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河南曲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

河南民间小戏的一种。并流行于湖北省西北部。由曲艺《河南曲子》形成。有大调曲子、小调曲子之分。常用曲牌有《扬调》、《打枣杆》、《剪剪花》、《银纽丝》等,大都柔和、轻快、婉转,富于民歌气息。传统剧目有《安安送米》、《卖瓦盆》、《陈三两》、《卷席筒》等。

☚ 怪孩子型故事   河南坠子 ☛
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

20世纪30年代在河南坐班清唱鼓子曲的基础上与民间歌舞结合形成的戏曲剧种。开始为“三小戏”。唱腔结构为长、短句的联曲体。曲牌有150多支,主要的有 〔阳调〕、〔诗篇〕、〔剪剪花〕、〔茨儿山〕、〔打枣竿〕、〔银纽丝〕 等,剧目多为生活小戏。历年加工整理的剧目有《陈三两爬堂》、《卷席筒》、《风雪配》、《寇准背靴》等,创作的剧目有《赶脚》、《下乡》等。

☚ 豫剧   楚剧 ☛
河南曲剧
主要责任者: 马紫晨,纪俊娟,王汉伟
责任方式: 编著
出版者: 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地: 郑州
字数: 490 千字
页码: 1-471
开本: 16
中图分类号: J825.61
装帧: 简
语种:中
定价:66.00
出版时间:2009-05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中原戏曲文化丛书
丛书责任者:马紫晨
丛书责任方式:主编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中原戏曲文化丛书之一,共收录425条词条。
被引频次:27
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又称“高台曲”,是中原大地土生土长起来的地方戏曲剧种。它以清新淳朴、优美动听的艺术特色,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河南曲剧是从流行在河南的曲艺——河南曲子和民间歌舞——“踩高跷”的基础上,于20世纪20年代左右经地摊、高跷阶段正式搬上戏曲舞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迅速演变,曲剧已成为河南的三大剧种之一。
河南曲剧的唱腔曲牌很多,常用的有〔马头〕、〔劈波玉〕、〔扬调〕、〔汊江〕、〔诗篇〕、〔清江〕、〔银扭丝〕、〔满江红〕等。它的伴奏乐器,在刚搬上舞台的时候,仅有手板、曲胡、三弦、软弓京胡和笙。随着发展和演出剧目的需要,不但增添了古筝、二胡、琵琶,而且采用了武场。曲剧演出剧目是逐步丰富起来的。当初的一些保留节目大多是反映家庭生活的,如《胡二姐开店》、《安安送米》、《小观灯》、《打灶君》、《李豁子离婚》等。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陈三两爬堂》、《卷席筒》、《风雪配》和反映现代生活的《下乡》、《赶脚》、《游乡》等优秀剧目被拍摄成电影以后,以唱腔优美、长于抒情而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 豫剧   河南越调 ☛
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

河南广为流传的戏曲剧种。前身为曲艺河南曲子,1926年经地摊、高跷阶段进入戏曲舞台。有南阳曲剧(大调曲子)和洛阳曲剧(小调曲子)之分。前者较沉稳,后者较活泼。唱腔柔和、宛转、轻快,具有明显的民歌特点。主要伴奏乐器有曲子弦、三弦、四弦、板胡、二胡等。传统剧目有200多个。早期剧目多为反映家庭生活的“三小戏”,如《闹节》、《卖瓦盆》、《安安送米》等;其后也有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大戏,如《祭塔》、《花庭会》等。

☚ 河南坠子   开封杂技 ☛
0000397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