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倍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倍子 中药名。 出《本草拾遗》。别名:百虫仓,木附子。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Melaphis chinensis(Bell)Baker或倍蛋蚜Melaphis peitan Tsai et Tang在其寄主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R.potaninii Maxim.或红麸杨R.punjabensis Stew.var.sinica(Diels)Rehd.et Wils.等树上形成的虫瘿。 以上两种昆虫虫瘿内的幼虫(五倍子内虫)亦供药用,另见专条。 角倍蚜的虫瘿,称为“角倍”,多于9~10月间采收;倍蛋蚜的虫瘿称为“肚倍”,多于5~6月间采收。如收采过时,则虫瘿开裂,影响质量。 采得后,入沸水中煎3~5分钟,将内部仔虫杀死,晒干或阴干。 破折面角质样。气微而特异,味涩而有收敛性。 ❷ 肚倍,又名:独角倍。呈纺锤形囊状或长圆形,无突起或分枝,外表毛茸较少,壁厚2~3毫米,折断面角质样,较角倍光亮。 上述药材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广西等地。以角倍的产量为大,肚倍的质量为佳。 拣净、敲开、剔去其中杂质。味酸,性平,无毒。入肺、胃、大肠经。敛肺,涩肠,止血,解毒。 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脱肛,自汗,盗汗,遗精,便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肿毒,疮疖,睫毛倒卷。《本草纲目》:“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黄病,心腹痛,小儿夜啼,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内服:研末,1.5~6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汤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 每服30丸,红痢烧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汤下(《本草纲目》)。 ❷ 治脱肛不收:五倍子末9克,入白矾一块,水1碗,煎汤洗之(《三因方》)。 含五倍子鞣质,医药上称五倍子鞣酸,含量约60%~70%,有的达78%(角倍约50%,肚倍约70%);另含没食子酸2%~4%,脂肪、树脂及蜡质等。药理实验表明: ❷ 具收敛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