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云南回民起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云南回民起义 1856—1874年云南回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1858年(咸丰八年),云南回、汉上层因争夺楚雄石羊银矿发生冲突。地方官吏“护汉抑回”,事态不断扩大,终于迫使各地回民群众纷纷起义。后起义多为云南当局分化、收买而失败。唯滇西回民起义军在占领大理后,推举杜文秀为总统兵马大元帅,建立政权,执行联合各民族的政策,力量不断壮大,建立起以大理为中心的东到镇南(今南华)、西至腾越(今腾冲)、南抵威远(今景谷)、北达丽江的根据地。 其后数年,起义军凭借大理险要地势,多次粉碎清军进攻,保卫了大理政权。1867年夏,杜文秀乘云南清军调赴贵州镇压苗民起义之际,集中10万人马,分兵四路,东征昆明。到1868年春,占领楚雄等20余城,从南、西、北三面包围昆明。署提督马如龙率清军万余困守孤城。 但起义军未能及时破城,反而转攻为守,于城外修筑营垒,希图“坐困”清军。 不久,布政使岑毓英率3万余人自曲靖回援昆明,进抵东南郊小板桥一带,与城内清军勾结联络,并相继攻陷呈贡、晋宁、澂江。 游击杨玉科则取道四川会理,攻占元谋、武定、禄劝、罗次,直逼富民,威胁义军后路。杜文秀为确保后路,调兵夺回罗次、武定、禄劝等城。 新任云贵总督刘岳昭率部由黔入滇,围攻寻甸。北路义军东向救援,寻甸围解。 岑毓英乘北路义军东援之机,派兵攻占了起义军粮秣重地富民,并会同杨玉科部再占禄劝、武定、罗次等城,切断寻甸义军后路。 接著岑调集部队击败小偏桥、长坡一带义军,进围嵩明。 李芳园、蔡杜氏(杜文秀之女)等不战而降,寻甸义军随之降清。1868年夏清军转攻西路,起义军与敌逐城争夺,但已势孤力单,各城先后失守,东征昆明失败。 清军攻占昆明周围各城后,遂向大理进军。起义军据险固守,节节抗击。 两年后大理附近州县全部失守。1871年6月清军攻占大理南北门户上下关口,进围大理。不久杜文秀死难,大理陷落。1873年5月,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乌索(今腾冲境内)失守,云南回民起义失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