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毛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毛茛 毛茛 máojiàn 亦稱“毛建草”、“水茛”、“毛堇”、“天灸”、“自灸”、“猴蒜”。毛茛科,多年生草本。基生葉有長柄,葉片三深裂,兩側又兩裂,莖上葉幾無柄,葉片三深裂。初夏開黄花。瘦果相聚,呈小頭狀。莖、葉可殺蛆蟲和孑孓。產於我國各地。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毛茛》:“〔釋名〕毛建草、水茛、毛堇、天灸、自灸、猴蒜。時珍曰……俗名毛堇,似水堇而有毛也。” 毛茛 毛茛【同义】总目录 毛茛猴蒜 毛茛药名。出《本草拾遗》。又名毛建草、老虎脚迹草、野芹菜、起泡草。为毛茛科植物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 的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辛,温,有毒。退黄,截疟,平喘,止痛,消肿。用鲜品捣烂外敷,可治以下各症:黄疸,敷列缺或内关穴;疟疾,敷大椎或内关穴(发作前3~6小时用);哮喘,敷大椎或肺俞穴;风湿关节痛,敷疼痛关节附近穴位;鹤膝风,敷膝眼穴。敷治后局部皮肤有灼热感或起泡时即应除去,用消毒纱布覆盖。本品含毛茛苷,水解得原白头翁素。对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白色念珠菌都有抑制作用。接触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内服则可引起剧烈胃肠炎。对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和回肠收缩有对抗作用。 毛茛japanese buttercupRanunculus japonicusThunb.,毛茛科,毛茛属。多年生有毒草本。生于溪沟或水田边,广布华南至东北地区;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也产。根状茎极短。茎与叶柄被柔毛。基生叶与茎下部叶有长叶柄,叶片掌状3深裂,基部心形,中裂片宽菱形或倒卵形,侧裂片2浅裂;茎上部的叶无叶柄,3裂或不裂。花葶有花数朵,两性花;萼片5枚,黄绿色;花瓣黄色,5枚,基部有蜜槽;雄蕊与心皮多数,离生。花托圆锥形。聚合瘦果球形。为常见杂草。全草为外用药,治疟疾、黄疸。鲜草沤田对防治稻螟及蚜虫有一定效果。 毛茛 毛茛多年生草本。根茎短缩,须根多数,簇生。茎直立。基生叶多数,叶片圆心形或轮廓五角形。聚伞花序通常有3—5花,疏散。花果期6—8月。产乌鲁木齐等地。全草含原白头翁素,有毒。药用能利湿消肿、止痛及治疮癣。 毛茛máo gèn《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毛茛(8)。药名。 毛茛máoɡèn中药名。出《本草拾遗》。别名野芹菜、起泡草、老虎脚爪草。为毛茛科植物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 的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辛, 温, 有毒。退黄, 截疟, 平喘。治黄疸, 捣烂敷于列缺或内关穴; 治疟疾, 敷于大椎或内关穴(发作前3 ~ 6 小时用); 治哮喘, 敷于大椎或肺俞穴; 治风湿关节痛, 敷于痛处附近穴位。均用鲜品。敷后如有灼热感或起泡, 即应除去, 起泡处敷消毒纱布。一般不作内服。本品含原白头翁素, 对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白色念珠菌都有抑制作用。有强烈刺激作用, 接触皮肤可引起炎症和水泡, 内服可引起剧烈胃肠炎。并可对抗组织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和回肠收缩。 毛茛 毛茛毛茛,又名野芹菜、老虎脚板、自灸草、辣子草、起泡草。始载于《本草拾遗》。为毛茛科植物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的全草。我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 ☚ 火秧竻 石龙芮 ☛ 毛茛 毛茛蒙古名浩勒图松—其其格、杰萨。为毛茛科植物毛茛(Ranunculus jopnicus Thunb)的带根全草入药,夏、秋季采集,切段,晒干。 ☚ 大瓣铁线莲 石龙芮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