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一期文化属青铜时代文化。以吉林省白城地区大安县汉书文化遗存而命名。主要分布在大安县扶余市等地。这一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居住址为半地穴式,不见块石垒砌矮墙。墓葬为浅坑竖穴墓,或平地封土埋葬。陶器的陶质,可分夹砂褐陶和泥质褐陶两种夹砂褐陶主要用于制作鬲、鼎、盆、罐等较大器物,器表或足部多蚀绳纹。泥质褐陶多用于制作碗、罐、钵、杯等小型器物,表面打磨光滑。其中亦见磨光陶鬲。罐、钵、杯等器物,多为平底。口沿下部或腹部多饰有细密篦点组成的几何形纹饰或小凹圆点或长圆点组成的几何纹饰。青铜较少,多是小型器物。所见器形有扣、刀、针、丝环和鹿形动物牌饰等。磨制石器有石斧、石犁等。细石器仍大量使用。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表明,这里的渔猎兼畜牧经济虽然多处于主导地位,但有的地方农业生产却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距碳十四测定,这一文化的年代在距今3000年前后至2500年之间,是白城市地区较早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其族属当为东北地区古代貊人的一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