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名部 > 髡官 > 剭 > 屋誅 屋誅 wūzhū 屋诛相传为西周刑罚。《周礼·秋官·司烜》:“邦若屋诛”。历史上有不同解释,一种认为屋诛指族诛。《周礼》注郑司农谓:“屋诛谓夷三族”。但后人以为夷三族是秦汉之法,此说不确。另一种认为屋通剭,屋诛指不公开刑杀。郑玄注谓“所杀不于市而以适甸师氏者也”。 屋诛中国古代不在闹市斩杀的刑罚。一说是族诛的别称。《周礼·秋官·司烜氏》:“邦若屋诛,则为明竁 (cui脆,指罪人被诛后分明罪状,由司烜氏夜葬之)焉。”郑众认为,三夫曰屋,屋诛为夷三族,无亲属收葬,故为葬之也。郑玄释“屋诛”为不杀于市,即在隐处斩杀,而司烜氏夜葬之。清人沈家本从郑玄说。 屋诛古代的一种重刑。灭诛三族。一说诛于屋舍中。屋,通“剭”。《周礼·秋官·司烜氏》:“邦若屋诛,则为明竁焉。”郑玄注: “郑司农云: ‘屋诛,谓夷三族,无亲属收葬者,故为葬之也。’……屋读如‘其刑剭’之剭;剭诛,谓所杀不于市,而以适甸师氏者也。”《汉书·叙传下》“底剭鼎臣”唐颜师古注:“服虔曰:‘《周礼》有屋诛,诛大臣于屋下,不露也。’……剭者,厚刑,谓重诛也……服言屋下,失其义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