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波兹南事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波兹南事件 波兹南事件Bozinan shijian1956年6月发生在波兰西部工业城市波兹南的政治风波。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照搬苏联经济模式,大量资金用于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 加上苏联在领土等问题上的大国沙文主义, 致使在波兰群众中孕育着不满情绪。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传出后, 在波兰引起巨大反响。1956年6月上旬, 波兹南的斯大林机车车辆制造厂 (现名策盖尔斯基工厂)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和降低奖金税,并派代表团去机械工业部请愿,没有得到满足。消息传来,1万多名工人在6月28日前往市中心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喊“面包、民主、自由”和“维斯瓦夫”(即哥穆尔卡)的口号,并同警察发生冲突。破坏分子乘机煽动,扩大事端。示威游行发展成为武装冲突。群众包围保卫部大楼,袭击市委大楼、电台和监狱。政府出动军队,平息了骚乱。在这次事件中,有5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伤。事件发生后,波兰统一工人党于7月召开七中全会,认为事件的原因之一是帝国主义走狗的煽动,但极大部分责任要归中央和地方领导的官僚主义和愚昧无知。全会要求立即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实行政治民主化。8月,恢复了哥穆尔卡的党籍。10月,波党八中全会选举哥穆尔卡为中央第一书记,通过了《关于党在目前的政治和经济任务的决议》,清算了照搬苏联经验的缺点和工作中的错误,决定对政治经济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 ☚ 铁托 哥穆尔卡 ☛ 波兹南事件1956年6月28日波兰波兹南市发生的流血事件。是日,波兹南工人为要求改革举行总罢工,一些反动分子乘机煽动,制造了以反对政府为目的的严重骚乱。次日,国防部长罗科索夫斯基(原为苏联军官)下令镇压,死伤200余人。事件当日平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