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民间叙事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民间叙事诗

民间叙事诗

又叫“故事诗”或“诗体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和流传的韵文作品。它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和短篇叙事民歌与抒情民歌相比,它的篇幅较长,容量较大。
民间叙事诗产生的时间,一般认为是在奴隶社会末期和整个封建社会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这是一个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极其残酷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前仆后继、不断进行反抗斗争的时期。人民群众必然把自己的爱憎反映到长诗中去,把自己的悲惨命运和反抗斗争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根据题材的选择、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等需要,民间叙事诗,特别是叙事长诗就取代民歌、叙事神话、史诗,应运而生。《诗经》中的《氓》、汉乐府的《陌上桑》、汉末建安时期的《孔雀东南飞》、魏晋南北朝的《木兰辞》,是较古老的作品。在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叙事诗体裁特别发达。有些民族保存的叙事长诗多达几十部、几百部。彝族的《阿诗玛》、傣族的《召树屯》、白族的《青姑娘》、蒙古族的《嘎达梅林》等,都是举世闻名的佳作。
在民间叙事诗中,爱情叙事诗的数量最多。歌颂真挚的爱情,争取婚姻自主,反抗封建礼教是这类诗最为深刻的主题。英雄叙事诗则以历史上各民族反抗统治阶级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作为热情歌颂的对象,赞美歌颂他们为自己的阶级利益、民族利益而浴血奋战,不惜献身的不朽业绩。它以真人真事为题材,这是与英雄史诗相区别之处。此外,也有一般生活叙事诗,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生产、生活斗争和民俗风情。
民间叙事诗出于口头传唱的要求,它的情节一般都以主人公的命运、遭遇为主要线索,单线顺序向前发展,脉络清楚,首尾完整。在表现手法上逐渐形成一套程式,通常在故事开始前有一小序,起烘托气氛的作用。接着是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还有尾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往往用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进行类比,用旁人的行动去衬托,广为铺陈,着意渲染。还用重迭复沓、一唱三叹的艺术手段,加深故事和人物形象给人的印象,并造成音乐美。民间叙事诗的语言朴素、清新、自然,富于表现力。民歌中的比兴、夸张、排比、拟人等手法,在民间叙事诗中也得到充分的运用。

☚ 民间逸闻   民间谜语 ☛
民间叙事诗

民间叙事诗

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口头流传、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韵文故事。又称“故事诗”、“故事歌”。民间叙事诗绝大部分是在阶级社会里产生、发展的,它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鲜明地表达了人民的爱憎。其中以描写反抗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爱情婚姻叙事诗为最多,其次则是反映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叙事诗。有的民间叙事诗直接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贪婪,反映了人民的疾苦与不幸,有的歌颂了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有的诉说不义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曲折地表现了人民厌恶残暴统治,追求贤明君主与和平生活的愿望。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民间叙事诗在艺术上各呈异彩,又有着共同的特点,即适应口头传唱的要求。情节一般都以主人公的命运、遭遇为主要线索,单线顺叙向前发展,一般没有大段往事的倒叙与插叙,线索单纯,首尾完整。几乎都用第三人称表述,常常采用重叠复沓、一唱三叹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而不简陋,明朗而不单调,丰富多彩而又不流于俗艳。往往选取人们最熟悉的事物“引类譬喻”,“借物发端”,比兴、夸张、排比、拟人等手法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 民间谚语   故事诗 ☛
0000323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5: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