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汉光武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前6—57

即刘秀,庙号世祖,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新莽末年农民起义爆发,刘秀和兄刘縯乘机起兵春陵 (今湖北枣阳南),不久并入绿林起义军。公元23年,更始政权建立,刘秀任太常、偏将军。同年六月,绿林军在昆阳 (今河南叶县) 大败新莽军,取得推翻新莽政权的决定性胜利。刘秀在昆阳之战中立了大功,不久被封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更始政权北都洛阳后,刘秀行大司马事,被派往河北地区镇抚州郡。更始二年 (24) 刘秀灭称帝河北邯郸的王郎,封萧王。他以光复汉室为号召,取得当地官僚和豪强地主的支持,镇压和收编了铜马等起义军,力量逐渐壮大。建武元年 (25) 刘秀称帝于鄗 (今河北柏乡北),重建汉政权,不久移都洛阳,史称东汉。接着,刘秀打败赤眉起义军,削平各地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大业。东汉政权建立后,刘秀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他“退功臣而进文吏”,禁止宗室诸王和外戚干预朝政; 抑夺三公职权,扩大尚书台的权力;加强监察制度,提高刺举之吏的地位,严格控制中央地方百官。他还裁并郡县,省减吏员,实现由皇帝 “总揽权纲” 的目的。同时,刘秀在经济上也采取了许多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措施; 他下诏恢复田租三十税一之制,鼓励流民回归乡里,动员大量军队复员,还先后六次下诏释放奴婢,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等等。这些措施的实行,无疑对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建武十五年 (39) 刘秀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下令度田,检核全国土地户口,激起地方豪强和农民的反抗,迫使刘秀向豪强地主让步,以 “柔道” 治理天下。而且,刘秀还兴建太学,“宣布图谶于天下”,利用儒学和谶纬神学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 刘玄   汉明帝 ☛

汉光武帝前6—51

东汉建立者。名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西汉皇族。新莽末年,与兄刘縯起兵,号“舂陵军”,后加入绿林起义军。昆阳之战中,初显军事才能。更始元年(23年),受命镇抚河北,以复汉家制度为号召,获部分官僚、地主支持。旋镇压、收编铜马起义军。公元25年称帝,年号建武,同年定都洛阳。后镇压赤眉起义,消灭各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在位时,屡命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轻徭薄赋,废地方兵役制,裁并郡县,精简官吏,扩大中央尚书台职权,废地方掌军权之都尉,以加强中央集权。

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前6—57

即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字文叔。南阳蔡阳 (今湖北枣阳西南)人。西汉皇族。新莽末年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他与兄刘縯以 “复高祖之业”为名,起兵反莽,号称“舂陵军”,后加入绿林军。昆阳之战中,他在军事上初露锋芒。取得了被绿林军拥立韵更始帝刘玄的信任。公元24年9月新朝垮台,他镇抚河北,释放囚徒,废除莽政,恢复汉朝官制,深得官僚地主的支持。接着,他血腥镇压农民起义,于公元25年称帝于鄗 (今河北柏乡),年号“建武”,同年定都洛阳。后经10年征战,消灭地方割据势力,于公元36年正式统一全国,史称东汉。他在位期间,解放奴婢,减轻赋税,兴修水利,裁并郡县,精简官吏,废除地方都尉,扩大尚书台的职权,有效地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 绿林、赤眉大起义   王充 ☛

汉光武帝

见 刘秀

汉光武帝前6—后57

即刘秀。东汉建立者。公元25—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蔡阳(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九世孙。初为太学生,就学长安。新莽末,农民起义爆发,与兄刘縯纠集南阳地主豪强,以子弟宾客为核心,组成七、八千人的春陵兵,加入绿林军。昆阳之战中建有大功。更始元年(23),为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持节河北。除王莽苛政,恢复西汉制度,镇压并收编铜马等农民起义军,扩张势力。更始三年, 自立为帝,年号建武,都洛阳,国号汉。史称东汉。先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军,削平割据势力,于公元36年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几次颁布释放奴婢及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令。重视农桑,兴修水利,减轻赋役,组织军队屯田,发放赈济,安抚流亡。精兵简政,废除地方兵役制及掌握军权的都尉;裁并四百余县;剥夺三分实权,使尚书台成为实际权力机构,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提倡经学及谶纬神学。表彰名节,优遇隐士以强调封建伦理,强化思想统治。(参考图211、21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