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湖泊生态旅游
以江河湖泊为旅游对象和目的地,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强调的是对江河湖泊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国内江河湖泊旅游的开发模式,大体上分为五类:
❶综合的旅游开发模式。以太湖、鄱阳湖为代表,有观光又有休闲、娱乐、水上运动。
❷以观光旅游为主体的开发模式,包括西湖、青海湖、天池等。
❸以一些疗养度假旅游为主体的开发模式,例如千岛湖、南湖。
❹以体育训练水上运动为主体的开发模式,包括北京的昆明湖等。
❺以科普探险为主体的旅游开发模式,包括新疆的艾丁湖等。中国江河众多,总长达43万千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约有五万多条; 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580条; 超过一万平方千米的大江河有79条。长度在100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0多条,著名的有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等。长江、黄河分别为中国的第一、第二大河,京杭运河则为著名的人工河。中国也是一个湖泊旅游资源大国,总数量有11万座湖泊,其中天然湖泊有24000多个,人工湖泊有86000多个。按照地理区位又可以分为五大湖区,包括东部平原湖区、青藏高原湖区、蒙新高原湖区、云贵高原湖区和东北湖区。著名的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南四湖、巢湖、日月潭、青海湖、纳木错、奇林错、扎日南木错、鄂陵湖、扎陵湖、呼伦池、艾比湖等。
江河湖泊生态旅游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发展:
❶抓住湖泊旅游的核心 “水”,对水资源的理解,是湖泊差异化开发的重中之重。“水圈分层次游憩及景观设计” 技术中,通过分析水体及其周边环境的方式,把水体按照圈层概念进行分层,主要分“水心”、“水面”、“水中”、“水空”、“水滩”、“水岸”、“滨水区” 七层。以此技术将湖泊的各种水体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可为多样化的旅游度假产品提供支持。
❷主题化人文山水。从远古传说到近现代历史,从 《诗经》 到 《楚辞》,从唐诗宋词到汉赋元曲,水都以一种独特的媒介与形式在历史长河中流动。水的各种特质一直贯穿于我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各个层面之中。这些特质又可以与湖泊的自然资源特质、人文资源特质等对应、融合。
❸多角度观光方式。观光产品的差异化设计,一方面可用资源组合思路,灵活运用 “水圈分层次游憩及景观设计” 技术,打造多层次的湖泊景观。“水心” 可结合岛屿形态打造景观小岛,“水面” 可利用浮岛手法打造水上花海,“水中” 可利用水生动植物打造观赏近景,“水空” 可利用喷泉手法打造立体水景,“水滩” 可结合湿地手法打造景观漫滩,“水岸” 也可结合堤岸形态打造景观平台、桥梁和码头,“滨水区” 可通过借景手法将山林田园打造湖面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