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唇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唇齿宋词典故·唇齿 【出典】 《三国志》卷一二《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释义】 嘴唇和牙齿关系密切,互相依靠。三国时魏国的鲍勋曾将吴、蜀之间的关系比为唇齿相依。后因沿用成典。 【例句】 张丈殷兄,阮生朱老,相与为唇齿。(刘克庄《念奴娇·四和》2605)这里用以比喻自己与亲朋好友关系的密切相依。 唇齿《唇齿》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释义】唇齿即“唇亡齿寒”的简略,在春秋时已有此谚语,比喻两者的关系密切。晋伐虢,假道于虞,宫之奇谏虞公,但虞公不纳。晋灭虢后,晋师还兵,果然顺道灭虞,应了唇亡齿寒的谚语。 【例句】①趁今日孙、刘结亲,已为唇齿。(关汉卿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一折)当时孙刘结盟对付曹操,关系非常密切。②如今孙刘结亲,做了唇齿之邦。(佚名杂剧《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二折)鲁肃道白,说两国联姻,互依互存。 唇齿参见[唇亡齿枯]。杜甫《赠李八秘书别》:“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唇齿 唇齿chúnchǐ━┃ 喻互相依存而有共同利益的双方。唐·高适《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诗:“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陈毅《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寿祝辞》:“中越相依如唇齿,后方前线互支援。” ☚ 莫逆 造席 ☛ 唇齿比喻互相依存而有共同利害的双方。《三国志平话》卷下: “孙亮对天说誓: 荆州与吴地唇齿之邦,世不相顾。” 唇齿chún chǐ见“唇齿相依”。 唇齿chún chǐ比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是“唇亡齿寒”的略称(1)。《信陵君救赵论》: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倒不如拿赵国和魏国“唇亡齿寒”的形势向魏王激切地谏劝。 利害 利害利弊 利病 得失 休戚 ☚ 各种程度的利益 有益 ☛ 有关的事物 有关的事物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小(~儿;~可) ☚ 汇合在一起的事物 易逝的事物 ☛ 唇齿 唇齿象征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不可分隔。可用于指称亲友等关系。 ☚ 胳膊 血肉 ☛ 唇齿chún chǐ本指唇和齿,喻指密切的关系。《三国志·蜀·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会此二长,共为~~,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唇齿 唇齿chunchi脊椎动物,两栖纲,无尾目的幼体蝌蚪,在口的唇缘与角质颚之间具有临时性的齿状物,称为唇齿。它是一种唇区皮肤褶襞的游离缘角质化结构。有的唇齿排列成完整连续的 一横列,有的唇齿在中央有 一间隙,是一种不连续的横列。不同属、种蝌蚪的唇齿列数目不同。 ☚ 耳后腺 卵胶膜 ☛ 唇齿〈动〉议论;说闲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