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河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河源黄河的發源地。班固《東都賦》:“西盪河源,東澹海漘。”杜篤《首陽山賦》:“面河源而抗巖,隴塠隈而相屬。” 河源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 《禹贡·导水》 【评】这是有关长江源头较早记载,影响很久远。 遂久[今云南省永胜县],绳水[金沙江]出徼外[指青藏高原一带],东至僰道[今四川省宜宾]入江。 《汉书·地理志》 【评】汉代,已经知道金沙江远长于岷江,但仍承袭了泯江为长江主源之说。 江、河为南北二经流,以其特达于海也。……按其发源,河自昆仑[今巴颜喀拉山]之北;江亦自昆仑之南,其远亦同也。发于北者曰星宿海,……发于南者,曰犁牛石,南流经石门关[今丽江县石鼓北],始东折而入丽江,为金沙江,又北曲为叙州[今宜宾]大江,与岷江之江合。余按岷江经成都至叙,不及千里。而金沙江经丽江、云南、乌蒙至叙,共二千馀里,世所以舍远而宗近,……岷江为舟辑所通,金沙江盘折蛮僚溪谷峒间,水陆俱莫能溯。在叙州者只知其水出于马湖、乌蒙,而不知上流之由云南、丽江。在云南丽江者知其为金沙江而不知其下流出叙为江源。……导河自积石,而河源不始积石;导江自岷江,而江源亦不出于岷山。岷流入江,而未始为江源,正如谓流入河而未始为源河也。 明《徐霞客游记·江源考》 【评】《江源考》作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在书中,徐氏首次明确提出了金沙江为江源。 导河积石[今青海积石山],至于龙门[今陕西东北五十里]。 《禹贡·导水》 【评】至迟在战国时代,已知道黄河发源于今青海。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东望泑泽[罗布泊],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包。 《山海经·西山经》 【评】此为黄河潜源说之始。 西域……,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其河有两源,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今罗布泊],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云。 《汉书·西域传》 【评】中国古代曾将没有迳流流出的罗布泊当成黄河的上源,此为后世黄河重源说之本。这种错误说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流传亦久。 [ 635年,侯]君集、[李]道宗行空荒二千里,……阅月,次星宿川[今星宿海],达柏海[今鄂陵湖]上,望积石山,观览河源。 《新唐书·西域传·吐谷浑》 【评】唐代时,对河源的认识,已上溯到星宿海。 河之上流,繇洪济梁西南行二千里,水益狭,春可涉,秋夏乃胜舟。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而四下,曰紫山,直大羊同国,古所谓昆仑者也,虏曰闷摩黎山,东距长安[今西安]五千里,河源其间,流澄缓下,稍合众流,色赤,行益远,它水并注则浊,故世举西戎地曰河湟。河源东北直莫贺延碛尾殆五百里,碛广五十里,北自沙州,西南人吐谷浑浸狭,故号碛尾。隐测其地,盖剑南之西。 《新唐书·吐蕃传下》 【评】这是较早具体地记述河源区水文等特征的文献。 河源出自沫必力赤巴山[今巴颜喀拉山],番人呼黄河为抹处,犛牛河为必力处,赤巴者分界也。其山西南所出之水则流入犛牛河,东北之水是为河源。 明·宗泐《望河源》(见清·胡渭《禹贡锥指》卷一三上) 【评】宗泐已明确地记载了巴颜喀拉山为长江和黄河在上源的分水岭,并已经知道卡日曲为黄河正源。 水的各处 水的各处水的深处:水府 另见:水面 岸 沙滩 ☚ 水的各处 水边 ☛ 其他地方 其他地方谪迁之地:谴域 ☚ 旁边 平地、坡 ☛ 河源见“地理”中的“河源”。 河源即河流的发源地。通常为泉水、冰川、湖泊、沼泽等。由于河流溯源侵蚀作用影响,河源可不断向上移动或改变位置。 河源区域名。因黄河之源而名。泛指玛多县多石峡以上地区。西至雅拉达泽山,东至阿尼玛卿山,北邻柴达木盆地,南以巴颜喀拉山为界,干流河道长300余千米,流域面积约22800平方千米。河源区分东、西两部分。西部由约古宗列盆地和玛涌盆地组成,两个盆地由茫尕峡谷相连,河道两岸水泊密连;东部为扎陵湖和鄂陵湖,湖泊两岸多为湖沼和平原。 河源riverhead;source 河源river source 河源指黄河发源地。在今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雅拉达泽山东麓约古宗列盆地西南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