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汪静之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汪静之1902—安徽绩溪人 汪静之
汪静之
汪静之1902——安徽續溪人,1902年 (清光绪二十八年) 生。幼年入鄉塾。1916年赴漢口學徒。1919年入屯溪安徽第一茶務學校。1920年赴杭州第一師範學校。1921年秋,與潘漠華、柔石等組織晨光文學社。1922年4月,與應修人、潘漠華、馮雪峰成立湖畔詩社,出版四人詩合集《湖畔》。其間在中學或大學任教。北伐戰争期間,任北伐軍總政治部编纂,後又在武漢國民政府勞工部任《勞工月刊》编輯。抗日戰争期間,任中央軍校廣州分校國文教官,後期在貴州獨山、重慶等地經營酒生意。1945年後,先後在白沙大學預修班、江蘇文理學院中文系、復旦大學中文系任教授。1979年參加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著有《耶穌的吩咐》、《翠英及其夫的故事》、《父與女》、《詩歌原理》、《李杜研究》、《作家的條件》等。 汪静之 汪静之1902—1996诗人。安徽绩溪人。1920年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次年发表新诗,与潘漠华、冯雪峰等组织晨光文学社。1922年组织湖畔诗社,出版诗合集《湖畔》。1922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蕙的风》。早期诗作受海涅爱情诗和五四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倾向,颇受读者欢迎。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写了不少革命诗歌。以后大部分时间从事教学活动。抗战时期因生活困难,做过酒业生意。抗战胜利后曾在江苏文理学院、复旦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到暨南大学任教,后到人民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部任编辑。他的诗集有《蕙的风》《寂寞的国》《诗二十一首》,短篇小说《耶稣的吩咐》,论著《诗歌原理》《李杜研究》等。 ☚ 顾均正 沈从文 ☛ 汪静之 汪静之1902.7.20—原名汪立安,字静之,号情芝、情痴。曾用名汪安、汪安富。笔名有静芝、逸文、蛀书虫等。安徽绩溪人。6岁入私塾。12岁学写旧诗。14岁到汉口在茶叶店和纸店里当学徒。1919年春到屯溪安徽第一茶务学校读书,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1920年暑期到杭州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21年下半年,与潘漠华发起成立晨光文学社,社员有魏金枝、冯雪峰、赵平复(柔石)等一师同学和校外学生20余人,聘请朱自清、叶圣陶两位老师为顾问。1922年在当地报纸上出《晨光》文学周刊。同年4月与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成立湖畔诗社,出版4人诗合集《湖畔》。 8月出版第一部新诗集《蕙的风》(上海亚东图书馆版),鲁迅曾审阅并修饰过原稿。诗集出版后,引起广泛的反响。诗集中纯真大胆带有稚气的爱情诗,给封建礼教以很大冲击,顽固派诋毁它败坏道德有伤风化,鲁迅写《反对“含泪”的批评家》,周作人写《情诗》等文予以批驳。秋天到上海,入宏文英文专修学校读书。1924年春到1925年暑期,先后到武汉、保定任中学教师。秋,在共产党员应修人的影响下,看了《共产党宣言》等书籍,改变诗风,写《劳工歌》、《破坏》等诗篇。1926年秋到芜湖任中学教师。10月经郭沫若介绍到武汉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编纂。1927年初夏调任《革命军日报》副刊编辑,兼《劳工月刊》编辑。同年出版第二本诗集《寂寞的国》(上海开明书店版)。他在《自序》中说:“我因为落寞,苦恼,厌倦,所以作诗”,因而其诗多愤懑不平之声。1928年春到1936年夏,在上海、南京、安庆、汕头、杭州、青岛等地中学和大学里任教。抗战开始后,在中央军校广州分校任国文教官。1946年冬到重庆,与人合伙经商。1946年后曾在白沙大学先修班、徐州江苏师院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建国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1955年去职。主要作品还有:短篇小说《耶稣的吩咐》(1926年),长篇小说《翠英及其夫的故事》(1928年),短篇小说集《父与女》(1929年),论著《诗歌原理》、《李杜研究》(均1928年)。 ☚ 汪铭竹 沙金 ☛ 汪静之1902~1996Wang Jingzhicontemporary poet. Works:Lonely Kindom,etc.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