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沙特阿拉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沙特阿拉伯SaudiArabia国名。在今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上。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及其继承者在此建立阿拉伯帝国。 8世纪时最为强盛,横跨欧、亚、非三洲。中国史籍称为大食。11世纪开始衰落。16世纪沦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19世纪英国入侵时分为内志和汉志两部分。1924年东部内志统治者伊本·沙特实现统一,1932年定国名为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 沙特阿拉伯西亚国家,全称沙特阿拉伯王国。1932年9月23日建国。国土面积224万km2,人口2014万(1998),含外侨462万。首都利雅得。1990年7月21日与中国建交。境内大部分属高原,通称阿拉伯高原。西部为宽20~50km的“帖哈麦”低地,稍东是高达1500m以上的汉志高原。中部是内志高原,大部海拔约1000m。沙漠约占全国面积的1/2,南部的鲁卜哈利沙漠是世界大沙漠之一,面积65万km2,约占阿拉伯半岛的1/4。北部的内夫得沙漠较小,面积5.7万km2。两者之间连接着代赫纳沙漠,长1450km。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各地气候差异大。7月平均气温30~35℃。鲁卜哈利沙漠白昼气温可达70~80℃,晚间则降到30℃。高山地区凉爽,1月平均气温15~20℃。全境降水稀少,年降水量约100mm,鲁卜哈利沙漠年降水量不足50mm。除哈伊勒等个别地区外,全境终年不见霜雪。石油储量居世界第1位,以“石油王国”著称。截至1997年12月,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612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26%。天然气储量为6.12万亿m3,占世界总储量的3.9%,居世界第5位。地下水总储量为36万亿m3,按目前用水量计算,地表以下20m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目前,有25个海水淡化厂,日产淡水31.82亿L,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淡化水占全国饮用水的46%。蓄水池共有184个,拥有6.4亿m3蓄水能力。石油工业是沙特经济的主要支柱,以石油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向多样化经济方向发展。外籍劳工对沙特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1997年共有外籍劳工470万人。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4879亿里亚尔,人均收入6800美元。1998年汇率:1美元=3.745里亚尔(沙特阿拉伯货币)。石油和石化工业为经济命脉。年产原油4亿~5亿t,石油收入400亿~500亿美元。目前,有工业项目2476个,总投资435.83亿美元。1996年工业总产值达250亿美元,工业部门总投资420亿美元,其中合资约占50%。至1996年底,已开工的工厂共有2438家,投资总额约为431.2亿美元,工人总数218056人。全国工业产品逾1万种。石化产品外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8年产石油832万桶/日,收入350亿美元。沙特特别重视农业。全国有可耕地3200万hm2,耕种面积360万hm2。农业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农产品出口额占非石油产品出口总额的20%。1995年农产品产值约为92.9亿美元,占非石油部门国民生产总值的11.9%。公路交通是主要运输方式。公路总长19万km,其中高速公路4400km。铁路总长1400km,年客运量1.5亿人·km,货运量4.8万t·km。海运有商船376艘,总吨位275万t,居阿拉伯国家第1位。但国际航运公司仍控制着水运货运量的95%。现有8个大型海港。其中吉达港的卸货率名列世界前茅,共有泊位174个。1997年港口吞吐量为8700万t。集装箱运输为120万t。沙特航空公司是中东最大的航空公司,在世界民航公司中名列第15位。全国有25个机场,有40条国际航线,延伸4大洲70多个国家;有24条国内航线。每天平均260个航班。1996年客运量2500万人次。实行免费教育。1997年教育经费占政府预算的20%。1998年全国有各类学校2.2万所,综合性大学8所,78所学院,5所高等宗教大学。有教师19.2万人;在校学生约450万人。其中大学生17万人。每年有数千名学生赴美、英等国留学,费用由国家负担。在国内读书的大学生,除免费提供住宿外,每人每月还享受3000美元的津贴。沙特阿拉伯2004年人口2267万。国庆节9月23日。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2485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8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3%。通货膨胀率0.2%。失业率13%。2004年工业、农业、第三产业产值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8%、4.7%、36.5%。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Shatealabo地处阿拉伯半岛,面积240万平方公里。人口1082万,绝大部分为阿拉伯人。信伊斯兰教。地貌以高原为主,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西有希贾兹—阿西尔高原,中部为纳季德高原,东为平原。沙漠面积占国土1/2,有内夫德、达赫纳和鲁卜哈利等沙漠。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沿海地区平均气温达38~39℃,内地绝对最高气温达54℃;年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高原内部常数年无雨。西南部属地中海气候。原是落后的农牧业国家,现为著名的石油生产大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石油储量为232亿吨,占世界1/5,居世界第一位;1980年产量曾达4.95亿吨,目前年产2亿多吨;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约80%;其出口额占总出口99%。胡富夫附近的加瓦尔油田是世界最大的油田,东北沿海的萨法尼亚油田是世界最大的海上油田。石油出口部分经管道运至延布,部分在腊斯塔努腊港直接装船外运。近些年新建了炼油、化工、冶金、水泥等工业,朱拜勒、延布等城市是新建工业的中心。农业活动集中在少数绿洲,种植小麦、蔬菜和椰枣。其余地区为粗放游牧业,骆驼和羊是主要牲畜。首都利雅得是工商业、文化中心,人口 130万。麦加是伊斯兰教发源地,麦地那有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陵墓。 ☚ 伊朗 土耳其 ☛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西亚政教合一的君主制王国。占据阿拉伯半岛大部地区。面积2149690平方公里。人口1120万(1987年),绝大部分是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为国教。首都利雅得。地势由西向东倾斜,以高原为主。多属热带干旱气候,沙漠约占国土面积的一半。1986年石油探明储量231亿吨,约占世界的1/4,居各国首位。加瓦尔为世界第二大陆上油田,萨法尼亚为世界最大海底油田。石油工业为国家经济命脉。腊斯塔努腊、延布为重要油港。麦加、麦地那为伊斯兰教圣地。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全称沙特阿拉伯王国。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西临红海,东濒波斯湾,北部与约旦、伊拉克、科威特为邻,南部、东南部与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接壤。面积21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437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希贾兹—阿西尔高原,其南段的希贾兹山脉,海拔3000米以上。中部为纳季德高原。东部为平原。沿红海沿岸是宽约70公里的红海低地。沙漠约占全国总面积50%。无常年流水的河流、湖泊。西部高原属地中海式气候; 其他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夏季沿海地区气温达38-39℃,内地有时高达54℃。冬季气候温和。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以下。人口1200万 (1986年),绝大部分为阿拉伯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伊斯兰教为国教,属逊尼派。首都利雅得。 ☚ 沙湾拿吉 沃尔维斯港 ☛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全称沙特阿拉伯王国。阿拉伯半岛发展中国家。实行公有和私营部门同样重要的混合经济制度。其国土面积215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2100万(1998年),货币名称里亚尔。沙特阿拉伯境内沙漠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陆上与海上油田,素有“石油王国”之称。1989年探明石油储量为2549.9亿桶,为世界的1/4。天然气储量为36 870亿立方米。石油开采是经济命脉。原油出口居世界第一位,1990年石油及石油制品出口额为908.4亿里亚尔(约合242.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7.4%。沙特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为了减少对石油单一资源的依赖,进入80年代以来,沙特加快了经济多样化的步伐。近年来发展了建筑材料、水泥和工业煤气等部门,还建有钢铁厂、石油提炼和石油化工厂,以及庞大的海水淡化厂等3000多家企业。经1970~1990四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已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建成了八大工业区和投资达700亿美元的延布、米拜勒两座新兴工业城市,及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服务业所占比重为47%。政府近年来极为重视农业的发展,实行了一系列的贷款和财政补贴政策,投入大量资金把沙漠改造为良田,还加强了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在过去的10年里,小麦种植面积由15万公顷猛增到250万公顷,粮食产量从1975年的3 000吨跃升至1989年的390万吨,不仅大部分基本食品已自给自足,还有余量出口。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8%。沙特阿拉伯实行自由贸易和低关税政策,出口以石油为主,进口有机械设备、运输工具、建筑材料、日用百货等。主要贸易对象为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大量的石油收入积累了巨额的国际储备和海外资产,1990年国际储备总额达162.64亿美元。1998年,其商品出口额为388亿美元,进口额为237亿美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