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栽桑养蚕治理模式
通过沙地栽桑树与产业化利用,逐渐摸索出的一套生态与产业结合并相互促进的模式。不仅有利于防沙治沙事业的持续开展,生态作用明显,而且通过对桑树的枝、叶、根、皮、果的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条,既丰富了市场,又富裕了桑农。主要方面有:
沙漠桑树生态体系的开发。在水、温、光、热条件较好的小气候条件下可以建立养蚕用叶为主的生态沙漠桑园,能够改善沙漠绿洲的生态环境,收获桑叶或桑条,取得经济效益。新疆沙漠桑树每667平方米栽植密度为160—200株,年产桑叶1500千克,可养两盒蚕种; 667平方米产茧量为70千克、蚕茧产值为1260元; 667平方米产果量为1200千克、桑果产值为2400元; 667平方米产蚕沙量为120千克、蚕沙创产值为300元。沙地桑全身都是宝,开展综合利用,可以延伸出多个产业链条,成为极有前景的沙地新兴产业,具有很高的经济社会效益。沙地桑生态蚕业产业的模式在中国的新疆、宁夏、内蒙古地区有很大的发展。
沙漠桑树不同程度地形成了集 “农、林、牧、副、渔、菌、药、食、旅游、能源” 多业于一体的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型沙地桑产业,突破了过去防沙、治沙、种树、种草单一的经营开发利用模式,是我国新疆沙区生态建设中,创建 “循环经济” 模式的新尝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
桑树作为生态林的主要组成部分,形成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桑树是多年生的禾本科植物,木质部较硬、不易被风沙刮断,且有一定的抗旱、耐旱能力。桑树作为生态林的主要组成部分,形成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利用沙漠和绿洲之间的隔离带,选择抗旱、耐旱能力较强的桑树品种进行植树造林,改善沙漠绿洲的生态环境。
沙地桑类 (桑科桑属种) 根系属于深根性的强呼吸根系,而且极为发达。桑树是深根性植物,成年桑树,根深可达5—6米,水平根分布可达3—7米,根系强大发达,能伸向土壤深层吸收水分,提高土壤肥力,休眠季节根部贮藏大量营养,有利于下年生长。在沙荒地种植沙地桑,林木覆盖率快速提高。沙地桑生长快,在自然条件下6个月可以长到120厘米以上,起到遏制风沙、改变荒漠面貌的作用,而且经济效益好,可降低风速、增加沙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强度,固定流沙。沙地桑具备了抗旱、抗寒、节水,耐贫瘠而高产的系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