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硬 儿科病证名。 指头项、胸腹、手、足和肌肉僵硬,曲伸不利的一种病证。见《婴童百问》中:“五硬则仰头取气,难于动摇;气壅疼痛,连胸膈间,脚手心如冰冷而硬;……肚大青筋;急而不宽……”即指头颈硬、胸膈硬、手硬、脚硬和心腹硬。 后世《保婴撮要》、《古今医统》、《证治准绳·幼科》亦按上文内容分类称为五硬。《幼幼集成》进行了较具体的描述:“五硬者,手硬、脚硬、腰硬、肉硬、颈硬也。”但亦提出:“气壅疼痛,连于胸膈……若肚筋青急,乃木乘土位。”所以其五硬亦包括了胸腹硬和心腹硬的证候。 《幼科铁镜》则指五硬为肝受风邪,头颈手足强直的病证。与上述五硬并不相同,应当注意。 本病指因小儿禀赋不足,为风寒所袭,寒邪凝固,阳气不得宜通,气血不营,四肢、筋脉、肌肉失于温养以致出现头项,胸腹、手、足和肌肉僵硬,曲伸不利的病证,不同于《幼科铁镜》中所指肝受风邪,头颈手足强直的病证。 此外,若调护失宣,脾阳虚弱,肢体失于温养,亦可导至五硬之证。 本病临床表现有虚实之分,实证为寒邪凝固,证可见肌肤、面色 治宜温补脾阳,益气通络,可用六君子汤加炮姜,肉桂、附子、黄芪。若脾虚夹积,腹部胀实,青筋显露者,可加三棱、莪术、郁金,丹参等理气活血化积之品。若属气血双亏者可用十全大补汤加鹿角胶、破故纸、首乌、鸡血藤。可用生葱、生姜、淡豆豉各30克,研绒混合,酒炒,垫敷于四肢硬结处,或用当归、红花、川芎、赤芍、透骨草各15克,丁香9克,川乌、草乌各7.5克,肉桂6克,乳香、没药各7.5克研末,加羊毛脂100克,凡士林900克拌匀,用时将油膏均匀地涂在纱布上(涂药时将纱布放在热水袋上加温),然后将硬肿区包扎,每日换药1次。要在平日里加强婴儿的护理,谨避风寒的侵袭,尤其是禀赋不足或寒冬出生的婴儿更应注意保暖。对病儿要及时治疗,注意卫生,经常进行病位按摩,以疏通气血,舒筋活络,注意增加营养,多晒太阳,促进疾病康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