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哩呼噜xīlihūlū又作“西里呼噜”“稀里胡芦”。 ❶形容漫不经心。含快义。糊里糊涂。〔例〕“我一想这回咱们得露一手呀,英语我懂呀,‘刷刷’两下我就给写得啦!”“那就贴上吧!”“是呀,唏哩呼噜我就给贴上啦!”“好哇!”“好什么?一着急我给贴错啦!把男的贴女的那边,女的贴男的那边啦!这回我们胡同里可就乱喽,整天呜哇乱叫!”(虎69)∣在鼓楼前,他在灯下抢着个座儿,往东城拉。连大棉袍也没脱,就那么稀里胡芦的小跑着。他知道这不像样儿,可是,不像样就不像样吧;像样儿谁又多给几个子儿呢?(文三199) ❷象声词,形容吃喝发出的声响。〔例〕看他端着大碗,跟着我们吃热汤儿面什么的,真是个痛快事。他吃得四脖子汗流,嘴里西里呼噜的响,脸上越来越红,慢慢的成了个半红的大煤球似的;谁能说这样的人能存着什么坏心眼儿呢!(八155)∣高强唏哩呼噜吃面条,许童童单手托腮坐他对面,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爱33) 唏哩呼噜四4802熟形容吃东西时狼吞虎咽的样子。东北官话。东北〖 〗。蔡天心《大地的青春》:「他~地把两大碗面疙瘩汤喝完,用手抹了抹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