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样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系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肿大、胞浆较清亮呈突泡状的一种变性,故又叫空泡变性。可由感染、中毒、缺氧而引起。此种变性属于中等度变性,细胞与组织功能可明显降低,但如能及时清除病因,仍可恢复正常。 水样变性hydropic change亦称空泡变性。是细胞变性的一种类型。细胞肿大,胞浆内有空泡形成,可视为浊肿的进一步发展。病因去除后细胞可恢复正常。 水样变性 水样变性水样变性是指细胞质内水分增加,出现透明的空泡,故又称空泡变性。病变初起时胞质内空泡很小,以后小的空泡可融合成大的空泡,有时将核推至细胞的一边,有时需用特殊染色才能与胞质内的脂滴和糖原鉴别。电镜下见胞质内空泡多由于内质网明显扩张甚至断裂形成囊泡所致,其内含水分。亦有人认为空泡是多量富含水分肿大成囊状的线粒体。 水样变性的病因与浊肿相似,亦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并可发生在不同的细胞内。如皮肤烧伤、水痘、天花等可引起表皮细胞水样变性,严重时细胞液化坏死,棘细胞层松解,可导致表皮内裂隙、海绵形成、水疱网状变性或大疱形成。皮肤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等可引起皮肤基底细胞水样变性。氯仿和四氯化碳中毒及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可出现水样变性,后者特别在病毒性肝炎最为明显,肝细胞可肿大至正常的2~3倍,变为圆形,胞质显得十分疏松,呈空网状,有时可见空泡,因细胞肿大形如气球,故又称为肝细胞的气球样变。电镜下见内质网,特别是粗面内质网有明显扩张,核蛋白体颗粒脱失,糖原减少,溶酶体增加并有吞噬空胞形成。微体也可增多,线粒体内基质浓缩,膜间腔扩大等。缺钾时可引起肾近端曲管上皮细胞明显的水样变性,电镜观察水滴可存在于胞质内,也可存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部的胞膜内褶之间。心肌缺氧时也可发生水样变性等。 水样变性的发生机理多认为与浊肿相同,是浊肿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此时能量代谢更为下降,使细胞内水、钠潴留更为明显。因此水样变性是细胞中度损伤的表现。病变轻者在病因除去后仍然可以恢复正常。如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细胞坏死。 ☚ 混浊肿胀 透明变性 ☛ 0001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