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性别差异心理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性别差异心理学 ❶ 亦称“男女差异心理学”。 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男女两性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差异及其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具体研究内容:(1)了解两性心理与行为的差异,确定差异程度以及社会生活对两性的影响;(2)探索两性心理与行为差异的根源、产生行为差异的内在机制,并确定生物遗传、生理机制、生活情境、社会文化、模仿学习、认知发展等因素在两性心理行为差异形成中的重要影响作用。 理论学说主要有四:(1)角色自居说。 源于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情感和模仿的作用,认为儿童性别特点的形成是模仿同性别成人(首先为父母)行为的结果。(2)性别定型说。 源于行为主义,认为强化是性别特点发展的决定因素,儿童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区分并掌握性别模式,然后把个人经验运用到新情境中,从而实现性别的定型。(3)自我归类说。以发生认识论为理论基础,强调认知因素在性别特征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先识别性别特点,把自己归于“男孩子”或“女孩子”,然后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合乎这些性别特征。(4)生物社会因素说。 认为儿童的性别特征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性别差异的研究源于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开创的个体差异研究。 作为独立研究领域始于霭理士1894年出版的《男人和女人》一书,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发展迅猛。1966年麦科比出版《性别差异的发展》。1974年麦科比和杰克林出版《性别差异心理学》,系统描述了1974年以前有关性别差异的研究,提出性别差异心理学研究和发展的基本轮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