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汪桂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汪桂芬1860—1906

湖北汉川人
著名京剧演员。与谭鑫培、孙菊仙并称京剧老生“后三杰”。
本名:谦
小名:惠成
字:艳秋
号:美仙、叔坪、晏亭
晚号:德生道士
绰号:汪大头、八不见

汪桂芬

汪桂芬1860—1906

清京剧演员。名谦,字艳秋,号美仙,小名惠成,外号汪大头。晚年信佛,自号“德心大师”。湖北汉川人,一说安徽人。生于北京。初学老生,十八岁嗓败,改习场面。曾代师为程长庚操琴,耳濡目染,对程氏艺术深有体会。清光绪六年嗓音恢复,重行登台,学程长庚而有所变化。后与孙菊仙、谭鑫培齐名,并称“老生新三杰”、“新三鼎甲”。曾被选入升平署外学。工老生。嗓音高亢宏亮,演唱气力充沛,行腔淳朴无华,雄健慷慨,自成一格,世称“汪派”。所演以《文昭关》、《战长沙》、《龙虎斗》等最为著名。兼演老旦,如《钓金龟》等。

☚ 汪笑侬   陈彦衡 ☛
汪桂芬

汪桂芬1860—1906

清京剧演员。名谦,字艳秋,又字砚亭,号美仙,小名惠成。因额广,人称“汪大头”。原籍湖北汉川,一说安徽;生于北京。工老生。与谭鑫培、孙菊仙鼎足为三,世称“后三杰”、“后三鼎甲”。父连宝,唱武生。桂芬九岁拜陈兰笙习老生兼老旦,十四岁起先后入三庆、四喜演出,得程长庚、王九龄的教益。十八岁倒嗓改习场面,为程长庚操琴,对程的演技耳濡目染,心领神会。嗓音复原后,于光绪八年(1882)搭春台班唱老生,随即轰动剧坛,获“长庚再世”之称,其艺宗程而有创新,《梨园旧话》称其对程之唱工、白口、身段、台步、做派“无不默识而心通,但其喉音刚浮于柔,程则柔寓于刚,故与程同唱高调而意趣各别。……相似而不相似,非仅毫厘之差”。其唱中气充沛,嗓音高亢,善用“脑后音”和“嘎音”,有“虎啸龙吟”之喻,独树一帜,以“韵”取胜,世称“汪派”。擅演剧目有《洪羊洞》、《战长沙》、《文昭关》、《取成都》、《天水关》、《举鼎观画》等。晚年崇佛,自号“德心大师”。汪派难学,传人唯王凤卿、郭仲衡、邓远芳。私淑者还有汪笑侬。

☚ 王楞仙   张李成 ☛

汪桂芬

京剧表演艺术家。1860年生,1906年去世。湖北人。9岁拜陈兰笙为师,学老生。18岁倒嗓后改任场面(即乐队演奏员),为程长庚操琴。嗓音恢复后,于光绪八年(1882)在“春台班”演出。与谭鑫培、孙菊仙并称为老生“新三鼎甲”。曾任清朝“内廷供奉”。嗓音高亢,唱腔激越,善于表达悲愤慷慨的情感,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汪派”。代表剧目有《文昭关》、《取成都》、《战长沙》等。

汪桂芬1860—1906

清京剧演员。名谦,字艳秋,号美仙,湖北汉川人,一说安徽人。曾为程长庚操琴,唱腔宗程而有变化,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与谭鑫培、孙菊仙并称为京剧老生“后三杰”。嗓音高亢,唱腔激越,善于表达悲愤感情,以《文昭关》、《取成都》等剧著名。

汪桂芬

汪桂芬1860~1906

名谦,字艳秋,号美仙。潜山人。春台班著名武生汪年宝之子。9岁从陈兰笙习老生兼老旦,18岁满师,未及搭班而嗓败,投樊景泰门下改习场面,曾代师为程长庚操琴,对程派的声腔特点,艺术手法多有研究。1880年嗓音恢复,搭春台班,力学程派,兼收其它京剧流派之长,创造了以雄劲沉郁自成一格的“汪派”,与孙菊仙、谭鑫培并称为“老生新三杰”、“新三鼎甲”。曾被选入升平署外学。嗓音高亢宽亮,演唱气力充沛、浑厚刚劲,朴实无华而注重气势。为人耿直不阿。晚年生活潦倒,时着头陀和尚装束,自号“德心大师”。代表剧目为《文昭关》、《取成都》、《取帅印》、《战长沙》等。传人有王凤卿等。

☚ 程汝霖   郑洪胜 ☛

汪桂芬1860—1906

清末著名京剧演员。名谦,字艳秋,号美仙。湖北汉川人,一说安徽人。父名年保,为著名武生。他初演老生,后为程长庚操琴,对程的唱腔表演有深刻体会。程死后,他重行登台演老生,学程而又有所变化。兼演老旦。嗓音高亢,唱腔雄劲激越,善表达悲愤怨郁的情感,形成一种艺术流派,人称“汪派”。以演唱《取成都》、《文昭关》等剧著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