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社稷:国家。君:君主。百姓最为重要,社稷为其次,君主为最轻。《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例】从以民为本的认识出发,孟子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的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在民不聊生的战国时代,孟子能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十分难得。(史习江《中国古代的教育》)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尽心下》) 鉴 赏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精华。它源起于先秦,对历朝历代的政治、军事乃至思想文化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先秦,孟子是大力倡导民本思想的第一人。 民贵君轻思想是孟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非常重视人民的力量,他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深刻地认识到,百姓的支持是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统治者只有赢得民心才能赢得天下。这也是孟子宣扬“仁政”思想的根本原因。“社稷”指的是古代皇帝和诸侯祭祀的土神和谷神,人们通常用它来指代国家,因而“社稷”也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但孟子认为,社稷是为保卫百姓而立的,君主更是为服务百姓和社稷而设的。如果祭祀品已经很完美,而且也按照规定的时节进行了祭祀,却还遭受水旱之灾,那说明土神和谷神不尽心尽责,就必须毁掉其坛,另立新的土神谷神祭坛。既然社稷都可以更立了,那么为百姓和社稷服务的君主就更可以根据人民大众的意愿择优而立了。孟子多次说明了“君为轻”的观点。在孟子看来,君王有过,如果臣子反复劝谏而不听,就可以罢免君主的权力。甚至于,对于那些不仁义的君主,百姓还可以杀掉他们。齐宣王曾问孟子:“身为臣子而犯上杀了他的君主,可以这么做吗?”孟子说:“破坏了仁的人,叫做贼,破坏了义的人,叫做残,残、贼一类的人叫做独夫。我只听说过杀了个独夫纣,没听说犯上杀了国君。”面对手握国家权柄的齐王,孟子敢于提出独夫民贼,人皆得而诛之的思想,着实需要卓绝的见识和非凡的魄力。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对于王权的至高无上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它激发了臣民们的自我意识,为处于“道德”和“责任”选择困惑中的人们,指明了一个突围的缺口,对后世的君臣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它也引起了很多君王的强烈反感。朱元璋在看到《孟子》书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离娄下》)等章句时,感觉如芒在背,不由怒火中烧,从而引发了关于将孟子搬出太庙问题的争论。后儒们为了缓和《孟子》书中民本思想与封建王权之间的激烈冲突,不断对《孟子》进行种种修改和限制,后来甚至有了要求臣下一味尽忠以至愚忠地步的种种说教,事实上这已与《孟子》书中的旨趣大相径庭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 【鉴赏】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精华。它源起于先秦,对历朝历代的政治、军事乃至思想文化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先秦,孟子是大力倡导民本思想的第一人。 民贵君轻思想是孟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非常重视人民的力量,他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深刻地认识到,百姓的支持是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统治者只有赢得民心才能赢得天下。这也是孟子宣扬“仁政”思想的根本原因。“社稷”指的是古代皇帝和诸侯祭祀的土神和谷神,人们通常用它来指代国家,因而“社稷”也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但孟子认为,社稷是为保卫百姓而立的,君主更是为服务百姓和社稷而设的。如果祭祀品已经很完美,而且也按照规定的时节进行了祭祀,却还遭受水旱之灾,那说明土神和谷神不尽心尽责,就必须毁掉其坛,另立新的土神谷神祭坛。既然社稷都可以更立了,那么为百姓和社稷服务的君主就更可以根据人民大众的意愿择优而立了。孟子多次说明了“君为轻”的观点。在孟子看来,君王有过,如果臣子反复劝谏而不听,就可以罢免君主的权力。甚至于,对于那些不仁义的君主,百姓还可以杀掉他们。齐宣王曾问孟子:“身为臣子而犯上杀了他的君主,可以这么做吗?”孟子说:“破坏了仁的人,叫做贼,破坏了义的人,叫做残,残、贼一类的人叫做独夫。我只听说过杀了个独夫纣,没听说犯上杀了国君。”面对手握国家权柄的齐王,孟子敢于提出独夫民贼,人皆得而诛之的思想,着实需要卓绝的见识和非凡的魄力。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对于王权的至高无上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它激发了臣民们的自我意识,为处于“道德”和“责任”选择困惑中的人们,指明了一个突围的缺口,对后世的君臣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它也引起了很多君王的强烈反感。朱元璋在看到《孟子》书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离娄下》)等章句时,感觉如芒在背,不由怒火中烧,从而引发了关于将孟子搬出太庙问题的争论。后儒们为了缓和《孟子》书中民本思想与封建王权之间的激烈冲突,不断对《孟子》进行种种修改和限制,后来甚至有了要求臣下一味尽忠以至愚忠地步的种种说教,事实上这已与《孟子》书中的旨趣大相径庭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社稷:国家。君:君主。百姓最为重要,社稷为其次,君主为最轻。《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社稷:指国家。君:君主。 ☚ 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社稷: 古时国家的代称。君: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人民最贵重,国家为其次,诸侯君王为最轻。指三者关系中,百姓应居于首位。语出《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例] 孟子曰:“~。”岁之饥穰,百姓之命系焉,天下之事孰重于此!(宋·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讲义》)|孟子曰:“~。”此公天下之论也。故以殷之天下观天下,则武王之杀纣为非;以天下生民之命观天下,则武王之杀纣不为非也,所谓顺天而应人也。(明·胡直《疑论》)|咱们所笃信的主义,就是孟子说的“~”。拿一个铺子打譬,人民是股东,皇帝是掌柜;股东固然有时懒得管事,到他高兴管起事来,把那不妥当的掌柜撵开,却是认为天经地义。(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