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祖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祖常 马祖常1279—1338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居靖州天山(在今新疆)。其高祖在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子孙遂以马为姓。曾任御史中丞等职。散文多碑志之作。又工诗。应酬者较多。写田园生活,笔调清丽。亦有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章。有《石田集》。 ☚ 黄溍 宋本 ☛ 马祖常 马祖常1279—1338字伯庸。世为庸古部,雍古即汪古,也称白鞑鞑,曾被视作蒙古族的一部。六世徙居靖州之天山,高祖锡里吉思,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其子孙循以官为氏之例,即姓马。曾祖月合随元世祖南征至汴,父润同知漳州路总管府事,移家于光州定城(今河南潢川),祖常遂为光州人。七岁知学,及长,益笃于学。 蜀儒张𩖕讲学仪真,往受业其门,为𩖕所器重。 仁宗延祐(1314—1320)初,参加科举,乡贡、会试皆中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改宣政院经历。因弹劾奸相铁木迭儿,左迁开平县尹。为避祸退居光州。铁木迭儿死后,任翰林待制,寻兼翰林直学士,除礼部尚书,迁江南行台中丞,顺帝元统元年(1333),拜御史中丞,除枢密副使。不久,辞归光州。至元四年(1338)卒,谥文贞。祖常为文宏赡精核,务去陈言,宗法先秦两汉,而自成一家。尤工于诗,与虞集、袁桷互相唱和,是仁宗延祐、文宗天历(1328—1330)年间京都诗坛之活跃人物,是元代少数民族卓有成就的诗人之一。曾漫游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又到过西夏故地,诗歌内容丰富。诗中对达官贵人、贪官污吏、无耻小人以及当时弊政,时露讽刺之意,对民生疾苦则充满同情。《元史》本传赞其诗“圆密清丽,大篇短章,无不可传者”,其实其写景还有气势磅礴之一面,如《龙虎台》、《都门壮游》。著有《石田集》。《元史》卷一四三有传。 ☚ 陈樵 李存 ☛ 马祖常1279—1338字伯庸。世为雍古特部(元蒙部族名),居靖州之天山(今新疆北)。其高祖在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子孙因以马为姓。后移居光州(今河南潢川县)。元代文学家。仁宗延祐初复科举,祖常乡贡、会试皆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元统中任御史中丞等职,后辞官居光州。谥文贞。有《石田集》十五卷。 马祖常 马祖常1279—1338元代文学家、辞赋家。《元史》有传。字伯庸。先世为雍古特部,居于净州的天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西北)。高祖锡里吉斯,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以死节赠恒州刺史,子孙因其官,即以马为姓。曾祖随元世祖征宋留汴;父任漳州同知,徙家于光州定城(今河南潢州),遂为光州人。延祐二年(1315)应举,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为人正直,以弹劾丞相铁木迭儿得罪权贵,被贬为开平县尹。铁木迭儿死,起为翰林待制。累官礼部尚书、御史中丞、枢密副使。卒谥文贞,赠封魏郡公。为文法秦汉,宏赡精赅;诗学汉魏盛唐,圆密清丽,后生辈慕效之,文章为之一变。元文宗曾有“中元硕儒唯祖常”之誉。其赋作有《伤己赋》、《适意赋》、《悠然阁赋》等,反映了当时政局的紊乱,表现了愤世嫉恶的态度和高视尘俗、悠然独往的感情。文辞挺拔,尚有元好问等人的流风余韵。著有《石田文集》15卷。 ☚ 【三至四画】 马端临 ☛ 马祖常 马祖常1279—1338字伯庸。先世为雍古特部(元蒙部族名),居于靖州的天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西北)。高祖锡里吉思,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子孙因其官,以马为姓。曾祖月合乃跟随元世祖忽必烈至汴,父润,任漳州同知,徙家于光州定城(今河南潢川)。 ☚ 虞集 朱德润 ☛ 马祖常 马祖常1279—1338元文学家。字伯庸。世为雍古特部(维吾尔贵族)。其高祖在金代为凤翔兵马判官,子孙便以马为姓。祖籍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几经迁徙,其父家于光州定城(今河南潢川),遂为光州人。延祐二年(1315),科举法行,乡贡、会试皆中第一,廷试为第二人。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曾与同僚劾奏丞相铁木迭儿十罪,使仁宗罢免其相。延祐七年仁宗卒,铁木迭儿复相,他被降为开平县尹。后铁木迭儿死,他才复官,历任翰林待制、礼部尚书、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著《石田文集》15卷。工于文章,尤致力于诗,在当时文坛颇有影响。又预修《英宗实录》,译《皇图大训》、《承华事略》,编集《列后金鉴》、《千秋记略》等。《元史》有传。 ☚ 廉惇 拉布古孜 ☛ 马祖常 马祖常1279—1338元文学家。字伯庸。世为雍古特部(维吾尔贵族)。其高祖在金代为凤翔兵马判官,子孙便以马为姓。祖籍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几经迁徙,其父家于光州定城(今河南潢川),遂为光州人。延祐二年(1315),科举法行,乡贡、会试皆中第一,廷试为第二人。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曾与同僚劾奏丞相铁木迭儿十罪,使仁宗罢免其相。延祐七年仁宗卒,铁木迭儿复相,他被降为开平县尹。后铁木迭儿死,他才复官,历任翰林待制、礼部尚书、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著《石田文集》15卷。工于文章,尤致力于诗,在当时文坛颇有影响。又预修《英宗实录》,译《皇图大训》、《承华事略》,编集《列后金鉴》、《千秋记略》等。《元史》有传。 ☚ 廉惇 拉布古孜 ☛ 马祖常 马祖常1279——1338字伯庸。先世为雍古特部,居靖州天山(在今新疆),其高祖锡里吉思在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即以马为姓。其父曾任漳州同知,徙家光州定城(今河南潢川),遂为光州人。延佑二年(1315)利害试第二,官应奉翰林文字,后任监察御史,历任礼部尚书、枢密副使等职。善诗文,作文取法先秦两汉,诗学汉魏盛唐。散文多碑志之作,简洁新奇,条理明晰;质实平易有余,文采藻饰不足。著有《石田集》。 ☚ 黄溍 朱夏 ☛ 马祖常1279~1338Ma Zuchangpoet of the Yuan Dynasty.Works: A Collection of Stone Field,etc. 马祖常1279—1338元朝大臣,文士。字伯庸。居光州(治今河南潢川)。先世为汪古部人。礼部尚书※马月合乃曾孙,漳州路总管府同知马润之子。7岁知学,及长,益笃学。师蜀儒张䇓,备受器重。仁宗延祐(1314—1320)初,行科举,乡贡、会试皆居榜首,廷试名列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曾劝谏仁宗饮酒适度,以免误政。弹劾权相铁木迭儿十罪,罢黜之。善举贤汰冗,知无不言。迁宣政院经历、社稷署令。遭奸臣谗陷,迁开平县尹,后退居光州。历翰林待制、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文宗天历元年(1328),召为燕王内尉,复入礼部,曾两预贡举,一为读卷官,称职,为时人称道。升参议中书省事,历任徽政院副使、江南行台中丞。顺帝即位后,历任同知徽政院事、御史中丞、枢密副使。任内,曾谏言蒙古族诵圣贤之书,建武学、武举,储才以备用。工文章,尤善诗。预修《英宗实录》,译润《皇图大训》、《承华事略》,编集《列后金鉴》、《千秋记略》。有《石田文集》15卷。 马祖常1279—1338元文学家。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居靖州天山(今属新疆),其高祖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子孙以马为姓。延祐初乡试、会试皆第一,廷试第二。官至御史中丞。文颇精赅,诗圆密清丽。著有《石田集》、《英宗实录》。 马祖常1279—1338元朝文学家。字伯庸,汪古部人,父时定居光州(河南潢川)。延祐廷试第二。历任监察御史、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工于文章,宏赡而精赅,务去陈言,以先秦两汉为法, 自成一家言。尤致力于诗,圆密清丽。著有《石田集》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