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比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比拟bǐ nǐ

本拟,本想。敦煌曲子词《鹊踏枝》:比拟好心来报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比拟bǐnǐ

❶比较
 △ 无可~。
❷一种修辞手法。把物拟作人或把人拟作物,或把甲物拟作乙物来写。

比拟bǐnǐ

❶ 〈动〉比较:难以比拟|无法比拟。
【同义】比较。
❷ 〈名〉一种修辞手法,把物比成人,或把人比成物:比拟修辞手法。

比拟bǐnǐ

【释义】
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区别异同或高下。
❷一种修辞方法。把物拟做人或把人拟做物。

【色彩】
❶❷中性。

【近义】
❶比较。
❷拟人︱拟物。

【扩词】
❶无法比拟︱难以比拟。
❷比拟手法︱运用比拟。

【造句】
❶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法~的。
❷童话故事往往运用~方法,动植物甚至日常用品都会讲话,会哭会笑。

【正音】
“拟”不念作“以”yǐ。

比拟

又称转化、拟态。修辞格之一。故意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比拟基于作者的想象,将人与物、此物与彼物,互相拟用,能使所描写的人或事物更生动、更具体、而且富有明显的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容易使读者受到感染和启发。可分为“拟人”、“拟物”和“拟形”三类。

比拟

比拟

描绘人类特征特性的词语与描绘客观外物特征特性的词语相互移用,把一方的属性赋于另一方,以此写彼,以彼言此的一种写作技法。《诗人玉屑》载杨万里论比拟:“白天乐《女道士》诗云:‘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此以花比美妇人也; 东坡《海棠》诗云:‘朱唇得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此以美妇人比花也。”运用比拟,能够生动形象地刻画事物或人物,能够调动读者的想象力,用对他类事物的感受和知识去补充对表达对象的感受与知识,增强艺术的表现力。比拟多用于诗歌、散文、小说、童话、故事等文体中,可在个别句子中运用,亦可通篇运用。比拟可分为两类,一是以物拟人,一是以人拟物,参见“拟人”、“拟物”条。
比拟与比喻比较相近,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在于,比喻重在喻,比拟重在拟; 比喻必须有喻体存在,比拟始终不出现拟体,只有本体。两者亦交错使用,如王愿坚《普通劳动者》:“一条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砂土、石头象长了腿,自动流到坝顶上。”
运用比拟,须具备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能够见物联想于人,见人而波及于物。这样才能将表达对象当作他类事物去写,作到情之所至,自然真切,不生拉硬扯,为比拟而比拟。

☚ 对比   拟人 ☛
比拟

比拟

修辞方式(辞格)之一。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就叫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叫做“拟人”,就是赋予外物以人的性格。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以“明月”拟人;“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辛弃疾《浣溪沙》),以“啼鸟”和“小桃”拟人。在古汉语中,拟人运用较多。
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都叫“拟物”。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末句是木兰以兔自拟;“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以梨花拟人。
比拟与比喻相似,都是两事物相比。区别在于:比喻着重于两个事物相似,把甲事物与乙事物联系起来,启发人的联想;而比拟着眼于两个事物的不同特性,把乙事物的特性加给甲事物,使之人格化或物性化,增添语言的生动性。

☚ 借喻   拟人 ☛

比拟

辞格之一。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将一物当作他物来描写的修辞方法。前者称“拟人”。如唐·杜甫《发潭州》: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以人的行为“送”和“语”、“留”来写“花”和“燕”。后两者叫“拟物”。如《史纪·屈原列传》: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以“枯槁”写人。又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拟“洞庭”为“衔”山“吞”江的巨物。

比较

比较

比(比次;比校;比拟;比量;比例;比类;比匹;打比;对比) 较(较量;计较;辜较) 方(方比) 订 讲 谕 拟 吡 等(等量) 均 侔 照 校 视 类 差(~可告慰) 棿(棿拟) 衡 形 相况 角量
表示比较:于(高~;小~) 要(他~好些) 莫(~过于) 来(天~大) 有(他~他哥高) 何与 孰与 孰若
 表示正反比较:与否(成功~)
相互比较:项背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况互相比较:对比
进行比较和推测:比度
收集比较:集比
选择比较:论比
排列比较:贯比
考查比较:比(比次) 考较 考校 程量稽合
 考校武力:校武
研究比较:商较 商校 商敌
比照,比较:订况
对照比较:对勘
权衡,比较:称 权县 诠较
评论比较:评点
竞争比较:角较
向高处比较:攀比 攀引
私自比拟:窃比
详细比较:详较
(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比较

另见:辨别 衡量 对照 事物 差异 好坏

☚ 比较   对照 ☛

比喻

比喻

比(比况;比拟;比方;比仿;比并;比譬;比类;比例;打比;仪比;称比;打比方) 喻(设~;暗~;直~;辟喻;引~;拟喻;称喻) 方 况(以古~今) 譬(譬喻;譬谕;设譬;取譬) 拟(拟伦;拟质;拟谕) 辟 皆 谕 指儗
把某物比作:譬之
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借喻
 借事物打比方:托物陈喻
不直接点明的比喻:隐喻
明显地用另外的事物来比喻说明某事物:明喻
解说比喻:解譬
引证比喻:征喻
说话从远处引证,作曲折的比喻:远引曲喻
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设象
用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拟于不伦儗非其伦
运用比喻手法时,喻体取自文中的特定情境:就近取譬
广泛地运用比喻:博喻
确切的比喻:确喻
比喻不当:拟非其伦 拟于不伦 拟不于伦 比拟不伦
 以丑比美,比拟不伦不类:刻画无盐 刻画唐突 唐突西施 唐突西子
没有什么可与譬比:无可比拟 无可比象
(用某些类似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比喻)

另见:比较 模仿 举例

☚ 比喻、假设   讽喻 ☛

比拟bǐ nǐ

比附。《礼记·乐记》:“比类以成其行”郑疏:“比谓~~善类,以成己身之美行。”

比拟

085 比拟

辞格的一种。运用联想,将此物当作彼物描写的修辞方法。有拟人、拟物两种。前者系故意把物当作人来写,临时赋予物以人的某种品格。如“一缕缕一寸寸针脚都在轻轻问我:‘你的足迹要缝到什么地方才叫天涯尽头?’”(三毛《周末》)后者则故意把人当作物,或把抽象事物当作具体事物来写。如“哥撒网来妹摇桨,一网一网兜春光。” (湖南民歌)

☚ 比喻   借代 ☛
比拟

比拟Bini

修辞学术语。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格,叫做比拟。比拟一般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是把人以外的其他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来描写, 赋予这一生物或无生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
❶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羌笛本是无生物, 例中却赋予它以人的哀怨之情。
❷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与无生之物相比, 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 这首词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助于完全人格化的梅花,表现了作者虽遭挫折而芳质永存的操守。2.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使此物具有彼物的特点。例如:
❸正在这时,恰巧有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笑着,唧唧喳喳叫个不休。(杨朔《茶花赋》)这一例把孩子们当作小鸟来写。
❹过了些日子,生活又合了辙,他把这件事渐渐忘掉,一切的希望又重新发了芽。(老舍《骆驼祥子》)这里把希望拟为有生命力的种子,生动地表现出生活的希望在祥子心中复苏。运用比拟,可以使无生命的事物形象化,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可以创造物我交融、极富情趣的意境。在童话、寓言、科学小品等体裁的作品中,比拟的修辞方法运用得特别多。比拟和比喻关系密切,但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例如:
❺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这一例前半部分为比拟,后半部分为比喻。比喻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因此比喻中不可缺少喻体,本体事物和喻体之间由 “像”、“如”等词连接起来,这一例中的明珠、星星、美人便是喻体;比拟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交融关系,无须出现“拟体”。就修辞效果而言,比喻重在“喻”,本例以不同的喻体形象地描绘了荷花; 比拟重在 “拟”,本例用描写人物体态与心理的词袅娜、羞涩来比拟荷花的情状, 使荷花在自然美之外增添了人情美。

☚ 比喻   借代 ☛
比拟

比拟

辞格之一。把甲类事物当做乙类事物来称说、描述。比拟的构成要素是: 本体(表达对象)、拟体(拟想的其他事物)、拟语(述说其他事物的词语)。根据构成方式,比拟分为两类:(1)拟人: 把物当做人来说写。如:“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竹枪打敌军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袁鹰《井冈翠竹》)例中“等待”原来用于人,现在用它来写竹子,使毛竹富有人情味。(2)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或者把此类事物当做彼类事物来说写。如:“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夏衍《包身工》)例中把对动物使用的 “饲养” 用于包身工 “小姑娘” 身上,是将人拟作非人的动物,从而深刻揭露了奴役人、摧残人的包身工制度。此外,还有以物拟物的,如“风在吼”,“黄河在咆哮”。也有把抽象概念当做实在事物来描写叙说的。如:“真理是杀不死、烧不坏的,不但一直流传下来,而且愈来愈发出灿烂的光辉。”(吴晗《说谦虚》)例中把抽象事物“真理”拟为“杀不死”、“烧不坏”、“能发出灿烂光辉”的东西,令人可观可感。比拟,可以使人产生联想,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抒情性。运用比拟要合乎人物的心情和当时的环境气氛,比如描写结婚场面,用“乌鸦在歌唱”就不合适。辨认比拟时,应注意与比喻的不同:凡是出现喻体的,就是比喻,如:“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凡是只出现本体和拟语的,就是比拟,如:“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

☚ 双关   夸张 ☛

比拟

修辞格的一种。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的手法。前者叫“拟人”,如“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后者叫“拟物”,如“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逃。”

比拟

比拟

把人当物或把物当人来描写的修辞方法。包括: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言行。例如:“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松树的风格》)拟物 把人当物来描写,使人具有物的动态、特征或情态。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敢夹着尾巴跑。”(老舍《龙须沟》)

☚ 讽喻   夸张 ☛
0000396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