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泛阿拉伯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泛阿拉伯主义 泛阿拉伯主义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建立统一的阿拉伯民族国家或联邦的政治主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阿拉伯民族,强烈要求实现阿拉伯民族的独立与统一,建立阿拉伯民族的联邦国家,其计划不仅包括阿拉伯、内志、汉志、也门、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在内的亚洲地区,而且也包括北非的埃及等地。1905年阿拉伯全国委员会成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政府曾允诺建立独立的阿拉伯联邦。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自食其言,在1920年的圣雷莫会议上,同法国政府分割了阿拉伯民族的大部分亚洲领土,实行委任统治。为反对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泛阿拉伯会议分别于1931年和1933年在耶路撒冷和巴格达举行,表达了谋求阿拉伯民族独立与统一的强烈愿望。但在1941年各阿拉伯国家相继获得独立后,泛阿拉伯主义运动出现了分歧。叙利亚主张把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外约旦合并为一个国家,然后组织一个由其他国家参加的阿拉伯联盟。埃及和沙特阿拉伯反对叙利亚的主张。成立统一的阿拉伯联邦国家的主张日趋得不到支持,而尊重每一个阿拉伯国家独立与主权的主张深入人心。因此在1945年成立的阿拉伯联盟虽然在经济、文化、社会、卫生、交通方面提出实现合作,但同时保证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独立与主权。 ☚ 泛日耳曼主义 泛斯拉夫主义 ☛ 泛阿拉伯主义 泛阿拉伯主义指位于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谋求建立一个包括所有阿拉伯人的统一国家或联邦的政治主张。阿拉伯各国人民由于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及对伊斯兰教的共同信仰,提出了民族独立和统一的要求,他们在历史上曾先后受奥斯曼帝国、英、法等帝国主义的统治。1931年和1933年先后在耶路撒冷和巴格达举行的全阿拉伯的代表大会,反映了联合的思想。1945年3月在开罗成立阿拉伯国家联盟,有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沙特阿拉伯和也门 (今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参加。联盟的宗旨是: 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紧密合作,协调彼此间的政治活动,保卫独立的主权,全面考虑阿拉伯国家的事务和利益。此联盟虽松散,但具有争取阿拉伯统一的目的,到1983年成员国已有22个。但由于目标不一致,力量不协调,阿盟1948年未能阻止以色列的成立。从1964年1月起,阿拉伯国家元首举行了一系列的最高级会议,谋求阿拉伯统一的努力,但无成果。 ☚ 孤立主义 南非种族主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