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書書(书)Shū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景县,山西之长治、临汾,湖北之武昌、老河口,广东之澄海,广西之灌阳,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 《姓氏考略》 据 《姓解》 注云: “尚书,官名,以官为氏。” 書shū❶寫,記錄。張衡《思玄賦》:“曰近信而遠疑兮,六籍闕而不書。” 書“书”的繁体字。 上一条: 书 下一条: 抒 ![]() ![]() ![]() 書〈隐〉清代浙江杭州旧衣铺指数字八。参“大、土、田、東、里、春、軒、書、藉”。见清·翟灏《通俗编·识余》。 書书(1次) 此指关于占卜的书。发~占之《服》 書❶六書之品。《周禮·地官·大司徒》: “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三曰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 鄭玄注: “書,六書之品。”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教材部 > 經書 > 書 書 shū 亦稱“尚書”、“書經”。儒家必修教材之一。爲歷史教科書。“尚”即“上”,謂上古之書,故名。本古代右史所掌詔令文告等文獻資料,據傳經孔子删訂爲百篇。上自唐堯,下訖秦穆公。經秦焚書與楚漢戰亂,西漢初僅存秦博士伏生所傳二十八篇,後又加民間所傳《秦誓》,爲《今文尚書》。相傳漢武帝時於孔宅中發現古文書寫之“尚書”,多《今文尚書》十六篇,故名《古文尚書》。經魏晉戰亂,後亡佚。東晉時梅賾、孔安國傳《古文尚書》,多《今文尚書》二十五篇,均疑爲僞作。今《十三經注疏》本《尚書》,乃《今文尚書》與《古文尚書》之合編。《尚書》中存有商與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書籍部 > 異稱 > 書 書 shū 即書籍。《論語·先進》:“何必讀書,然後爲學。”《說文解字·叙》:“箸於竹帛謂之書。”《史記·禮書》:“書者,五經六籍之總名也。”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三:“真宗聽政之暇,唯務觀書。” 書shū95F8 書shūS152 〖書〗 粵 syu1〔舒〕普 shū ❶ 書寫,寫作。許慎《說文解字》:「〜,箸也。」(箸:通「著」,書寫。)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御史前〜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❷ 文字。《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投〜以弔屈原。」(〜:這裏指賈誼的《弔屈原賦》。) ❸書法,字體。宋濂《杜環小傳》:「環尤好學,工〜。」 ❹ 書信。《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 ❺ 文書,奏章。劉向《戰國策.齊策一》:「上〜諫寡人者,受中賞。」李密《陳情表》:「詔〜特下,拜臣郎中。」 ❻ 書籍。韓愈《師說》:「授之〜而習其句讀者。」 書書,金文作 書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