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双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双鬟shuāng huán

头两侧束发鬟,是少女的发型。白居易《山游示小妓》:又鬟垂未合,三十才过半。

双鬟

双鬟

古代女子一种发式,梳成双鬟,一左一右,形如“丫”状,故又称“丫鬟”。多为未婚女子所梳,故后又以之代称婢女或女孩。唐宋时流行。欧阳修《玉楼春》词:“金雀双鬟年纪小,单画娥眉红淡扫。”

☚ 翠鬟   蝉鬓 ☛

双鬟

这是未婚女子常用的一种发式,其特点是在头的两侧各盘卷一髻垂下。既垂又有鬟的,称“双垂鬟髻”;单垂髻而无鬟的,称“双垂髻”;既无鬟且不下垂的,直谓为“双髻”。这几种发髻形式在战国时期就已流行,至唐代更盛,故多见于唐人诗咏。例如杜甫诗有“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句,元稹诗有“柔鬟背后垂,丛鬓随钗敛”句,刘禹锡诗有“前年曾见两鬟时,今日惊吟悼妓诗”句,敦煌曲子辞有“青丝髻绾两边芳,淡红衫子掩酥胸”句。从“至老双鬟只垂颈”的诗句中,可以知道“双鬟”是唐代女子未婚的标志。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私奔的事,其中也说:“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这句诗的意思是:为了表明自己忠于爱情的心迹,这位青年女子偷将双垂鬟髻合为一股,挽成已婚妇女的发式.可见未婚女子梳双鬟或双髻的风俗是流传很广的。


双鬟

古代女子的发式。鬟和髻不同,鬟是空心的,中空做环形,双鬟最为流行。隋唐时的鬟式有高有低。有高鬟,如唐段成式《柔卿解戏呈飞卿》诗云:“出意挑鬟一尺长”。有低鬟,如王建《白纻歌》:“低鬟转而掩双袖”。曹邺《四怨诗》中“短鬟一如螓”,是指如蝉的短鬟。还有在头顶梳成的鬟,如刘禹锡《同乐天和元微之深春》诗:“双鬟梳顶髻。”又有垂于脑后的,如元稹《恨妆成》诗:“柔鬟背后垂。”

双鬟

双鬟shuānɡhuán

━━ 古年轻女子的两个环形发髻。代女孩或美女。唐·李嘉《古兴》诗:“十五小家女,双鬟人不如。”

☚ 双蛾   玉人 ☛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髮 > 雙鬟
雙鬟  shuānghuán

古代女子的一種髮式,其式於頭頂兩側梳兩個髮鬟,故稱。唐·權德輿《放歌》:“雙鬟美人君不見,一一皆勝趙飛燕。”宋·陸游《春愁曲》:“蜀姬雙鬟婭姹嬌,醉看恐是海棠妖。”

少女

少女

姹(姹女) 女英 女童 季女 绣女 谢女 细娘 娘子 双鬟 少妪 幼妇 娇娘 娇子 娇倩
少女、姑娘:娃(女~)
少女、美人:青蛾
小姑娘:小丫
对少女的昵称:茶茶
渔家少女:鱼娃
采茶的少女:素手青条
恋爱中的少女:陈娥
未成熟的少女:含苞
怀春的少女:邻女
美丽的少女:闺艳 青娥 倩女 赛娘 娇娃 二八佳人
美貌的少女:娇艾 娇娥 玉童
美丽可爱的少女:左家娇女
青春少女:含苞豆蔻
妙龄少女:青丝
青春妙龄少女:初开豆蔻 梢头豆蔻 含香豆蔻
为爱而精神失常或死去的少女:离魂女 离魂倩女
(年轻未婚女子:少女)

☚ 未婚的女子   各种打扮的女子 ☛
双鬟

双鬟

古代女子发型。汉辛延年《羽林郎》:“两鬟何窕窕,一世良所无。”唐杜甫《负薪行》:“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古代女子,未婚时将头发梳作两个环,称双鬟,婚后绾成一个髻。发型是成婚与否的标志。《负薪行》写的是“更遭丧乱嫁不售”的老处女;《井底引银瓶》写的是与男子自由结合的女子。李煜 《谢新恩》: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

☚ 云鬟   翠鬟 ☛
000036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