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渠即泉州运渠。东汉建安十一年(206),曹操为解决北征乌桓军需物资的运送问题而开凿。因渠道南起泉州县(今天津市武清县城上村),故名。泉州渠从海河尾(今海河)北岸的现天津市东丽区军粮城,至今宝坻县迤南鲍丘水(上游相当于今潮白河)与海河(今蓟运河)汇合的地方。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时,已涸废无水,仅存故渎。 泉州渠 泉州渠东汉末曹操命董昭开凿之运河。东汉末北方三郡乌桓虏略汉民, 并与袁绍父子勾结。官渡之战后, 袁尚兄弟往归辽西单于蹋顿, 数入塞为害。曹操为征伐乌桓, 先凿两条运河, 解决运粮困难。建安十一年(206), 凿平虏渠, 自呼沲河入泒水; 凿泉州渠, 渠道南起泉州县(今天津武清西南境), 渠水上承潞河(今天津市区一带的海河), 下入鲍丘水, 合口在泃河口东, 称泉州口(在今天津宝坻境内), 并引河入海。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时, 已涸废无水, 仅存故渎。 ☚ 白沟 雎阳渠 ☛ 泉州渠东汉建安十一年(206年) 曹操攻乌丸时为运军粮开凿,自今天津市东分潞水(今海河)北流,至今宝坻县东南入鲍丘水。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时已废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