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氟尿嘧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um; 5-FU

又叫5-氟尿嘧啶,系一种抗嘧啶类抗代谢药。临床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多种癌、生殖系统多种癌、肺癌、皮肤癌、头颈部癌等。本品针剂每支125mg、250mg,此外还有复方氟尿嘧啶片、莲花片、复方氟尿嘧啶干糖浆等。静注隔日1次,500~750mg,1疗程总量5~7.5g;静滴每日1次,15mg/kg,连用5日,以后量减半并隔日1次。本品可引起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局部刺激与皮肤反应、神经系统症状等。

氟尿嘧啶

氟尿嘧啶


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FU)又名5-氟尿嘧啶,5FU,是现有最常用的抗癌药之一。白色结晶,pKa=8.1,m.p.282~283℃,微溶于水(12mg/ml25℃)和乙醇,几不溶于氯仿和醚,溶于稀酸和稀碱。在强碱中水解,在生理盐水中稳定。由于电性很强的氟原子引入,使Fu的酸性比母体尿嘧啶强30倍。Fu的注射液为以氢氧化钠调至pH9的水溶液,对光敏感,在低温或长时期室温放置析出结晶。
根据大鼠瘤组织利用嘧啶的能力比正常组织强的现象,Duschinsky和Heidelberger于1957年设计将尿嘧啶5位氢以大小相近的氟原子取代而合成Fu,作为尿嘧啶的抗代谢物以达到有选择性地抗癌作用。FU对小鼠白血病L1210、L615、腺癌755等多种动物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瘤细胞对它与阿糖胞苷、甲氨蝶呤、巯嘌呤、环磷酰胺和卡氮芥等常用抗癌药无交叉抗药。
FU在组织中转变为5-氟脱氧尿嘧啶核苷单磷酸酯(FDUMP)和5-氟尿嘧啶核苷三磷酸酯(FUTP)。FDUMP通过与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TS)和5,10-次甲基四氢叶酸成复合物而抑制TS,造成细胞内胸腺嘧啶核苷酸缺乏,抑制DNA合成,导致细胞死亡。另一方面FUTP作为RNA多聚酶的底物而掺入RNA,影响RNA的正常合成和功能。在组织培养中胸腺嘧啶核苷(TdR)能逆转FU对细胞的毒性,故多年来认为FU对DNA的影响为其抑制细胞生长的首要作用机制。但发现TdR并不能完全逆转FU的细胞毒作用,且还发现FU和TdR合并时,显著地提高FU掺入RNA而提高FU的抗癌作用。 L1210白血病细胞与6—H3—5FU培养22小时后,106Cell中有80fmol的FDUMP-TS-5,10CH2-H4叶酸的复合物,而有400fmol的FU结合至RNA中,因此强调了FU掺入RNA对其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性。FU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S相作用最显著。
小鼠静注FU后,药物主要集中在肝、肾、腹膜、胃壁和肠壁。FU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且消失较慢。以此可以解释FU对神经系统的毒性。入静注FU后,血浆半寿期为10~20分钟。主要在肝脏迅速分解代谢,60~80%的药物转变为CO2,经呼吸排出。约15%的原药在6小时中由尿排出,其中的90%在第一小时内排出。连续滴注,血药浓度稳定,从尿中排出的原药量减少。
FU在肝脏和正常组织中分解为5-氟二氢尿嘧啶和N-氨基甲酰α-氟-β-丙氨酸。后者进一步转变为α-氟-β-丙氨酸、尿素、二氧化碳和氨。其中尿素为该药的一个主要代谢物。
FU用于消化系统肿瘤 (胃和肠腺癌),有效率约为20%,但生命延长不显著。对转移乳腺癌的有效率为30%,且延长生命。FU对卵巢癌、头颈部肿瘤、肝癌、膀胱和宫颈癌及其它多种实体肿瘤有治疗作用。但未见它对淋巴系统肿瘤和白血病有效。局部用于皮肤癌癌前角化、基底细胞癌和鳞癌。5%FU油膏可治疗牛皮癣和足底疣。
FU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口腔炎、消化性溃疡和其它肠胃道反应。注射部位发生静脉炎。少数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以及维生素B1缺乏症。长期动脉插管给药,FU引起动脉血栓,FU用药的安全范围较窄。对FU毒性反应的个体差异较大。
FU可口服,但其生物利用度的个体差异很大,口服产生的骨髓抑制作用较静注持久。静注和滴注的给药途径较好。延长滴注时间到4~24小时,毒性降低。一般剂量静注每天10~20mg/kg,连续5天,总量5~12g。动脉滴注每天5~20mg/kg,总量5~10g。为增加FU的抗癌作用或降低其毒性而试用:
❶6-氮杂尿嘧啶核苷和磷酰N-乙酰-L-天冬氨酸(PALA)等嘧啶抑制剂使细胞中嘧啶核苷降低,增加尿嘧啶核苷的形成,以提高其细胞毒作用。
❷将FU与别嘌呤醇合用以降低毒性以提高FU的剂量。
❸FU和甲氨蝶呤合并的效果,与给药程序有关。在给FU之前至少1小时给甲氨蝶呤,由于后者抑制嘌呤的新合成,提高细胞中磷酸核糖焦磷酸库,而增加FU的活化而产生相加作用。若倒置给药程序则产生拮抗作用。以上的合并给药的临床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α′-脱氧氟尿嘧啶核苷(FUDR) 又名氟苷。为FU的衍生物,在临床有效。它在体内代谢为FU,故适应证和毒性与FU相似。


呋氟尿嘧啶(ftorafur,FT,FT-207,tega-fur) 又名喃氟啶。是FU衍生物之一。可视作FU的前药或伪核苷。易溶热水和乙醇,亦溶于碱液,难溶于非极性溶剂中。对热、光、湿度较稳定。


FT于1966年由苏联科学家合成,原作为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TS的直接抑制剂而设计。但FT在体内代谢为FU,而产生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它的抗癌活性与FU相似,但对不同组织的毒性与FU有不同。它的血浆半寿期约为9小时。其代谢物中以不稳定的脱氢FT含量最高。认为FT可能先羟化为3′-羟或4′-羟FT,然后转化为FU或代谢为脱氢FT。
大剂量静注(每天2~2.5g/m2,连续5天)FT,主要毒性为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反应。而它的疗效近似或小于FU。口服500~750mg/m2,每天两次,则耐受和疗效较好。
胸腺嘧啶核苷TdR为天然核苷在体外选择地杀死人体和小鼠的瘤细胞。在血液中TdR含量很低,小剂量静注,TdR在肝脏中分解代谢,且很快排出。若以大剂量静注或连续滴注提高血药浓度,TdR在细胞内转变为三磷酸胸腺嘧啶核苷(TTP),抑制核苷酸还原酶,改变细胞内核苷酸库的浓度,而杀灭细胞。大剂量TdR抑制在裸鼠中生长的人体肿瘤——耐药的黑色素瘤、肺癌和乳癌。此外与MTX或FU合并,对后者的抗癌作用有相加作用。
☚ 甲氨蝶呤   巯嘌呤 ☛
0000568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