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揆初︱学海无涯苦作舟——读挚友薛俊武《汉字揆初》有感 学海无涯苦作舟——读挚友薛俊武《汉字揆初》有感 《汉字揆初》,农家子弟的行政干部薛俊武著。三秦出版社作为丛书相继出版发行,将是惊世之作。已出版的第一集、第二集一到手,我都是把正看的好书搁置一边专心致志地细读,读不懂的反复读,读出了兴趣,拓宽了视野,改变了一生汉字知识的贫血症。 出了校门,一直从事行政工作的薛俊武,退休后与众不同,一门心思地钻研汉字,成了为汉字文化著书立说的学者。周至的、西安的、外地的,他和我的老相识,读了《汉字揆初》,无不起敬,无不敬颂,我激动得两次登门磬庆,感慨万千! 他颇有汉字文化研究天才,是一位牛劲过人的乐天派。老骥伏枥,壮志不已啊! 雨果说,“人是可以沉醉在自己的坚强意志里”,薛俊武就是。他上蒙学的第一课,“来来来,来上学”,“學”字繁难的烦恼、疑问到萌生解谜兴趣,自述得有声有色。他从上中学到读师范,直到参加工作,寻觅 “學” 字的源头,都是锲而不舍。翻阅 “學” 字源流的书籍,楷书、隶书不能解决问题,小篆、金文不能解决问题,上溯到汉字的源头,向甲骨文请教。用他的话说,在故纸堆里翻出了兴趣,翻出了门道,翻出了汉字源流的脉络,由此及彼,兴趣横生,一往无前,革故鼎新,著述立说,离退休干部的楷模。 有志者事竟成,书山有路勤为径。薛俊武,既没有惟钱下海,也没有惟职称偏劳,一心扑在新旧纸堆里学以致用。五十多个岁月的行政工作,党组织选拔干部没有过他,可他不论工作在那里都是人们眼里的孺子牛,是中山装干部中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难能可贵的是,文革十年没有迷权、迷路,出卖人性出卖灵魂,始终与祸国殃民的野心家、造反派、小爬虫分道扬镳。“批邓、反击右倾翻案” 株连,粉碎 “四人帮” 半年后陕西、咸阳、周至省地县三级保自己的野心家、小爬虫,拿我和执行了邓小平整顿的周至县委倒清查,五个打手办薛俊武一个人的 “学习班”,遭斗遭辱,人格人权遭践踏。他刚肠疾恶,维护1975年整顿,反倒清查,铁中铮铮,“四人帮”分子只能恶叉白赖收场。有幸摆脱野心家倒清查的深渊泥潭调往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工作,也未能是党组织眼里德才兼备的螺丝钉而重用。但他从不气馁,继往开来,发扬螺丝钉精神,工作之余就把身心摊在汉字文化的钻研上,自立自拔,自强不息。他还是西安市政府办公厅机关党委副书记时就欣幸地告诉我,他一直在研究甲骨文,要拿甲骨文写书,我信,但我好奇,好奇那是专家学者的造诣,自卑以己度人。 我愧我对汉字文化甲骨文是一孔之见,不知庐山真面目。上完小上师范老师讲过甲骨文,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方块汉字是甲骨文象形字演变的,有所悟,没有真悟,惊奇了之; 成年了工作了,在历史博物馆参观看到甲骨文是欣赏,欣赏了之; 雄心汉字文化研究的薛俊武同志就不是了。他默默离开工作岗位,回到绘声绘色的“家”里,埋头著述了。他2002年退休,《汉字揆初》第一集2005年7月出版发行,第二集又于2006年12月印刷。“揆初”,谦也,雄心大略,笔力劲骏,心手相应,旷世飞越雷池。汉字文化专家学者赞俊武是一位“沉醉于汉字文化研究的学者”。当之无愧,我举双手赞成。 恩格斯说,“有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党政机关的老干事老螺丝钉薛俊武就是这样一位中国人。他不但鄙视一切不正之风,也不讲穿,老是普通人的一身中山装,是那么朴实纯厚,对汉字文化的学习研究,一门心思,孜孜不倦,不屈不挠,不落窠臼。《汉字揆初》,犹如太白山下一支腊梅独绽 。 继往开来,计日程功,是俊武沉醉汉字研究的心愿。他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探索汉字的产生、嬗变,求真求实,一丝不苟。两集《汉字揆初》共释汉字309,连带释解9960,从符号入手,首释甲骨文,乃至金、篆、楷,步步引深; 对每个字的构形、造意,以及形、音、义的统一,内在联系,由远及近,由表及里,深入浅出,脉络分明,丝丝入扣; 象形字新释,妙趣横生,文字流畅生动大众化;汉字文化知识很浅的世人,都会是津津有味,像读诗文、听谜语,听故事,好懂好记。 不是么?为什么房子底下卧着一头公猪就是“家”,房子里边坐着一位女姓即为“安”,“海”原指母亲的胸怀,爱情与猫头鹰的关系,瞎猪拱圈与钻木取火,母系族落的迁徙脚步,母系与父系聚落的分野……。立足汉字源于象形文字伴随着人们生殖、生活的演变完美。这样的阐释,怕是在故纸堆里找不到的。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感染力,独具一格,我是爱不释手的。 马克思说,“生活就是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薛俊武同志,党政机关的老干事是实践这一教导的典范。他半个世纪的抱负,已是梦笔生花。 “来来来,来上学”。“學”学学,以八卦为基因,上溯到甲骨文为源头,向甲骨文求教,愈求教视野愈开阔。简直是“海阔从鱼跃,天高任鸟飞”。释象形字,入神入微,见解独到,大显才华,令人折服。 我惊喜作者有天才,悟性高,思维敏捷,联想丰富,以一持万,是一位打破砂锅问到底,苦心竭力半个世纪,融融灵通汉字文化,既尊重前贤又不拘泥前贤的唯物主义者。他在他的《汉字揆初》著述里,有根有据有血有肉地阐释了甲骨文、金文、小篆、正楷的嬗变,并对秦始皇的“书同文”作了哲理肯定,并开门见山的写道,“中国汉字,长期以来在释解上存在的缺憾是显而易见的”。 “一百多年以前,我们不能苛求文字解释家以甲骨文作为参照体系去解说汉字。然而在甲骨文问世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的汉字学家,对汉字源头的甲骨文漠然置之,却仍然在那里刻舟求剑”。 “汉朝是汉字发展和阐释的黄金时代。东汉的许慎,作为空前的汉字释解巨头,是当之无愧的,可是,他是按小篆形体所做的解释,《说文解字》 虽然创建450个部首,解释了9353个汉字。500多部首今天看未必科学,特别是9000多个汉字的解释,据我统计,大约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没有到位,或者就根本解释错了。当然,那个时候,许老先生 必然受许多限制……。我们不必,也不能苛求古人的。” 褒贬成趣入时。作者继而指出,甲骨文清末朝廷命官王懿荣从他的中药煎锅中发现以后到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等“甲骨四堂”,以及后来的胡厚宣等甲骨文大家,没一家冲出许慎的设局,尽都按着许慎的范式,不敢越雷池一步。应该肯定地说,汉字研究如果不顾甲骨文出土100多年的研究史,不顾金文不断出土的事实,沿着许慎的路子走下去,把“许饭”热上氽上,是不会有什么希望的。对研究解释汉字的方法,他鼓呼改变经院式; 新中国的汉字改革伤了汉字元气,他也直言不讳。如“愛”,爱没了 “心”,就是朋友等等。我以为,这是作者学识学力到位的敢言,是学术之言,论证循理。而他却自谦 “是从许慎的背后抄出一条小路”。 《汉字揆初》,气冲霄汉。“来来来,上学来”。“學” 学学,锲而不舍,一天天一年年四十年五十年,理论八卦,破解甲骨文,移笔金文、小篆、正楷,至尊历史,突破前贤。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多少汉字研究大家,由于固步自封,又不通十三朝首都的陕西话,对许多汉字的原始构形无从解释而瞎猜。“乍”字,许慎 《说文解字》 训诂 “止” 与 “亡”,郭沫若释为 “像人有所执据”,姜亮夫是像 “犁”,陈独秀是“象榨油器”。皆未透析到 “乍” 字的奥妙,生长在周公庙之旁的薛俊武,陕西大关中方言通,撩起“乍”字的面纱,释为男子生命符号之挺起状。一字之释,一千多字之释,冲破了学院派的墨守成规,对许多汉字在两性、生殖、生殖文化的生殖崇拜中诞生、嬗变的表述,是够深沉、深刻和有深度了!声名低微的他,对东汉许慎、郭沫若诸多汉字学者未释和释错的汉字不拐弯的匡正,没有真才实学,没有十分的把握,那敢?那能?他是返老还童啊! 原来《汉字揆初》作者薛俊武同志,我的挚友,是牵着“宀”下“豕”字的命根奔放出他解释汉字的天才的; 《汉字揆初》是东汉汉字研究巨匠许慎《说文解字》以来汉字释解的继承和开拓,是华夏五千多年汉字文明史长河中光前裕后的历史画卷。两个序言把作者著述《汉字揆初》的抱负、境界、气概和 《汉字揆初》 的学术价值阐述得淋漓尽致,气冲霄汉。这里借用我一九九零年七月一日 《观壶口瀑布》 诗句作为结尾,正是: 苍苍黄河任自豪, 秦晋峡口吼天摇。 泥龙皓首腾空降, 一壶尽收囚水槽。 晴空雾雨洗人面, 悬河烟花竞逍遥。 西览红霞锁天际, 奇观憧憬幻灞桥。
白玉洁 2007年3月3日 白玉洁,陕西淳化人。陕甘宁边区时从事新闻工作。曾任西安市政府秘书长、商洛地委书记等。著有诗作《玉洁诗抄》,《人生不是梦》长篇纪传文学(待出版)。 |
☚ 汉字揆初︱后记 陕西是汉字的故乡 汉字揆初︱导读 关于“人”的ABC ☛ 000120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