w):厌恶。臧:臧孙,亦为鲁国大夫。10恤:忧虑。11“药石”二句:此为孟孙死后臧孙所言。药石:药物。孟孙以臧孙为疗治自己缺点的药石。12智能:指上述古代明智的人。13犹:尚且。卒:终于。14矧(shen):何况。15曾:简直。不是思:不思此。16废备:废弃戒备。自盈:自满自足。17益:更加。愈:疾病,指灾祸。18道:思想,主张。名:名声。播:扩大。19惩:警戒、防备。克:能。20矜:自夸。21非愚伊耄(mao):意为不是愚蠢就是糊涂。22咎:过失。 【析点】 这是一篇具有哲理思致的文章,阐述了“敌存灭祸,敌去召过”的观点,意在强调“反面教员”的作用,劝戒人们居安思危,力戒放纵骄傲、怠惰自满。柳宗元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对立的事物之间存在的相反相成的关系,从而从历史论到现实,从政治论到日常生活,并且谆谆告诫,以求“思者无咎”。柳宗元是站在一个更新更高的视角上来审视历史和现实的,从而达到了他以前的思想家所未曾达到的理性高度;他的论述,至今仍未失其朴素的辩证法的光辉,我们仍然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戒文每四句为一节,议论一层层向纵深演进,形成明显的论说阶梯,道理也愈来愈深刻透辟。在每一节论说中,都包含了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各节之间前后又有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对比的手法既适应了“敌存灭祸,敌去召过”这一中心思想的要求,又是进行论证的需要,文章的辩证思想也在这对比的手法中得到了确当的体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