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美国面向全国的重要报纸。1908年创办。现为基督教科学协会出版。但报纸本身宗教色彩很少。内容严肃,以刊载文艺、科教和国际新闻报道见长。在美国知识界、文化界中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国际方面的报道和评论,为世界各国研究国际问题的机构和人员所重视。1975年4月由原来的对开改为4开。国内分太平洋版、中西部版和大西洋版,另有一种同名的国际版周报。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09年创刊,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出版。1975年起在国内发行小型版,在伦敦发行国际版周报。国内版为日报,每周出版5天,每天24至28版,发行量16万多份。该报内容、题材广泛,比较重视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报道,新闻、评论短小精炼。在伦敦、罗马、雅典、莫斯科、渥太华、堪培拉、东京、贝鲁特、香港、约翰内斯堡等地派有记者,对苏、中、欧洲、非洲、中东等地发生的重大事件报道和评论及时,常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因此,该报不仅受到知识分子、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的重视,而且在美国新闻界有一定声望。有140多个国家订阅该报,190家报纸订购其新闻。 ☚ 基洛夫芭蕾舞团 曹雪芹与《红楼梦》 ☛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美国有较大影响、面向全国的报纸。报名虽有“基督教”字样,但非纯宗教性报纸。1908年由美国基督教科学协会创始人玛丽·贝克·埃迪夫人(Mrs Mary Baker Eddy,1821—1910)在波士顿创办。为抵制当时泛滥成灾的黄色新闻,她在第一期社论中提出所谓“勿损于人,造福人类”的办报宗旨,提倡刊载“健康”、“干净”的新闻。现由“基督教科学出版社”出版,自称是一家国际性报纸,政治上“独立”。以刊登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文化方面的文章及国际报道见长,对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的评论较及时,常有一些独到见解。我国有的报刊有时译载其专栏评论员约瑟夫·哈施(Joseph C·Harsch,1905— )的文章。对广告控制较严,刊载比例也低于美国一般报纸。国内版分太平洋版、中西部版和大西洋版。星期一至星期五出版。 ☚ 教育节目国际评比日本奖 晚报 ☛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1908年在波士顿创刊。由基督教科学协会主办。报载文章不采纳当时流行的耸人听闻的报道手法,以精心处理新闻报道,深入分析政治、社会、经济发展而建立声誉,并逐步产生国际影响。1960年有两位撰稿人的国内报道获普利策奖。七十年代日发行量约17.5万份。1975年在伦敦出同名周报,为该报国际版。八十年代开始在芝加哥、洛杉矶和新泽西发行地区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