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汤化龙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汤化龙1874—1918湖北蕲水(今浠水)人 汤化龙1874—1918清末立宪派要人。字济武,湖北蕲水(今浠水县)人。光绪进士,授法部主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赴日本法政大学专门部学法律。1909年秋归国,任湖北谘议局筹办处参事,被选为议长,翌年在北京当选为各省谘议局联合会主席。这一时期,汤参加了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的三次请愿,态度较激进,遭到清廷责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先后任湖北军政府民政总长、政事部长、编制部长。对革命持应变态度,参与制订宋教仁主持的《鄂州约法》,并向各省谘议局发出通电,促其响应革命。然在军政府任职时,追随黎元洪,排挤革命党人,引起党人强烈不满。1911年11月底汉阳失陷前夕,由鄂赴沪。次年出任临时参议院副议长,并被选为共和党干事、民主党总干事。1913年当选为众议院议长,与梁启超等联合民主党、统一党、共和党组成进步党,与国民党对立,出任理事,拥护袁世凯专制独裁。1914年5月,袁世凯任其为教育总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1916年9月,见袁地位动摇,电劝袁退位。袁死后,汤重任众议院议长。进步党易名为宪法研究会,他是宪法研究会的首领之一,与段祺瑞关系甚密。1917年张勋复辟时,任段祺瑞组织的讨逆军总部参议,后任内务总长。由于汤反对恢复旧国会,遭到孙中山为首的护法军政府的通缉。1918年3月,赴日本、美洲考察。9月1日,在加拿大被国民党籍华侨理发师王昌枪击毙命。汤之生平及著作见《蕲水汤先生遗念录》等书。 汤化龙
汤化龙
汤化龙1874—1918近代立宪派。字济武。湖北蕲水(今浠水)人。其父本为诸生, 后弃儒经商。他幼从父学,后入塾读书。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以县试第一,补县学附生。1897年肄业于张之洞创办的黄州经古书院。1902年秋中举人。1904年参加会试,中进士,授法部主事。后应聘到山西大学堂任国文教习。1906年赴日本,入法政大学学习法律。他与孟森等发起成立法政学交通社,写成《大清违警律释义》一书。1908年回国,在湖北筹组宪政筹备会。次年,被选为湖北谘议局议长。1911年与谭延闓等组织宪友会。武昌起义后,攫取湖北军政府民政长、政事部长等职,排斥革命党人。后参加梁启超的民主党和进步党。次年袁世凯窃国,他任北京临时参议院副议长。1913年任众议院议长。次年任教育总长兼学术委员长。袁世凯死后投靠段祺瑞,复任众议院议长。1917年任内务总长。1918年以考察政治为名,先后到日本、美国游历。同年9月1日,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市被刺死。 汤化龙1874—1918字济武。近代湖北蕲水(浠水)人。清光绪进士,授法部主事。后应山西学政宝熙之聘,任山西大学堂国文教习。光绪三十二年(1906)赴日本,入法政大学学习法律。归国后曾拟组宪政筹备会。宣统元年(1909)当选为湖北谘议局副议长,次年又当选为议长。二年、三年曾两赴北京,参加各省谘议局联合会议,要求清延速开国会;抨击“皇族内阁”;并与谭延闿等组织宪友会。武昌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民政长、政事部长等职,排斥革命党人。1912年初,与林长民等在上海发起成立“共和建设讨论会”。4月,临时政府北迁,任临时参议院副议长。5月,加入共和党。10月组织民主党。次年任众议院议长,与梁启超合并共和、民主、统一三党为进步党,与国民党对抗。后历任教育总长兼学术委员长、内务总长等职。1918年以考察政治为名,先后到日本、美国游历。同年9月1日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市被国民党籍华侨刺死。著有《大清违警律释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