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段思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段思平893—944

宋大理国第一世主。今云南大理市人。白蛮。世代为唐南诏贵族(一说后来没落)。唐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902年)南诏为郑买嗣所灭,后历经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及大义宁国,于五代后晋天福二年(大义宁国大明七年或建国末年、937年)初,段思平(一说时任通海节度使)以“减尔税粮半, 宽尔徭役三载”的诺言,汇合广大奴隶和农奴为主力的起义队伍, 又以“赦徭役”为条件,联合滇东三十七蛮部,推翻杨干贞的大义宁国, 建立大理国。改元“文德”(一说后又改元“神武”), 在位八年。其间,段思平“更易制度,损除苛令”,并“尽逐杨氏邪臣, 罪大者明正罚爽, 表暴贞良”;还大行分封, 其族人则分封到关津要隘和富沃之区,他们“世官世禄”、“管土管民”,为大理政权征赋税和担任军事防卫等任务。后晋开运元年 (大理国文德七年或神武末年、944年)卒,传于段思英。

段思平893—944

五代十国后期云南大理国创建者。白族。祖籍武威郡(今甘肃武威),先世移居云南,融入白蛮,为白蛮大姓。世为南诏大臣。六世祖※段俭魏(段忠国),为南诏王阁罗凤大军将,败唐军有功,升清平官。四世祖※段宗榜为南诏王丰佑大军将、清平官,除权臣王嵯巅,扶立丰佑子世隆。父段宝(段保隆)为南诏布燮。母白姐阿妹。生于云南大理喜睑(今喜洲)院塝村。早年家境没落,放牧山中,甘贫度日,故知民间疾苦。后出仕为幕览(小府副将)。时为郑氏大长和国,剑川节度使※杨干贞把持军政,政局动荡,民怨四起,故在民间酝酿起义,民谣云:“羊(指杨干贞)本狼,快要亡,段思平,得天下”。“凡牧牛、牧马及鸡鸣、犬吠等处皆云段思平将为王”(见蒋彬《南诏源流纪要》)。事传至杨干贞弟杨诏(一作杨明或大杨明)耳中,欲捕杀之未遂,思平则积功为通海节度使,并借机组织军马。杨干贞先后灭郑氏大长和国、赵氏大天兴国,建大义宁国,更加贪暴,严厉镇压反抗者,遂与其弟段思良(段思胄)四处逃亡,暗中联络高氏、董氏等白族大姓集团,筹备起义。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号召,发动广大奴隶、农奴起义;又以“赦徭役”为条件,取得滇东黑爨、松爨37部的支持。确定于后晋天福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合公元937年2月4日)举行暴动,借兵37部,会师于石城(今云南曲靖),挥兵西进至品甸(今云南祥云),会合洱海地区村社农奴、奴隶起义队伍,直趋大理。二年,过江击杀杨诏,攻破太和城(在今大理城南)和阳苴咩城(今大理城西),杨干贞出逃,遂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年号文德,定都阳苴咩城。即位后,厉行改革,“尽逐杨氏邪臣,罪大者正罚爽,表暴贞良。更易制度,损除苛令”。释放奴隶,减赋税,赦徭役,于是远近归心,咸奉约束,把南诏末期以来各族、各部分裂、战乱的局面重新统一起来,建立封建制度。封董伽罗为相国,领成纪(今云南永胜);封高方为岳侯,领巨桥(今昆阳);封爨判为巴甸侯(在滇东),37部首领亦予加封。赐西双版纳首领叭真以“虎头金印”,封特磨道(今文山州),壮族首领侬民富为“坦绰”(沿用南诏清平官称号)。开农田,兴水利,发展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大理马”、“大理刀”亦由此驰名中国内地。笃信佛教,在位8年,年年建寺,铸佛万尊,子孙相因,故大理国又有“佛国”之称。卒后其子段思英继位。谥号“太祖圣神文武皇帝”。

段思平893—944

大理国建立者,937—944年在位。思平出身于白蛮大姓,幼贫苦,因不堪大义宁政权压迫而在洱海地区起义,经七年,联络滇东乌蛮三十七部,于后晋天福元年十二月 (937)攻克大理,灭大义宁,建大理国,年号神武。大理国政权实行分封制,设八府、四郡、三十七部,社会生产发展,政权稳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