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武汉保卫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武汉保卫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急调大兵赴鄂,力图一举镇压。27日,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湖北水陆各军,旋率清兵万余人,配备机枪大炮,向汉口发动大规模进攻并纵火烧城。革命军奋勇抵抗,在烈火中坚持战斗,11月1日汉口失守。是日,袁出任内阁总理大臣,握全部军政大权。3日,湖北军政府任命黄兴为战时总司令,设司令部于汉阳。16日,黄兴贸然决定反攻汉口。始革命军斗志昂扬,渡河猛攻,后因左翼新兵遇阻退却,牵动全局,失败。21日,清军冯国璋部在完成两侧准备后,向汉阳发动大规模进攻。次日晚,革命军组成敢死队突袭清军后方,未果。虽经反复争夺,终因寡不敌众,汉阳于27日陷落。同日,湖北军政府召开紧急会议,黄兴、黎元洪等主张弃武汉,下南京,多数革命党人激烈反对。范腾霄、张振武等慷慨陈词,决心与城共存亡,最后一致决议坚守武昌,并电告独立各省都督求援。当晚,黄兴离鄂,战时总司令由蒋翊武署理。此后,湖南、江西、广西、江苏、上海的援军相继到达,武昌防御力量大大加强。12月初南北双方开始停战议和,武汉保卫战告一段落。 武汉保卫战1938年6~10月,中国军队为保卫武汉,在皖、赣、豫、鄂等省抗击日军进攻的作战。中国军队共调集约130个师100万余人和各型飞机200余架,各型舰艇30余艘;日军先后投入作战的兵力共9个师、1个旅、2个支队(相当旅)和2个野战重炮旅、2个战车团、3个飞行团,300余架飞机、各型舰艇120余艘,共约25万人,另有5个师配合。此役,日军伤亡3万余人,迟滞了日军行动。 武汉保卫战见“武汉会战”。 武汉保卫战1911年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保卫辛亥首义之区的战役。清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胜利后,清政府将湖广总督瑞澂革职,命陆军大臣荫昌率陆军两镇及部分海军和长江水师向武汉反扑。八月二十六日(10月17日)荫昌进驻信阳,各路清军亦达汉口附近。次日,革命军向刘家庙发起进攻,首战告捷。九月初五日(10月26日),清军向汉口大举进攻。革命军前敌总指挥张景良擅离职守,暗中通敌。经两日激战,革命军伤亡巨大,退入市区。初七日,黄兴自上海来到汉口,出任武汉地区战时总司令。初九日清军纵火焚烧汉口,十一日夜,汉口沦陷。黄兴集聚力量加强汉阳防务。九月二十六日,革命军分数路向汉口发起反击,因各路行动不一,新兵缺乏训练,在清军的优势火力之下,反攻失败。十月初一日(11月21日),清军向汉阳发动进攻,黄兴亲临前线坐镇指挥。终因黄受黎元洪牵制,号令不能统一,人事安排不能尽如黄意,汉阳于初七日陷落。 武汉保卫战 武汉保卫战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发生后,清政府派大军进攻武汉,从而打响了武汉保卫战。这次保卫战由汉口战役 (10月18至11月1日) 和汉阳战役 (11月2日至20日) 组成。10月18日,革命党人在刘家庙告捷 ☚ 武汉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团声明 武昌三烈士亭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