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比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比拟bǐ nǐ本拟,本想。敦煌曲子词《鹊踏枝》:比拟好心来报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比拟bǐnǐ❶比较 比拟bǐnǐ❶ 〈动〉比较:难以比拟|无法比拟。 比拟bǐnǐ【释义】 比拟又称转化、拟态。修辞格之一。故意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比拟基于作者的想象,将人与物、此物与彼物,互相拟用,能使所描写的人或事物更生动、更具体、而且富有明显的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容易使读者受到感染和启发。可分为“拟人”、“拟物”和“拟形”三类。 比拟 比拟描绘人类特征特性的词语与描绘客观外物特征特性的词语相互移用,把一方的属性赋于另一方,以此写彼,以彼言此的一种写作技法。《诗人玉屑》载杨万里论比拟:“白天乐《女道士》诗云:‘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此以花比美妇人也; 东坡《海棠》诗云:‘朱唇得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此以美妇人比花也。”运用比拟,能够生动形象地刻画事物或人物,能够调动读者的想象力,用对他类事物的感受和知识去补充对表达对象的感受与知识,增强艺术的表现力。比拟多用于诗歌、散文、小说、童话、故事等文体中,可在个别句子中运用,亦可通篇运用。比拟可分为两类,一是以物拟人,一是以人拟物,参见“拟人”、“拟物”条。 ☚ 对比 拟人 ☛ 比拟 比拟修辞方式(辞格)之一。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就叫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叫做“拟人”,就是赋予外物以人的性格。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以“明月”拟人;“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辛弃疾《浣溪沙》),以“啼鸟”和“小桃”拟人。在古汉语中,拟人运用较多。 ☚ 借喻 拟人 ☛ 比拟辞格之一。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将一物当作他物来描写的修辞方法。前者称“拟人”。如唐·杜甫《发潭州》: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以人的行为“送”和“语”、“留”来写“花”和“燕”。后两者叫“拟物”。如《史纪·屈原列传》: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以“枯槁”写人。又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拟“洞庭”为“衔”山“吞”江的巨物。 比较 比较比(比次;比校;比拟;比量;比例;比类;比匹;打比;对比) 较(较量;计较;辜较) 方(方比) 订 讲 谕 拟 吡 等(等量) 均 侔 照 校 视 类 差(~可告慰) 棿(棿拟) 衡 形 相况 角量 另见:辨别 衡量 对照 事物 差异 好坏 ☚ 比较 对照 ☛ 比喻 比喻比(比况;比拟;比方;比仿;比并;比譬;比类;比例;打比;仪比;称比;打比方) 喻(设~;暗~;直~;辟喻;引~;拟喻;称喻) 方 况(以古~今) 譬(譬喻;譬谕;设譬;取譬) 拟(拟伦;拟质;拟谕) 辟 皆 谕 指儗 另见:比较 模仿 举例 ☚ 比喻、假设 讽喻 ☛ 比拟bǐ nǐ比附。《礼记·乐记》:“比类以成其行”郑疏:“比谓~~善类,以成己身之美行。” 比拟 085 比拟辞格的一种。运用联想,将此物当作彼物描写的修辞方法。有拟人、拟物两种。前者系故意把物当作人来写,临时赋予物以人的某种品格。如“一缕缕一寸寸针脚都在轻轻问我:‘你的足迹要缝到什么地方才叫天涯尽头?’”(三毛《周末》)后者则故意把人当作物,或把抽象事物当作具体事物来写。如“哥撒网来妹摇桨,一网一网兜春光。” (湖南民歌) ☚ 比喻 借代 ☛ 比拟 比拟Bini修辞学术语。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格,叫做比拟。比拟一般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是把人以外的其他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来描写, 赋予这一生物或无生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 ☚ 比喻 借代 ☛ 比拟 比拟辞格之一。把甲类事物当做乙类事物来称说、描述。比拟的构成要素是: 本体(表达对象)、拟体(拟想的其他事物)、拟语(述说其他事物的词语)。根据构成方式,比拟分为两类:(1)拟人: 把物当做人来说写。如:“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竹枪打敌军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袁鹰《井冈翠竹》)例中“等待”原来用于人,现在用它来写竹子,使毛竹富有人情味。(2)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或者把此类事物当做彼类事物来说写。如:“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夏衍《包身工》)例中把对动物使用的 “饲养” 用于包身工 “小姑娘” 身上,是将人拟作非人的动物,从而深刻揭露了奴役人、摧残人的包身工制度。此外,还有以物拟物的,如“风在吼”,“黄河在咆哮”。也有把抽象概念当做实在事物来描写叙说的。如:“真理是杀不死、烧不坏的,不但一直流传下来,而且愈来愈发出灿烂的光辉。”(吴晗《说谦虚》)例中把抽象事物“真理”拟为“杀不死”、“烧不坏”、“能发出灿烂光辉”的东西,令人可观可感。比拟,可以使人产生联想,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抒情性。运用比拟要合乎人物的心情和当时的环境气氛,比如描写结婚场面,用“乌鸦在歌唱”就不合适。辨认比拟时,应注意与比喻的不同:凡是出现喻体的,就是比喻,如:“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凡是只出现本体和拟语的,就是比拟,如:“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 ☚ 双关 夸张 ☛ 比拟修辞格的一种。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的手法。前者叫“拟人”,如“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后者叫“拟物”,如“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逃。” 比拟 比拟把人当物或把物当人来描写的修辞方法。包括: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言行。例如:“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松树的风格》)拟物 把人当物来描写,使人具有物的动态、特征或情态。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敢夹着尾巴跑。”(老舍《龙须沟》) ☚ 讽喻 夸张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