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法捷耶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法捷耶夫1901—1956Alexandr Alexandrovich Fadeyev

苏联作家。生于俄国特维尔省(今苏联加里宁州)基姆拉市的助理医生家庭。参加了十月革命。1918年加入俄国共产党(布)。国内战争时期在远东红军游击队同高尔察克白匪军进行斗争。后来根据这一时期的经历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毁灭》(1926年)。积极参加苏联作家协会的组建工作,1933年作协成立时当选为理事会理事和主席团委员,1939—1944年任作协书记。卫国战争时期奔赴前线,除写作大量通讯、特写、政论外,并创作了描写苏联共青团员反法西斯斗争活动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1945年出版。1946—1954年任苏联作家协会总书记兼理事会主席。1954—1956年改任书记。1956年5月因酒精中毒而死。其他重要著作有长篇小说《最后一个乌兑格人》、《黑色冶金工业》(均未完成)以及特写集《在封锁日子里的列宁格勒》等。

法捷耶夫

苏联作家。生于1901年12月24日。上过商业学校,1918年参加革命,1921~1924年进莫斯科矿业学院学习。1926年后从事文学创作。卫国战争时,任《真理报》随军记者。代表作为两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小说——反映国内战争中新一代成长的《毁灭》(1927)和显示卫国战争中年轻一代精神面貌的《青年近卫军》(1945)。1956年5月13日自杀。

法捷耶夫

法捷耶夫1901—1956Fajieyefu,Александр Адександрович Фадеев

苏联俄罗斯作家。父亲是农民,母亲和继父是助理医生,都参加过革命活动。他从小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在海参崴读书期间还结识了一些著名的共产党人,这些因素都对他后来的生活和创作道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18年,法捷耶夫加入共产党,1919~1921年参加远东游击队,和白匪高尔察克以及日本侵略军英勇作战。复员后,在莫斯科矿业学院学习,开始做党的工作,并创作文学作品。
法捷耶夫的创作包括小说、特写和论文等多种形式,最成功的作品是长篇小说《毁灭》(1927)和《青年近卫军》(1945)。
《毁灭》写远东一支小小的游击队与白匪军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在寡不敌众,遭受重大伤亡,只有19人幸存的情况下,如何在游击队长共产党员莱奋生的带领下,冒死突围,终于杀出重围的故事。小说通过莱奋生的英雄形象,强调共产党人的先锋作用和精神力量对周围群众的影响;通过莫罗兹卡、美杰里察和巴克拉诺夫等人,说明各阶层群众在革命洪流中的锻炼和成长;还通过极端个人主义者美契克的叛变,揭示了资产阶级分子的堕落和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青年近卫军》以克拉斯诺顿共青团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与德国侵略者进行的斗争为题材,控诉法西斯匪徒惨害人民的暴行,塑造了奥列格、邬丽亚等五位革命青年的英雄形象,显示了苏联年轻的一代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精神风貌。

☚ 普希金   奥斯特洛夫斯基 ☛
法捷耶夫

法捷耶夫1901—1956Fajieyefu

俄罗斯作家。他母亲和后来的继父是助理医生,都参加过革命,法捷耶夫童年、少年是在远东南乌苏里边区度过的,家境贫苦。1918年他加入布尔什维克。曾参加游击队,由普通战士提拔到旅政委,复员后在莫斯科矿业学院学习。1926年后从事文学工作。1956年自杀身亡。苏联国内战争结束后,他和肖洛霍夫、富尔曼诺夫、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等年轻一代,成为新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力军。法捷耶夫1927年发表的以国内革命战争为题材,描写远东一支游击队与敌人浴血奋战、艰苦过程的小说《毁灭》,显示了他杰出的艺术才能,是苏联文学史上被称为“里程碑式”的作品之一。作品给他带来声誉,并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反响。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法捷耶夫任《真理报》记者,写下一系列讴歌苏联人民英勇战斗的文章与特写,并于1945年发表了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作者描写当德国法西斯的铁蹄践踏苏联国土时,乌克兰顿巴斯矿区克拉斯诺顿城的青年们在地下党的领导下成立了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小说叙述了以“青年近卫军”为代表的苏联青年一代,不堪忍受国土沦丧,民生涂炭,他们立下誓言:要“以血还血”,“以命抵命”。他们从自发的反抗走上有组织的战斗:散发传单,夜袭战俘营,惩治卖国贼,狙击敌人的军火物资,在十月革命节的前夕把红旗插入城里大楼顶上……由于叛徒的出卖,“青年近卫军”绝大多数成员被敌人逮捕,受到惨绝人寰的酷刑,最后壮烈牺牲。尽管他们没有享尽人间应有的快乐,但他们没有虚度自己有限的年华,他们生命的价值永恒,青春的光辉与日月共存。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革命集体的群像和丰姿多彩的个性完美相结合,真实严峻的记述和委婉动人的抒情相交映。或赞叹、欢呼,或否定、斥责,文字里激荡着感情的波澜。《青年近卫军》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最优秀的作品之一,1946年获斯大林文学奖金。

☚ 马雅可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法捷耶夫1901—1956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Фадеев

苏联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毁灭》、《青年近卫军》等。其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精神鼓舞下写成的,笔下的主人翁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善于把严格的现实主义描写、深刻细腻的心理分析、浪漫主义的抒情笔调有机地统一起来。为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法捷耶夫

法捷耶夫1901~1956

前苏联作家。生于农民家庭。1908年全家迁往远东。国内战争时期参加西伯利亚游击队,曾任旅政委。后入莫斯科矿业学院学习。出校后做地方工作。1926年成为专业作家,次年发表第一部小说《毁灭》,描写远东一支游击队艰难的战斗历程和革命战争对各种人的巨大改造作用,成功地塑造了党的领导者莱奋生、在斗争中逐渐成长为战士的莫罗兹卡和怯懦的小知识分子美契克等典型形象,成为苏联早期文学杰作之一,奠定了他在苏联文学史上的地位。卫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1945年,1951年修订本获斯大林奖),以真人真事为基础,描写矿业城市克拉斯诺顿青年反法西斯的地下斗争,塑造了以奥列格为首的青年团员英雄群像和老一代革命者的形象。1956年自杀。

☚ 伊萨科夫斯基   肖洛霍夫 ☛
法捷耶夫

法捷耶夫1901—1957Фадеев,Алсксандр Ал скоандрович

苏联俄罗斯作家,1901年生于特威尔省(今加里宁州)的基姆城。1908年随家庭迁居远东南乌苏里边区。1910年入符拉迪沃斯托克商业学校学习,参加学生运动,被推选为该校学生公社领导人之一。十月革命中投身革命斗争。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远东反革命政变后在符拉迪沃斯克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19年被党派遣到沿海游击队中,先后任团政委和旅政委。1921年2月被选为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期间参加镇压喀琅斯塔得叛乱,负伤,伤愈从部队复员。1921年进矿业学院学习。1924年被派到高加索从事党务和报纸工作。1921年开始创作。1923年发表中篇小说《泛滥》和短篇小说《逆流》。1927年发表长篇小说《毁灭》,描写远东地区一支人数不多的游击队在共产党员队长的领导下,经过严酷斗争,突破敌人包围。队伍虽然只剩下19人,但锻炼得更坚强了。小说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被推崇为描写国内战争的优秀作品之一。同年被召回莫斯科,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先担任“拉普”的领导工作,后担任全苏作家协会理事会主席团的总书记(1938—1943)。他从20年代末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乌总格人》,描写苏联一个处于未开化阶段的落后氏族,在革命过程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部历史。他计划要写6部,但只完成了4部。卫国战争(1941—1945)期间,以《真理报》记者身份赴前线采访,写出不少政论和特写。1944年发表特写集《封锁期间的列宁格勒》,描写苏联人民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的英雄事迹。1945年发表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描写一支由青年学生组成的游击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斗争,直至大部分成员牺牲的故事。这部小说发表后受到广泛称赞和高度评价。1951年经作者修订出版了新版本。战后时期法捷耶夫的文学活动和社会活动更加繁忙,他是世界保卫和平运动的活动家,同时从事创作一部反映苏联冶金业的长篇小说《黑色冶金》,但未完成。1957年因精神抑郁症自杀身亡。

☚ 马雅可夫斯基   肖洛霍夫 ☛
000009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