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治疗原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针对病者体质、疾病的类型、年龄、生活习惯和时令等,给以正确的治疗,称治疗原则。有如下五个方面:
纠正药力过大或过小谬误的治则 此种现象多见于复诊病人,如前次所投之药力过大则原病虽已平息,但往往转化为其它病症。遇此情况,应按“转化合并症”的治则治之;如药力过小则易使病邪遗留转化为宿疾,此时应加大药力,祛除病邪,以求根治,或根据具体病情,按“两者并存症”的治则治之; 药力与病势均等亦属治疗谬误,易使原病未愈而引起他病。此时应按“转化合并症”的治则治之。
与时令结合的治则 血症及肝胆之病当在春季,赫依性疾病及心、小肠之病当在夏季,希拉性疾病及肺、大肠之病当在秋季,巴达干性疾病及肾、膀胱之病当在冬季,分别进行治疗则奏效甚大。此外,在寒冷季节宜治脾、胃疾病及黄水病,温热季节则宜治小肠病及粘虫性病。
结合病者体质的治则 对赫依型体质者,应防止病邪之扩散并注意心、主脉和大肠之病以及赫依之亢盛;对希拉型体质者,应防止转化为热症,并注意肝、胆病和小肠病以及希拉之亢盛;对巴达干型体质者,应防止热邪之隐伏,并注意胃、脾、肾、膀胱之病以及巴达干、黄水之亢盛;对聚合型体质者,注意寒热相搏和精府之病的发生。
结合病者生活习惯之治则 对习惯饮食味苦,性轻而粗糙食物,从事消耗体力的工作,言语过多,思虑过度,生活于风大的环境中的病人,则注意医治赫依性痹病及心、主脉之病。对习惯于饮食辛、酸、咸味及锐、热性食物,生活于干热环境中的病者,则注意医治血、希拉性疾病及小肠、肝胆之病。对习惯于饮食苦、甘味及性重、凉而油腻食物,生活于潮湿环境中的病者,注意医治巴达干及黄水性疾病以脾、胃、肾和膀胱之病。
结合病者年龄的治则 对婴幼儿童,应注意医治巴达干性病和脾、胃、肺、肾等之热症;对青壮年则注意医治血和希拉性疾病以及肝胆、小肠等之热症;对老年者应注意医治赫依性疾病和心脏病,并以益补七素为治则。

☚ 病脉   单一型疾病的治则 ☛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就是指导治疗的基本法则。藏医治疗原则是在藏医的三因素理论指导下,运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思想形成的疾病治疗法则。它包括预防和治则等。
预防 藏医学对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视,成书于公元8世纪的经典《四部医典》中就有起居行为、饮食等六个章节专门论述预防和保健的内容。在日常起居章中说:“不乘不安全的船只,不骑未驯的牲畜,不强渡大水。夏冬季节不攀登石崖和树木,晚间行路要带防身的武器,与人相伴而行。禁忌酩酊大醉,节制房事,白昼少睡觉,以免培根增盛。常用油脂涂擦按摩全身,使五官聪明,四肢灵巧,容光焕发,防止肥胖。经常洗浴,增强体质……”。季节性起居章中说:“冬季体内需要的热能增加,要多食用甘味、营养性饮食,不能饥饿。用芝麻油搓身,穿温衣服,居住温暖。春季,胃火减弱,多食动物肉、蜂蜜、生姜汤等,用豆粉搓身,在芬芳园林处休息。夏季,居住要凉爽,穿着要单薄,多洗凉水澡,食用甜味食物。秋季,食物以甘、苦、涩味为主,佩带檀香等有芳香气味的药物……”。说明对由于四季气候变化而引起的人体疾病,要用相应的方法进行预防。在临时性起居章中说:人体要顺应自然,生理上出现的大小便、放屁、瞌睡、射精等现象,不能进行遏止,否则会引起疾病发生。如:口渴时阻止饮水,则口干头晕,心脏病发生,甚至发疯;阻止打喷嚏,则会引起眼睛视物模糊,头痛,嘴唇歪斜。阻止睡眠,则会引起身体困倦、头脑沉重、眼睛疲劳、不消化等;阻止排精,会引起小便闭塞、结石、阳萎等;阻止放屁,则会大便秘结,腹内绞痛,体温下降,引发心脏病等……。饮食章中说:合理的饮食使身体健康,生命得到保证,如果饮食不足或过量或食用不适宜的饮食,便会生病,甚至危害生命等。藏医也非常重视情志对疾病的影响,因此强调调养精神情志。《四部医典》说:“由于无明而产生的贪、瞋、痴三毒,引用隆、赤巴、培根三邪疾病。”又说:“要知足,不贪爱别人财富,要大方施舍。要诚恳待人,仁慈谦让,和睦团结,力戒骄傲,遏止恼怒,宽容待人,处世公正,心宽度量大,不以怨报德……”。总之减少不良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志波动,可以减少疾病发生和避免病情发展。
在预防传染性疾病方面,藏医早在公元2世纪就有将病人背出家门进行隔离,燃烧柏枝等药物,用烟熏祛病邪的记载。《四部医典》治疗疫病章指出:“由于魔力的作用,空中无数生物被扰乱,变成瘟疫为主的毒气,呈现出黄、红、黑等多种颜色,象雾一样结集,福份低下的人们碰到黄色病气,则产生天母瘟,流行性感冒;碰到红色病气,则产生赤白痢疾;碰到黑色病气,则染得喉蛾、炭疽和天花等传染病。”在喉蛾、炭疽治疗章中有“喉蛾、炭疽的病因是血液中的七种有毒微虫致病。其虫色红如铜,体小,看不见,顷刻窜行遍身,破坏人体内七精华,产生各种疫疠”。显然在8世纪以前,已经有肉眼看不见的微虫致病等的认识。同时也总结出大量的预防经验,例如“空腹服用九味配方剂以防瘟疫”,“佩带白芥子、九眼珠、沙蜥肉、孔雀心血、乌鸦心血、安息香等预防癫痫发作”等。还有用大蒜预防感冒、肠道疾病;用麝香、安息香预防喉蛾、疗疮;用獐牙菜预防肝炎等很多方法。藏医强调有病防变,主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发展与恶变。例如:“瘟疫在蓄发时治之。”“疾病性质单一时治之”等。
治疗法则 藏医认为疾病的治疗方法尽管有360种之多,但如果没有治疗法则,犹如黑暗中射箭难以中的,因而从实践中总结了大量治疗原则。
总法则 总法则又分早期治疗、平息和排出法、反复治疗三个治则。
(1) 早期治疗:对于隆病、赤巴病、培根病及其分支疾病,在各自部位蓄积时应清除之,否则等到疾病成熟,发作起来再治,不但病势严重难治,而且还会诱发其他疾病。清除之药,宜用不伤及正精(七精华)的平息方和泻下方。如果诱发起其他疾病,先治疗病势较强的疾病,然后治疗病势较弱的疾病。
(2) 平息与排出法:疾病的治法一般有平息法和排出法两大类。对于隆病等疾病首先在疾病蓄积阶段用汤剂和散剂等性能温和剂型将其平息于体内。如果疾病进入发作期,病势加重时,用下泻、引吐等方法将疾病排出于体外。用上法将疾病清除后,还要注意饮食和起居调养,并使用不伤及体内三因素和七精华的缓和方剂进行善后调理和滋补,以增强体质。平息和排出法是根据疾病的蓄积和发作、平息三个阶段而使用的。如果遇到突发外因造成的疾病,则不能等待蓄、发、息阶段的出现,而要立即进行治疗。这是因为突发疾病发病急,一旦延误了时机,就会危及生命,或者转变成二合、聚合型等病情复杂和严重疾病,造成治病困难。总之,对于疾病必须在发病初期立即进行治疗。
服药方法按时间、进食与否、发病等情况分为以下十法:治疗已发作和病势强大的培根病和病势强大的聚合病的药物在未进食前即清晨或曦光刚显露时空腹服用;治疗下泻隆引起的疾病的药物,在午饭前服用,服用后立即进餐;治疗伴火隆引起的疾病的药物,在吃饭中间服用;治疗遍行隆引起的疾病的药物,在午饭和下午饭后立即服用;治疗维命隆引起的疾病的药物,饭一口、药一勺交替服用;治疗上行隆引起的疾病的药物,食物正在消化时服用和服进的药正在消化时再吃饭;治疗哮喘和痰多症的药物,不受时间限制,不定时少量多次服用;治疗食欲不振的药物,与开胃的饮食一同混合服用;治疗呃逆等疾病的药,在饭前和饭后两次服用,将饮食夹在药之间;治疗锁骨以上疾病的药物,在晚上临睡之时服用。如果不按照上述方法服药,即不管发病部位和时间,一概在饮食消化后服药,药被消化后才进食,这是一种不明事理的愚蠢做法,因为那样做药物则不能到达病灶,很难取得效果。所以必须按上述十法服药,这样才能象乱石中找自己熟悉的石块那样,目标明确,取得好效果。
(3) 反复治疗:经过努力治疗后,仍出现唾液、清涕乖多,身体沉重、食欲不振、食物不消化、大便干燥、小便困难,二便不能按时排出,或者失去控制,体力衰弱,声音低微等症状,都是疾病的病势还未压抑下去或未收拢在一起的征象,要继续治疗,甚至等到出现疾病被清除的症状后还要用内服及外治等法继续治疗。这样反复治疗才可根除疾病和避免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
具体治则 具体治则又分消化不良的治则、单一型本系疾病的治则和混合型旁系疾病的治则三种。
(1) 消化不良的治则:消化不良是由于胃火衰弱,饮食得不到消化,未消化饮食与隆等三邪相混合,或与七精华三秽物等被害物质相混合而产生。消化不良是机体细小脉管以上各组织疾病的根源。治疗原则,用具有将疾病收拢于腹内,促使疾病成熟,能分离精华与糟粕,能使腹部软化(容易下泻),能提升腹内温度等功能的药方进行治疗。服药后出现病势被抑制、疾病收拢于腹内、疾病趋于成熟等症状后,再用吐法和缓泻法从上下两路排出于体外。如果不服用排泻药方,便能自然吐或泻者就不用止吐或止泻药方去制止。另外,收拢和成熟的症状未出现之前不能用排泄药方,这是因为消化不良已渗着于身体内的七精华之中,如果这时用排泻药方就会伤害体内七精华,犹如未酿成的酒醅中倒入水,不但酿不出酒,反而将酒醅也弄坏一样。
(2) 单一型本系疾病的治则:所谓单一型本系疾病就是性质单一,未与消化不良等其他疾病并发的疾病。各种疾病都是由不良饮食起居等外因所引起的,这些外因首先引发隆病,以后逐渐引发别的单一型本系疾病。如果发生单一型本系疾病之后又不注意饮食起居,或者未及时治疗,这些疾病在各自的存在部位蓄积,在没有具备发作力量之前,则长期潜伏起来,犹如争斗中失败的一方,因力量弱小只得忍气吞声,不作反抗,一旦有了别的帮手后,便重新反抗起来。蓄积和不断增强的单一型疾病,一旦遇到促使病势强大的外因,便公开发作起来,显露出各自的症状。由于单一型疾病是首先起于隆病,然后通过隆病再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所以在早期用祛除隆病和增强能消赤巴功能的饮食等促使疾病成熟,这样才能息灭驱使疾病流窜的隆邪和收拢扩散的疾病于腹内,犹如云雾聚集会降雨那样,待疾病被收拢和促使成熟后,就近将疾病引吐和泻下,排出体外。另外,如果用收拢药物后,还不能将扩散于肌肤等体表的疾病收拢于腹内,便要用放血疗法和泻脉法(导尿法)排除疾病。
(3) 混合型旁系疾病的治则:所谓混合型旁系疾病就是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又并发其他疾病。例如,原有赤巴病,又新并发隆病,隆病占去赤巴病的依存位置,赤巴病从本位被赶到隆病或其他疾病依存的位置,侵害和扰乱存在于那里的隆病或其他疾病。这时如果隆病等并发症还处于微弱阶段,首先要治疗赤巴病等原有的疾病。如果隆病等并发症力量强大,则要首先治疗并发症。总之哪一方面强大则先治那方面的疾病,这样力量微弱的一方疾病则会回到本位,便可痊愈,犹如偷盗团伙,惩办了首恶,其他胁从者便会收敛那样。
特殊治则 根据各个疾病的具体情况,采取与之有益的治疗,称为特殊治则。特殊治则有以下几种:
(1) 猫逮老鼠法:诊察了疾病引发外内和表现症状等之后,仍不能确诊出具体疾病时,要像猫隐藏在洞口,等待老鼠出洞一举逮获那样,首先让患者服用试探药物,等待出现与病有益或无益,或病情加重等的症状,根据症状分析确诊疾病后,再进行治疗。例如:对于有怀疑的隆病,先让患者饮用试探药物跗骨汤进行观察,如药利于病者即为隆病,如不利于病者即非隆病;对有怀疑的赤巴病,服用试探药獐牙菜汤便可分晓;对有怀疑的培根病,服用三味光明盐汤便可分晓;对有怀疑瘟虫(细菌)引起的胃肠疾病,服用五味鹏鸟散便可分晓;对有怀疑血紊乱和隆引起的刺痛症,服用四味藏木香汤便可分晓;怀疑配制毒中毒,服用试探药二十五味大汤等收敛药方,如果出现收敛的症状则为中毒症,否则不是中毒症;对于寒热性难辨的疾病,服用与疾病性质相反性质的试探药物即寒证用热性药物,热证用寒性药物,进行较长时间观察,便可分晓;施行泻下法之前,要知道腹硬或腹软(难泻或易泻)时,用清道剂“卓”汤,便可分晓;要知道疾病能否适应火灸疗法,可用油熨法(纱布包裹葛缕子放在熔油脂中煎热)热熨患处,便可分晓;要知道能否适应放血疗法,用水中冷石或星水(夜晚星光照耀的冷水)冷激患处,便可分晓;要知道炎肿是否溃脓,将钢针有眼的一端火烧后,插入炎肿中,观察有无脓迹,便可分晓。另外,对任何怀疑不定的疾病,先让患者服少量认为对该病有益的药物,分析服药后出现的各种症状,明确诊断出具体疾病后,再将上述有效药方作为主方进行治疗便会治愈。这种药物试探方法虽然不失为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但也不一定十分灵验,如果药物试探法没有效果,为了避免患者对医生治疗产生不信任和怀疑,医生对试探药物应该秘而不宣,以维护医家的声誉。
(2) 高山竖旗法:对于不需要用药物试探法,而通过望问切三诊,医生便能完全有把握确诊的疾病,应犹如高山顶上插旗样,旗帜鲜明地向护理者及病人家属、亲朋等说明患者所患属什么疾病,引发的病因是什么,现在疼痛的特点怎样,疾病的转归应该怎样,治法如此这般,治愈的时间等。或者明确告诉患者家属此病由何原因引起,无法治疗,预后不良,死亡的日期,应该放弃治疗等,使人一目了然以显示医家水平。
(3)驱野马入狭道法:疾病确诊后,如果发现并发症的力量强盛,药物不能直接进入主病的病灶,可用驱使野马进入狭窄道路的方法进行治疗。例如未成熟热,服用凉性药方后,药效落到并发症培根与隆病上面,致使两并发症力量增强,并影响未成熟热力量也增强起来,因此对于未成熟热这类疾病,首先要服用具有将并发症与未成熟热分离开来的四味藏木香汤促进未成熟热成熟,然后用凉性药物消除热证。又如,需要用放血疗法治疗血液病时,因正常血与病血混合在一起,所以首先要服用三果汤,将正血与病血分离后,再实施割刺放血,才能放出病血,否则留下余病造成后患,或者将病血、正血一同放出,损伤正精。又如培根木布病、毒热等容易扩散的疾病,首先要用二十五味大汤等收敛药将病邪收拢后,再用正式药方扑杀之,否则不但不能扑杀疾病,还可能造成疾病扩散。对于隐热这类热证隐藏于寒证之下的疾病,首先要用热性药物揭去寒证盖子,才能用治疗隐热的药方即凉性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消化不良引起的一切疾病,首先要用能促使疾病成熟和增强胃火的药方平息病势,出现病势被平息的症状后,再用吐法或泻法将疾病排出体外。在施行泻法之前,要服用药物(荨麻菜)等将疾病全部激发起来后,才能用正式的泻下药下之,这是因为疾病未激发之前用泻下药,无疑于冰上加水,不能将余病完全排出。总之,首先要采用将主病驱入轨道的方法,进行治疗这一点很重要。
(4) 白鹭捕鱼法:仔细总结他人治疗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治疗无效的原因,找出药物是否存在不足,超量及功能相反等弊病后,象白鹭瞅准水中鱼,猛地扎头捕捉一样准确而迅速地进行治疗。例如:当发现别的医生用药药力不足,病势未被摧毁时,要加大药量,增强药力;如果发现以前用药与病相反,要更换与病有益的方剂;如果发现以前用药过度,引发其他疾病的,则要用药压抑所引发的疾病等。总之,吸收前人教训,及时不断地纠正谬误。
(5) 狭路逢敌法:对于增盛热和壮热疾病,要用四水息灭之。所谓四水即冰片为主药的凉性方剂为药物水;于小尖脉处放血为外治水;禁食或只限食无营养的清淡食物为食物水;居住在荫凉处和水边休养为起居水。对于寒甚的疾病,要用四火烧之。所谓四火即用温热性药物配制的方剂治疗为药物火;火灸胃穴等为外治火;食用热性饮食为食物火;居住在温暖地方、穿暖衣为起居火。总之,对于病势强大的疾病用药、械、饮食、起居四方面一齐进行治疗,犹如狭路逢敌,多助者取胜那样,以便迅速治愈疾病。
(6) 登梯高升法:不论寒热疾病,乘病势弱小阶段,首先用适宜的起居行动进行治疗。如果此法不能平息者,则要用有益于疾病的饮食进行治疗。如果这种方法也不能平息疾病,则用寒性或热性药物进行治疗。上述三法均无效者,用缓峻外治法将疾病从患处排除体外。先用起居,后用饮食,再用药物,最后用外治法,像登梯步步上升那样,循序渐进地进行治疗。简言之由调养到治疗,由缓治到猛治等方法治疗。反之,如果对于病势强的疾病却首先用起居、饮食等缓慢的疗法去治,而对病势弱的疾病却首先用外治、药治等猛烈的疗法去治,这些都是造成治疗力量过弱或过强的根本原因,与病无益。
(7) 英雄制敌法:对于隆病、赤巴病、培根病等单一型疾病,象英雄制服敢于作对的敌人那样,何病发作就用治该病而不引发其他疾病的药方去治疗。如果不懂得这种治疗原则,就会将疾病推向十二种非死不可的绝症。特别是药不对症的反治,不但治不了原有疾病,反而引起其他疾病发生。例如:对于单一型的隆病,如果用苦、辛味的饮食和药物去治疗,不但不能平息该病,反而因味苦引发起培根病,味辛引发起赤巴病,造成截然相反的情形。对于单一型的赤巴病,如果用咸、辛味饮食和药物治疗,不但不能平息该病,反而因味咸引发起培根病,味辛引发起隆病发生,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对于单一型培根病,如果用苦、咸味饮食及药物治疗,不但不能平息该病,反而因味苦引发隆病,味咸引发赤巴病两种疾病。所以不适宜的饮食和药物因其性味不同会引发起相反的疾病。同样,适宜于病的饮食和药物,如果用量过度,也会造成该病虽被平息,而又引发起其他疾病的弊端。例如:甘、咸味的饮食和药物能平息隆病,但食之过度,甘味饮食和药物又能引发培根病,咸味又能引发赤巴病。辛、酸味的饮食和药物能平息培根病,但食之过量,辛味饮食和药物又能引发隆病,酸味又能引发赤巴病。甘、苦味饮食和药物能平息赤巴病,但食之过度,甘味则会引发培根病,苦味则会引发隆病等。
(8) 调解纠纷法:对隆、赤巴、培根病邪所混合形成的二合症、三合症及聚合症,要用调解纠纷法即不偏于任何一方的方法进行治疗。诃子和岩精两味药是均衡机体平衡失调的特效药物,在此两药基础上根据发病部位和疾病性质加减其他药物。如心脏病加肉豆蔻,肺病加石灰华,肝病加藏红花,命脉病加丁香,肾病加草豆蔻,脾病加草果,胃病加石榴和荜茇,胆病加獐牙菜和波棱瓜子,隆病加肉豆蔻、木藤蓼、三骨汤(跗骨、尾骨、胛骨),培根病加藏木香、芫荽子、木瓜,血液病加“巴夏嘎”、兔耳草,黄水病加乳香、草决明、黄蜀葵,疫疠或神志病加麝香、安息香等。如果出现并发症,则加减上述各自疾病的对症药物。如果是聚合症,所聚合的几种病力量相等者,各自的加减药量要相等;如几种病力量有大有小不相等者,各自加减药量要随之加大或减小,用何病力量强则抑压何病的方法,或用早晨服药或晚上服药,或连续服用等服药方法,将诸病同时平息之。另外,服药的最佳时间是,中午和午夜是赤巴病易发时间,故在此两时用凉药和凉性饮食治疗赤巴病为佳;黄昏和早晨是培根病易发时间,故在此两时用养护胃火的热性药物和饮食治疗一切寒性疾病最佳;晚上和黎明是隆病易发时间,故在此两时用引诱隆病聚集的性热、有营养的饮食和药物治疗零星散在的隆病最佳。如果不按上述方法服药,使隆、赤巴、培根三邪中的任何一邪过于增强则会变为其他两邪的敌人,犹如众兄弟之间如果地位和贫富不均,便不能和睦生活,相互可能变为仇敌那样。三因素(隆、赤巴、培根)任何一方如果衰弱下去,则不能用扶助其他两方的方法去解决,而应扶持被衰弱的一方,犹如弱女子当家,家境衰败需要扶持那样。总之不能使隆、赤巴、培根出现过剩或不足的现象,要均等地予以治疗。另外,体内的七精华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在用药物、外治、饮食、起居治疗过程中不能丝毫损伤它们,这点尤为重要。同样,胃是体内精华禾苗生长的土地,要经常注意保护胃火以增强胃的消化功能。掌握了上述治疗原则就能成为救命的高明医生。
(9) 牛负牛驮羊负羊驮法:不同疾病用不同方法来治疗,不同药物治疗不同疾病。藏医将这种因地制宜,各尽所能的治则,称之为牛负牛驮羊负羊驮法即犏牛应负犏牛的驮子,绵羊应负绵羊的驮子的治则。任何疾病都要从患者体内的七精华、三秽物等所害物质的盛衰、患者所处地区潮湿与干燥、冬夏等寒热疾病发病的时令、所发疾病是单一型还是混合型,患者是老、少或壮年等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是隆病等何种病易发的素质,心脏病等疾病所发生的部位,消化力强弱等胃火强衰情况,所用药方功能的大小,饮食和起居是否习惯等十方面进行全面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如果一个患者上述十方面都有问题,其病势必定强盛,必须用适宜于该病的疗法进行治疗。如果都无问题,或只有其中的几方面有问题,则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所显示的疾病症状分别用不同疗法去治疗,也就是用犏牛应驮犏牛力所能及的驮子,绵羊应驮绵羊力所能及的驮子的方法去治疗。否则如果疾病与疗法相悖逆,则会造成治疗不足、过度或相反的弊病,必须尽力克服这些弊病的发生。

☚ 寒热辨证法   治疗方法 ☛

治疗原则zhì liáo yuán zé

principle oftreatment; therapeutic principl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