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尺Chǐ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云南之泸州等地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新编千家姓》亦收载,未详其源,可能以度量为姓。

尺chǐ

❶長度單位,十寸爲尺。揚雄《長楊賦》:“且盲者不見咫尺,而離婁燭千里之隅。”
❷量長度的器具。張衡《應間》:“枉尺直尋,議者譏之。”
❸喻少、小量。見下。

尺chǐ

量度单位。《说文》:“尺,十寸也。”段玉裁注:“周制八寸为尺。盖六国时多变乱法度,或言周尺八寸。”《鲁颂·閟宫》八章: “是断是度,是寻是尺。”孔《疏》:“于是斩断之,于是量度之。其度之也,于是用八尺之寻,于是用十寸之尺。”寻,尺,均用如动词。量作一寻,量作一尺。

☚ 允文   尹 ☛

读音ch·e(ˇ),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昌石切,入,昔韵。
❶我国民族音乐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上的“2”。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ch·i(ˇ),为i韵目,属i—er韵部。昌石切,入,昔韵。
❶长度单位,一米等于三尺。
❷像尺的东西。如:铁尺。
❸经脉的部位。

上一条: 下一条:

经脉之一部位。例同上。

☚ 关   风癎 ☛

〔chi〕 1.qix: 一把~。addoul qix. 2.qix: 一~布。ad qix ndeib.

ㄔˇ;ㄔㄜchǐ; chē0964叉开腿。东北官话。东北〖〗。~着两条腿在门口站着。搀;提。吴语。江苏苏州〖〗。走弗动哉,~俚一把吧走不动了,搀他一下吧。用细绳勒,束。吴语。浙江金华岩下〖〗。裤带~紧点儿。言以利害来威胁、压制。吴语。浙江金华岩下〖〗。尔弗要~,我弗□(〖〗)怕的!拣起。吴语。浙江宁波。查对;检查。粤语。广东广州〖〗。等我~吓先让我先查一下。胰腺;夹肝(内脏名)。闽语。福建闽侯洋里〖〗、厦门〖〗。猪~‖鸭~。稀。闽语。广东潮州、揭阳〖〗。□(〖〗)极透加零□(〖〗)水住□(〖〗)~太稠加入多一些水就较稀。

〈隐〉清末以来茧行指数目七。参“烟、足、南、常、马、青、尺、边、脚、台”。

尺chǐ

❶市尺,市制长度单位,1市尺为10市寸,约合33.33厘米。
❷用来量长短或画图的器具
 △ 木~|放大~。
❸像尺的东西
 △ 计算~|镇~。

我国古代乐谱的一个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工~。
另见chi。


尺chǐ


❶市制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特指一尺:~度︱~寸︱~牍(du)︱~素︱径~︱~短寸长︱~幅千里︱咫(zhi)~天涯︱垂涎(xian)三~︱近在咫(zhi)~︱得寸进~︱百~竿头,更进一步︱冰冻三~,非一日之寒。
❷量长度的用具:市~︱标~︱折~︱皮~︱钢~︱竹~。
❸像尺的东西:镇~︱计算~。
❹制图的用具:矩~︱丁字~︱放大~。
另见che。

尺chě

中国民族音乐乐谱上的一个音阶,相当于现代简谱的“2”。
另见72页chǐ。


尺chǐ

❶ 市制长度单位,1尺合1/3米。
❷ 用来量长度的器具:钢尺|卷尺|卡尺|折尺|尺子。
❸ 用来绘图的器具:角尺|曲尺|放大尺。
❹ 形状像尺的东西:镇尺|戒尺|计算尺。
另见62页chě。

尺chǐ

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卜居》:“夫尺有所短。”

尺chǐ

见“绳墨”。

尺chi

尺版 尺壁 尺寸 尺牍 尺度 尺骨 尺蠖 尺码 尺头尺页 尺泽 尺中 尺子 标尺 表尺 方尺 钢尺 公尺 角尺 戒尺 界尺 进尺 矩尺 卷尺 卡(ka)尺 木尺 皮尺 软尺 塞尺市尺 算尺 缩尺 英尺 折尺 镇尺 咫尺 竹尺 尺动脉 百分尺比例尺 丁字尺 放大尺 计算尺 鲁班尺 千分尺 营造尺 尺布斗粟 尺步绳趋 尺寸千里1 尺寸之功 尺短寸长 尺方程式 尺幅千里 尺蠖之屈 尺水丈波 尺瑜寸瑕 百尺竿头 垂涎三尺 得寸进尺游编卡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尺(一)chǐ (二)chě

【辨形】尸下加一捺。4画。指事。
【辨义】尺(一)chǐ
❶ 长度单位,市尺的通称:尺寸|尺牍|尺度|尺码|尺书|尺素|尺头儿|尺璧非宝|尺布斗粟|尺寸千里|尺短寸长|尺幅千里|尺枉寻直|方尺|公尺|进尺|市尺|缩尺|英尺|咫尺|枉尺直寻|六尺之孤|七尺之躯|五尺之童|咫尺千里|咫尺天涯|有尺水行尺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去天尺五|绳趋尺步|垂涎三尺|得寸得尺|喙(huì)长三尺|进寸退尺|近在咫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❷ 量长度的用具: 尺子|标尺|表尺|钢尺|卷尺|卡尺|皮尺|曲尺|软尺|折尺|计算尺。
❸ 一种制图的器具:角尺|界尺|矩尺|算尺|丁字尺|放大尺。
❹像尺的东西:戒尺|铁尺|镇尺。
❺ 中医脉位“尺中”的简称。
〔尺骨〕上端是三棱形的长骨,在桡骨内侧。
〔尺蠖(huò)〕尺蠖蛾的幼虫,行动时身体一屈一伸地前进。
(二)chě 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辨析】 二音都表示名物义。区别在于:
一、词性有所不同: 尺(一)chǐ作名词、量词,并作量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chě只作名词。
二、适用范畴不同:尺(一)chǐ表示长度单位,并用于量具、器具、人体部位及昆虫等名称;(二)chě用作乐谱记音符号。
三、使用频度不同: 尺(一)chǐ多义项,常用字音,使用频度高;(二)chě单义项,只用于“工尺谱”。

尺chi

❶<量>表示长度的单位,通常指市尺。1尺为10寸,10尺为1丈:1米等于3~|买几~布做一件上衣。
❷量(liang)长度的器具。长度不等,一般为1市尺,上有寸和分的刻度,用竹、木等制成:这段布有多长,用~一量就知道了|裁缝拿~一比画,衣服就裁好了。

尺chǐ

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薛姨娘先接过来瞧时,原来是个小匣子,里面装着四付银模子,都有一~多长,一寸见方。(三五·793)

尺chǐ

画图的器具。1903年项文瑞《游日本学校笔记》:“图工有二种: 机器图工,建筑图工,皆专门也。此室学生只九人,皆用器,用丁字尺等画之,画极精细,其画建筑形者,有着色之。”1931年《英汉对照百科名汇》:“T-square,丁字尺。”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度量部 > 長度測量用具 > 尺
尺  chǐ

測量長度之工具。以象牙、骨、木、竹、銅、鐵等製成。今所見中國最早的尺是商代的象牙尺。其制一般爲一尺十寸,一寸十分。尺和其他長度單位如寸、尋、常等最初都是憑藉人體各部位來確定的,其後則取法於黄鍾律,以黍穀的長度來確定,而漸趨精密。其量值隨時代之遷移而略呈遞增之势。《太平御覽》卷八百三十引《孔子家語》:“孔子曰:‘夫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肱知尋,舒身知常。”《漢書·律曆志上》“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黄鍾之長。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黄鍾之長。一爲一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引,而五度審矣。”黄鍾,古代十二律之一。子穀,穀子。秬,黑黍。中,指大小適中。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其他部 > 脈象 > 尺
尺  chǐ

中醫診脈部位名稱,指尺脈。位於關脈之後,即診脈時第三指所按的部分。其稱始見於先秦典籍,今沿稱。《素問·脈要精微論》“尺内兩旁,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裏以候腹中”張隱菴注:“尺内,尺中也。兩旁,兩尺部之外旁也。”漢·張仲景《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併治》:“下利,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澀者,必清膿血。”參見本類“寸關尺”。

尺chǐ

❶一作“配”。清末民初江湖社会谓数目百。《海底·各地通行隐语》:“百: 配; 尺。”
❷旧时茧行谓数目七。参“烟、足、南、常、马、青、尺、边、脚、台”条。
❸清代红帮谓数目百。参“寸、尺、丈”条。

尺【同义】总目录


尺玉尺

尺chǐ

〖量词〗
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古代的尺比现代的尺要短一些(10)。《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身高八尺多。《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会有它的短处,寸会有它的长处。《祭石曼卿文》:生长松之千尺。——长出千尺高的苍松。

尺chǐ

❶ 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有余。”
❷ 量长度的器具。《孔雀东南飞》:“左手持刀~,右手执绫罗。”
❸ 中医诊脉部位的名称。《难经》:“脉三部:寸、关、~。”

*

B3DF
(一)chi❶市尺的简称:~短寸长/咫~天涯/五~的汉子/十寸为一~。
❷测量长度或绘图用的器具:皮~/木~/卷~/直~/丁字~。
❸形状像尺的东西:戒~(旧时私塾的老师打学生用的木板)/镇~。
❹中医对诊脉时第三指所按部位的简称,即尺脉。
(二)che 我国传统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法度

法度

度(度轨;度揆;玉度) 程(程度) 纪(纪律;法纪) 矩(蹈~)纲(纲纪;纲目;纲理;纲纽;纲维;纲宪;纲网;纪纲;维纲;大~小纪) 符 维 规(规矩;规矱;规绳;规彠) 范 宪(宪度;宪纲;轨宪) 矱(规矱) 卞 索检(检式;检则) 绳 程(程度)制(制则) 尺(尺度) 则(则度;法则) 彠(彠矩) 辟 法式 法轨 巨获 捡括 捡押
法度,标准:准矱
法度,制度:法器
法律制度体系:法制 宪制 文宪
前人的法度:前度 前图
体制法度:体式
道理,法度:轨节
纲纪法度:纲纽 纲理
准则法度:尺度 柯则
规则法度:规度 规轴
规矩法度:矩矱 规简 矩绳 绳墨 检括 检柙 检押 检格 规检 律度 矩度
风纪法度:风宪 风规
礼仪法度:仪法 仪度 礼典 礼则 礼法 礼防
礼节法度:节法
礼乐法度:文章
教化法度:风轨
政治法度:总纲
常典,法度:典彝
法度以外:度外
简要而有法度:典要
合乎绳墨:应绳
不合法度:不法
越出常轨,不合法度:不轨
无法度:失度 靡腜 靡膴
变更法度:革典
先前留下来的法度﹑规则:遗规
前代与后代的规矩法度完全一样:重规叠矩 重规累矩 重规袭矩 重规沓矩
(法律制度:法度)

另见:制订 法律 准则 规律 制度 实施 执行 遵守

☚ 法度   各种法度 ☛

其他拟状物

其他拟状物

角(菱~;皂~) 锤(秤~;纺~) 蜡(~梅) 脊(山~;屋~) 玉(琼~) 门(闸~;灶~) 柱(水~;冰~) 耳(~房)齿(锯~) 舌(火~;帽~) 胆(瓶~;球~) 髓(木~;石~)泪(烛~;蜡~) 房(蜂~;莲~) 鱼(~雷;木~) 鳞(~甲;龙~) 鼓(石~) 嘴(壶~;瓶~;~嘴) 冠(鸡~;花~) 帽(螺丝~) 流(电~;气~) 排(竹~;牛~) 桥(鞍~) 井(矿~;天~) 花(蚕~;钢~) 絮(柳~;芦~) 臼(~齿) 结(喉~) 铃(杠~;哑~) 翼(机~)套(手~;袖~;笔~) 垄(瓦~;沙~) 箱(风~) 槽(牙~)山(~墙;冰~) 叶(百~窗) 爪(掣~) 栓(~剂) 尺(镇~;戒~) 核(煤~) 盘(磨~;棋~) 质(金~) 芽(肉~) 霜(柿~) 囊(胆~;肾~) 脉(叶~) 台(戏~;讲~) 脑(樟~;石~;豆腐~) 龙(~舟;火~)峰(洪~;驼~) 瓜(脑~) 蛇(~予;~弓) 礁(珊瑚~) 玻(~璃丝) 苗(火~) 乳(豆~;石钟~) 襻(车~;鞋~) 帘(眼~) 豆(土~) 鹿(~砦) 钱(榆~;纸~) 锁(石~;长命~) 潮(热~;高~;心~) 床(机~;车~) 裙(桌~;围~)刀(~币;冰~) 掌(仙人~) 缸(汽~;灰~) 桃(棉~;核~) 沟(瓦~) 牙(月~;轮~)腿(床~;桌~) 碗(钢~;轴~) 盒(骨~) 杯(金~) 柳(~眉;~腰) 腰(~鼓) 缨(萝卜~) 屏(网~;荧光~) 芽 枪(烟~) 炭(山楂~) 流(暖~) 花(泪~;葱~;油~) 峰(乳~;驼~) 觜 穗(~头;旗~) 月
用雪雕塑成的花状物:雪花

☚ 拟状物   某种用途的物品 ☛

书房中必备的笔、墨、纸、砚四种常用文具

书房中必备的笔、墨、纸、砚四种常用文具

四友 文房(文房四宝;文房四士;文房四友;文房四物)
眼镜:僾逮
眼镜片:镜片
教学用具:教具
讲课时用以指示的棍:教鞭
放笔文具:笔床 笔架 笔插 笔格
盛水洗笔器:洗(笔洗)
纯净洁白、质地很好的洗涤毛笔的工具:冰瓯雪碗
压纸压书具:压尺 镇纸 隔笔简
划直线用的木条:界尺 黎司直
作画的工具:画具
绘图仪器:尺(丁字~;放大~)
画圆形的用具:规(卡~;线~;圆规)钩
画方形的用具:矩 曲尺
计数或计算的用具:算 筭 筹码 筹策筹子 筹马
古代用以书写的文具:铅椠
印刷用的刻板:版(石~;铅~) 椠(旧~) 梓 书板
用作雕刻印刷的底板:镌椠
铸造铅字的模子:字模
笔画凹下的字模:阴模
笔画凸起的字模:阳模

另见:学习 书写 纸 墨 笔

☚ 文具   砚台 ☛

仪器

仪器

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
用于测定温度等的仪器:仪表
测节气的仪器:轮扇
测定方向的仪器:罗盘 针盘
观测星象的仪器:灵镜
古代观测天体的仪器:玑衡 璇玑玉衡
表示度量等的仪器:表(电~;水~;温度~)
古代测量水平的仪器:
似尺的会图仪器:尺(丁字~)
(用于检测等的精密器具:仪器)

☚ 电器   装置 ☛

常见的鸟

常见的鸟

小雀:雀(雀子;雀儿;雀鸟;麻雀;谷雀;家雀;宾雀;瓦雀) 爵(宾爵) 尺 嘉宾 佳宾
喜鹊:鹊(~噪;鹊鸟;鹊羽;鹊灵;鸦鹊;鳷鹊;灵鹊;乌鹊;青鹊;干鹊;野鹊;?鹊;鳱鹊;干鹊;鸣鹊;翠鹊) 丫雀 飞驳 神女 干鹄 干玃 刍尼 刍泥 飞驳(飞驳鸟) 飞駮 灵鸟 青喜 麻尾雀
幼鹊:鹊子 鹊雏
赤色的喜鹊:丹鹊
杜鹃:鹃(子鹃;坞鹃;蜀鹃) 夹鸟鸠(尸鸠;雄鸠;楚鸠;桑鸠 鸤鸠) 鸐 卜姑 步姑 保姑 勃姑 击谷 拨谷 播谷 获谷 搏谷 雨谷 布谷(布谷鸟) 嘎咕 夫不拙鸟 蚕鸟 鴶鸲 鴶鞠 秸鞠 戴匊 吉鹄 拮掬 鸟鞠 结诰 郭公 子规 姊规 子归 姊归 秭鳺 秭雉 催归 思归(思归乐;思归鸟) 怨鸟 蜀鸟 鹈鴂 朱噣 蝭蛙 谢豹 周燕 杜宇 杜主 杜魄 蜀魄 蜀魂 啼魂 望帝(望帝魂) 谷公 服鹝 嶲周阳雀 嗥啁 哗啁 谢豹 买鶬 翔鹈鸟
白鹭:鹭(鹭鸟;鹭鸶;鴜鹭;霜鹭;雪鹭) 丝禽(带丝禽) 铜觜舂鉏 春锄 属玉 霜禽 雪客雪衣 白鸟 荻塘好 碧继翁 白鹤子 雪衣儿 风标公子
野鸭:凫(青凫;野凫;晨凫;沉凫) 鹜(野鹜) 晨雁 鹘蹄 野鹜 鹘蹏
飞翔的野鸭:飞凫
浮游的野鸭:游凫
鸥鸟:鸥(水鸥;白~;信~) 鹥 水鸮沤鸟 信鸟 信凫 三品乌 婆娑儿
白鸥、白鹭等:霜禽 霜鸟
海鸥:鷖 信鸟 闲客
栖息在沙滩、沙洲上的鸥鸟:沙鸥
啄木鸟:?(~鸟) 啄木(山啄木) 断木(斵断木) 火老鸦 雷公采药使
翠鸟:翠(翠奴;翠禽;翠碧;翡翠;翠碧鸟) 鹬(翠鹬) 鴗 水狗 天狗 鱼狗 鱼虎 鱼师 绀燕

☚ 飞鸟   乌鸦 ☛

狭小

狭小

仄 窄(窄窄;窄小;窄巴;窄索;窄逼;窄狭;窄隘;短窄;紧窄;窄生生) 尺 蹙 隘(窘隘;迫隘;迮隘) 陋(陋小) 褊小 片席(~之地) 窭籔 陿小 迮小 迫小 龌龊 局促 迮狭 迮陿 局促 局缩
窄小,不宽大:
地域狭小:黑子
偏僻而狭小:辟小
狭窄,狭小:仄小
局促,狭小:龉龊
仄陋狭小:阸僻 阸薜
低下狭小:湫隘
窄小局促:狭迫
局促狭窄:拘狭
过分狭小:过谦
狭小的样子:局局 悭悭 窄巴巴
(狭窄:狭小)

另见:小 房间 宽大 宽敞

☚ 狭窄   位置 ☛

量具

量具

检验用的仪器或工具:量器
衡量轻重的器具:铨衡
度量衡的总称:
量长度的器具:尺(尺子;皮~;卷~;米~) 度
铁制的尺:铁尺
镶嵌金粟的尺:钿尺
丈量土地用的一种木制器具:步弓
用于测数的工具:码(筹~;砝~;加~)
量容量的用具:斗(大~) 升 合 斛 石 量
古代量谷物时划平斗斛的用具:

另见:测量 检验 器具

☚ 量具   秤 ☛

很少

很少

半(~声不吭;~钱不值;一星半点) 星(星星;星点;一星点) 片(~言;~善;半~) 点(点滴;一点;小点;丁点;半点;一点点;一丢点;一点儿;点丁点;一丁点儿) 尺(~地;~土) 寸(~功;~利;一~) 米(粒米;粒米之数) 鲜(鲜少) 少少 需少 一发 一毛(~不拔;九牛~)一沙(漠海~) 一粟(沧海~) 一线(~希望) 可怜(少得~) 蝇头 鸿毛
数量很少:指不多屈 屈指可数 屈指而数 偻指可数
数量很少,屈指可数:寥寥可数 落落可数
数量很少,没有几个:寥寥无几 寥寥无多
很少一点:一点半点
一点半点,很少一点:一斑半点 一班半点
极少:丝(丝毫;丝微;丝纹;一丝) 涓(~滴归公;~~细流;涓埃之微)毫(毫厘;毫忽;毫毛;毫丝;毫发;秋~) 微(微数;微乎其微)尺布 尺薪 尺缣 尺烬 几希 许许 绝少 抔土 跬步(~之劳)几希 几分 分铢 分釐 寥寥 一些半些
表示极少:线(一~希望)
极少或极小:丝忽 丝粟
极少数:个别 单独
很少而冷僻:稀僻

☚ 少   稀少 ☛

短 促 厥
浅短:浅浅(草~)
使变短:缩短
事物短而小:尺 短小 隘短
短小的样子:諓諓
物体不长,很短:短促
短的样子:短撅撅
(两头之间距离小:短)

另见:距离 ︱长

☚ 短、宽   宽 ☛

标准

标准

准(准的;准限;准格;准绳;准直;程准;衡准) 典 格(格尺;降~;高~) 尺(尺度;尺寸;尺码) 的(的彀) 绳 模(模度) 矱 彟(彟矩) 科程 程度 母儿谱儿 度数 臬极 一概 品式 品度
标准、礼法或制度:规矩方圆
规格,标准:式(~子;形~;体~)
规矩,标准:绳矩
准绳,标准:资箴
法度标准:仪准 准矱
有一定水平,够一定标准:像模像样 象模象样 人模人样 有模有样
没有标准:无准
漫无标准:汗漫
达到标准:达标
达到某种标准:像样
达到规定的标准:及格(考试~)
十分标准、规范:圭端臬正
达不到标准:不达标
超过标准:超标
在思想、学术、道德等方面,以一最有权威的东西作唯一标准:定于一尊
(衡量事物的准则:标准)

另见:根据 符合 订出 衡量

☚ 标准   各种标准 ☛

尺chǐ

昌石切,入昔。
❶长度单位,十寸为尺。《楚辞·十居》:“~有所短,寸有所长。”
❷量长度的器具。《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左手持刀~,右手执绫罗。”
❸中医脉位之一。《难经·经脉诊候》:“脉三部,寸关~。”

❶尺脉的简称。详寸关尺条。
❷尺肤的简称。《素问·平人气象论》:“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详尺肤条。

计量单位。唐代始定制。《资治通鉴·唐纪·高祖武德八年(公元625年)》: “(九月)癸卯,初令太府检校诸州权量。”胡三省注: “检校其轻重大小也。唐制: 凡度以北方秬黍中者,1黍之广为分,10分为寸,10寸为尺,1尺2寸为大尺,10尺为丈。”

☚ 持节   尺籍 ☛

(一) chi❶长度单位,1尺为10寸。
❷测量长度的工具。如:木尺,钢卷尺。
❸绘图工具。如:丁字尺,放大尺。
❹像尺一样的东西。如:镇尺,计算尺。(二) che 中国民族音乐的记音符号之一。

度器,长度的基本单位。1928年颁布度量衡市用制后“市尺”的简称。十寸为一尺, 十尺为一丈。“尺”字象形伸开大姆指和食指以量长度。最早的尺可能用竹木或骨料制作, 很少保存到后世。相传出自河南省安阳殷墟的一件商骨尺和二件商牙尺, 刻十寸, 每寸刻十分, 分别长157.8厘米、15.80厘米。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尺。另一件骨尺长16.73厘米。一般人叉开大姆指和食指、大姆指和中指的距离, 约15—17厘米。此即所谓“布手知尺” 。目前所见最早的铜尺, 是长沙和洛阳出土的战国铜尺,长度约23厘米。后来以一百粒黍和粟排列起来的长度为一尺, 叫做“度尺” 。排列的方法不同, 长度各异。尺度, 即尺寸的定制, 各个历史时期不同, 根据文献记载、出土实物实测和其它实物间接推算, 历代尺的长度不断增加:战国秦汉, 22.5—24.0厘米; 魏晋南北朝, 24.2—30.1厘米; 隋唐, 29.0—30.3厘米;宋,29.5—32.8厘米; 明, 31.7—34.5厘米;清,32.0—35.3厘米。按实用单位分, 尺有四个系统: 律尺、天文尺、衣工尺、木工尺。明清时, 将律尺外的官民用尺分为裁衣尺, 即钞尺,量地尺即铜尺, 木工尺即营造尺、曲尺。按尺的用途与形状分, 有直尺、矩尺、折尺、链尺、卷尺。

☚ 寸   黄帝尺 ☛

尺chě

{音}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参看“工尺”) a note of the scale in gongchepu (工尺谱),corresponding to 2 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
另见 see also chǐ。


尺chǐ

Ⅰ  (长度单位,一市尺合1/3米) chi,a unit of length (=1/3 metre): 垂涎三 ~ let saliva run down from the mouth as long as three chi;cannot hide one's greed Ⅱ ❶ (量长度的器具) rule;ruler: 丁字 ~ T-square;
折 ~ folding rule
❷ (像尺的东西) an instrument in the shape of a ruler: 计算 ~ slide rule;
镇 ~ bronze paperweight
另见 see also chě。
◆尺寸 measurement;dimensions;size;magnitude;measure;admeasurement;bigness;fitting;
尺动脉 {生理} ulnar artery;arteria ulnaris;
尺牍 (书信写法示范) a model of epistolary art;(旧指书信) correspondence (of an eminent writer);
尺度 scale;dimension;admeasure ̄ment;measure;yardstick;
尺短寸长 A foot may be too short in one case while an inch may be long enough in another — every person has his weak points as well as strong points.;A foot sometimes may prove short while an inch may prove long.;
尺幅千里 a panorama of a thousand li on a one-“chi” scroll — rich content within a small compass;A good artist can paint mountains and rivers on a foot of paper.; 尺骨 ulna;os ulna;
尺蠖 {昆虫} (尺蠖蛾的幼虫) looper;inchworm;geometer;
尺码 size;footage;measures;yardage;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Every man has his strong and weak points.;Everyone has his shortcomings and merits.;Everyone has his weak points as well as his strong ones.;
尺子 rule;ruler

尺chǐ

寸必争|寸之功|短寸长|幅千里|功寸效|蠖求伸

❷七之躯|枉直寻|咫千里|咫天涯

❸寸进退|寸长短|寸缣楮|寸阴璧|绳趋步|鱼肠

❹垂涎三|得寸进|近在咫

尺chǐ

许慎说是指事字,“尸”下加“乙”。尸,是人的身体,古代量长短总是以躯体或躯体的某些部分为标准。《大戴礼记·王言篇》:“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尺,可能是从手掌边缘到肘部的长度。作意符生成的字有“咫”,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chi
阳平:迟(迟到)
上声:呎
相关链接
尽、昼中的“尺”与尺无关,是根据草书创造的简化字符号。

尺(chǐ)

,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尺,所以指尺规榘事也。从尸,从乙。乙,所识也。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之体为法。凡尺之属皆从尺。”(昌石切)
甲骨文、两周金文皆不见尺字。出土文献的“尺”最早见于战国晚期兆域图铜版及睡虎地秦简牍,分别作。典籍中最早见于《诗·鲁颂·閟宫》:“是断是度,是寻是尺。”周制以人体为法,尺从人,从一点标志人之肘处。徐锴《系传》:“十分,一寸也。人所诊脉处,五脏脉所会也。《家语》曰:布指知尺,舒肱知寻。《汉书》:武帝常读东方朔上书,辄乙其处。是以乙为记识也。”林义光《文源》:“按从尸犹从人。尺以人体为法,故于胫下以乙识之。寸以手却十分为法,然则尺以足上十寸为法也。”[1]《大戴礼记·王言》:“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说文》“夫”字下曰:“人长八尺,故曰丈夫。”“仞”下云:“伸臂一寻,八尺。”“寻”下云:“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古代多以人体某一部分的长度为拟长度单位的依据。尺是长度单位,度量长度的器具也叫尺。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尺部只有一个属字“咫”,云:“中妇人手长八寸谓之咫,周尺也。从尺,只声。”咫尺可以连言,表示地理上接近。

(4画)
❶chǐ
❷chě

*尺chě

4画 尸部 我国传统乐谱工尺谱的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工~谱。
 另见chǐ(52页)。


*尺chǐ

4画 尸部 
(1) 长度单位,十寸是一尺,一尺等于三分之一米。
(2) 量长度的器具: 皮~|卷~|木~|塑料~。
(3) 绘画的器具: 丁字~|放大~。
(4) 像尺的东西: 镇~|戒~|计算~。
 另见chě(46页)。

尺()


兆域圖銅版,殷周金文集成10478,戰國晚期
兩堂閒百乇(尺)。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61,戰國至秦
其老當免老、小高五尺以下及隸妾欲以丁粼者一人贖,許之。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西漢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爲主而爲客,吾不進寸而芮(退)尺。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斗石已具,尺寸已陳,則無所逃其神。

永城梁孝王李后墓塞石,西漢
厚十寸廣三尺五寸長十五尺。

李璧墓誌陽,北魏
性嚴毅,簡得言,工賞要,善尺牘。
《説文》: “尺, 十寸也。 人手卻十分動脈爲寸口。十寸爲尺。尺, 所以指尺䂓榘事也。从尸从乙。乙,所識也。周制,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之體爲法。凡尺之屬皆从尺。”
戰國兆域圖銅版所見“尺”字不从尸,也不从乙,是借音近的“乇”字稍加改變而成。後來形體發展演變爲睡虎地秦簡所見那樣的“尺”字,爲《説文》小篆所本。許慎解説“尺”字構形是就訛變形體爲説,不可信。

☚ 尺部   尾部 ☛

尺chǐ

小篆基本作此形。《说文》认为字义是“十寸”。从尸从乙会意。乙是标志。据周代制度,寸、尺、咫(八寸)、寻(八尺)、常(两寻)、仞(七尺)这些长度单位都是用人的身体为标准确定的。现在一米等于三市尺。组词如:尺寸(指衣物的大小长短)、尺牍(古代书简约长一尺)。引申指量长短的器具。又引申为像尺的东西。如:铁尺。音义转变为工尺字的尺,读chě。旧时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

尺★常◎常


chǐ造字本义未详。一说小篆表意,从尸从乙(jué),尸象人体形,乙指标记人体的某一部位,隶定为“尺”。本义表示尺脉,中医诊脉的部位名,引申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短的器具等。

(chǐ)

从尸,从乙,乙所識也。 自肘至掔爲尺脈,尺、寸二脈相去甚近,故寸字向左,尺字向右。“一” 与“乙”皆所以識,法自同也。
【按】識,標識。掔,同“腕”。從肘到腕爲一尺。

隶chǐ

【析形】指事字。金文字形从人,“人”身上加一点,表示丈量之处。小篆字形人旁变作“尸”,点变作“乙”。“尸”像曲体之人,“乙”是标识,指示人体的某一部位,构形意义与金文相同。隶书字形演变后“乙”旁写成一捺。寸、咫、尺、仞、寻、常等长度单位,多以人体的某一部位为参照标准。
【释义】《说文》:“十寸也。”本义为古代长度单位。具体长度古今不一,但均比今尺为短,现在尺为市尺的通称,一公尺(100厘米)等于三市尺。由长度单位引申为量长度的器具,如尺子、计算尺;又引申为形状像尺的东西,如[戒尺]、[镇尺]。尺为古代较短的长度单位,故比喻为短小。尺用来量定长短,故又可比喻为法度或标准,如[尺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尺牍]古代的一种木制的牍,形制长一尺,常用于写信,故后世以之代指信札、书信。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indicative character.In Bronze Inscriptions the meaningful part was 人.Later a dot was added on人,meaning the measured place.In Small Seal script人has changed to be尸that looks like a bending person and the dot to be乙 which is an identified symbol pointing to the certain part of the people's body.寸(inch)、咫(zhi)、尺(feet)、仞(ren)、寻(yard)、常(chang)and other units of length are often used as the standard measures for the human body.
【original meaning】The ancient unit of length.Specific length is different between in the ancient and modern time,but the feet are shorter than nowadays.The Han foot is equivalent to about 23.1 centimeters.

*尺t’jiak

[甲骨] ()
[金文]()
[小篆]《說文》: ,十寸也。 人手卻十分動脈為寸口。十寸為尺。从尸、从乙。乙,所識也。周制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之體為法。凡尺之屬皆从尺。(八篇下)
張開手指最大之長度,另一形或作自腋至肱之長度。

☚ 五   予 ☛
0000021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