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端痛与幻肢痛
残端痛与幻肢痛均为截肢术后并发症,前者主要由于残端处理不良造成,后者发生原因尚未阐明。本症对装配义肢、伤员精神状态和健康都有较大影响。
残端痛表现为截肢残端某一部位的疼痛及触痛,对装配和使用义肢影响较大。疼痛原因为残端处理不良,包括疼痛性神经瘤、残端骨刺、慢性炎症等和不合适的义肢。疼痛性神经瘤是残端痛最重要的原因,常见于胫后、腓、坐骨、正中、尺、桡神经的残端。神经瘤是在神经被切断后再生修复过程中形成的,在下述情况下常可引起疼痛: 神经断端与瘢痕或肌肉粘连,经常受牵扯或刺激;瘢痕压迫引起循环障碍;神经断端浅在,特别是位于长期受义肢臼压迫的部位; 残端感染。神经瘤常可在残肢末端皮下或肌间隙触及疼痛和压痛,有时限于局部,但往往涉及有关神经干整个支配区。
预防残端痛的方法包括:
❶在较高平面切断神经,使其断端自然回缩至正常组织中; 有较丰富血液供应的大神经干(如坐骨神经)应结扎断端,以防出血; 处理好骨膜,防止骨刺形成及环形坏死;形成满意的残端 防止残端感染和安装合适的义肢。
对已形成的疼痛性神经瘤,可试行调整义肢的臼件,避免压迫或牵扯神经瘤。无效时应手术切除疼痛部位的神经瘤,并在较高平面切断神经干。交感神经切除术只适用于循环障碍有关的残端痛,先作交感神经封闭,奏效后考虑施行交感神经切除术。
幻肢痛是一种较少见但很痛苦的截肢后并发症。几乎所有截肢术后的伤员都有幻肢感觉,即仍然觉得已截去的肢体还在。这种幻肢感觉常能自行消失,特别是使用义肢以后,但个别伤员的幻肢感觉为剧烈痛感,且极为顽固。神经瘤切除或再截肢等方法往往不能消除。有时需作脊髓前侧柱切断术。对此类伤员应详加研究,寻找一切可疑的局部原因,分析其心理学状态,避免长期使用麻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