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剥夺mu’ai boduo
儿童失去母亲或用强制手段使儿童失去与母亲交往和获得母亲生理和心理上的悉心照料与关怀的现象。母爱剥夺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会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许多研究表明,婴儿期的母爱剥夺,会使儿童缺乏丰富的环境刺激和对其学习的应有鼓励,容易阻碍儿童的智力发展,造成日后的学业成绩不良。另一方面,早期的母爱剥夺也会使儿童缺乏情感依恋,造成情感冷漠,容易激动而失去控制,将引起成人期的社交困难。也就是说,母爱剥夺不仅直接引起儿童的苦恼,而且成年后极易导致情绪失调和病态人格。母爱剥夺所产生的不良影响的程度,与儿童的年龄、以往同母亲的关系、剥夺的性质和剥夺时间的长短等多种因素有关。如果儿童只与父母中的一人分离,不会引起精神和行为障碍。如果与父母两人分离,就有可能发生心理障碍。如果后来丰富这些儿童的生活,会使他们的智力迟钝和情感冷漠有所好转。
母爱剥夺maternal deprivation
儿童失去母亲,未得到母亲抚养、照料和爱抚及母-婴交往的生活条件。研究母爱剥夺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可以促使人们更加了解母爱对人早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巨大作用。母爱剥夺有两种:一种是对儿童的母亲情感剥夺;另一种是儿童感觉的剥夺。研究表明,剥夺不仅引起心理发展出现障碍,而且也影响身体的正常发展。J.鲍尔比认为,母爱剥夺15~30个月儿童焦虑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反抗、失望和超脱阶段。在超脱阶段,表面上儿童恢复了常态生活,但实际上态度变得冷漠。如果丰富失去母爱儿童的社会生活,会使他们身心发展趋于常态:态度变得热情,智力会明显提高。动物实验表明,母爱不仅是一种母子之情,而且其他物体模拟母亲给予动物以母爱,也会使动物心理发展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