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武汉会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初,日本侵略军四十万,进攻当时中国政治和军事中枢武汉。中国军队为保卫武汉,集中一百零七个师,其中第五战区所属部队防守大别山为中心的江北地区;第三战区所部防守湖口以东的江南地区;另组建第九战区,负责武汉以东湖口以西的江南地区防务。日军分兵三路。第一路沿长江西进,在海、空军配合下,6月12日侵占安庆,7月26日攻陷九江,尔后继续向西占领瑞昌、阳新、大冶、鄂城,从南路直逼武昌,切断粤汉路。第二路由皖西出发,沿大别山南麓,向黄梅、广济、田家镇一线大举进犯。第五战区李品仙兵团利用江河湖汉交错,地形起伏纵横的天然屏障,布置防线,顽强阻击日军。9月底日军在海军配合下,连陷广济、武穴和田家镇。10月24日攻占黄陂,直迫汉口。第三路沿大别山北麓西进的敌军,又分为二路:一路向河南固始、潢川、罗山、信阳进攻;一路攻占商城、麻城,与溯江西上的日军遥相呼应。10月据守信阳的胡宗南部拒绝李宗仁命令,擅自撤往南阳,使平汉路正面洞开,日军直逼汉口之北。至此,武汉已处日军三面包围之中。10月24日蒋介石下令放弃武汉。25日汉口弃守。26日,武昌、汉阳相继陷落。是役大小战斗数百次,日军死伤十万余,中国军队伤亡亦达十五万,为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会战。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是1938年6月12日至10月25日,中国军队与日寇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大决战。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后,武汉就成了日军势在必夺的主要目标。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指挥第二、第十一军12个师团共35万人,在长江南北两岸分五路进攻武汉。为保卫武汉,中国方面参战总兵力共124个师,约75万人,苏联援华志愿飞行大队也参加了会战。蒋介石驻武汉亲自指挥。第九战区陈诚部担任长江南岸作战任务,第五战区李宗仁部担任江北防务。在长江南岸,6月12日,日军的华中波田支队溯江而上,在海军的配合下攻陷安庆,拉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7月23日,日军在鄱阳湖滨之姑塘登陆,直攻九江,开始了激烈的武汉外围战。此后,日军先集中重兵于江南,分两路进攻。8月22日,日军在星子强行登陆,与薛岳兵团发生激战,双方在德安附近成胶着状态。10月上旬,薛岳抽调3个军于德安以西万家岭地区,予日军以重创,歼灭日军4个联队,挫败了日军突破南浔路的企图。但另一路日军进展迅速,8月25日后大举向西进犯。江北战场,日军由大别山南北两面分三路齐头并进:右翼向六安、固始、商城等地进攻;左翼向罗山、信阳等地进攻;中路沿江向宿松、黄梅、广济等地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了日军的攻势,但由于消极防御,死守的防线一再被攻破。10月下旬,武汉已陷入日军三面包围之中。24日,蒋介石下令撤退。25日,中国军队撤出汉口。武汉会战是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战线最长、坚持最久、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总计伤亡20多万,毙伤日军10万人以上,消耗了日军巨大的有生力量,使日军的战略进攻达到顶点,日军对中国速战速决方针破产。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Wuhan huizhan中国军队在华中保卫武汉抗击日军的一次战役。当时国民政府迁到重庆,军事委员会迁至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了中国的军事、政治与经济之中心,是中国政府继续抗战的核心基地。在徐州会战时,日军即决定以“速战速决”的方针攻占武汉,击破中国军队在华中的主力,逼迫中国政府屈服。中国方面也制定了保卫武汉的作战方针。1938年6月中旬,日军开始进攻武汉的准备作战,先后攻占安庆、潜山和马当要塞。7月,又攻陷湖口、九江,取得了从江南进攻武汉的据点。此后,即开始进行攻占武汉的外围战。在江南战场,敌占九江后,即分兵向南浔铁路和瑞武公路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抗击,自8月至10月下旬,先后在庐山两侧及南浔路、瑞昌、德安等处与敌激战。10月28日德安失陷。进攻南浔路之敌受挫后,于9月增调两个师团,在海、空军配合下沿长江西犯。我军在瑞昌至阳新一线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敌军先后攻占阳新、大冶、黄石、鄂城等地,进逼武昌。在江北战场,7月下旬,日军相继攻陷黄梅、宿松和田家镇,并继续西犯,进抵黄陂,威胁武汉侧背。江北的另一路日军于9月攻占了固始、商城、罗山等地。10月再陷信阳、麻城。这时武汉已陷于日军三面包围之中。10月24日,蒋介石下令部队撤退。25日至27日,汉口、武昌、汉阳相继失陷。 ☚ 徐州会战 日本侵华新方针 ☛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Wuhan huizhan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军抗击侵华日军进攻武汉的战役。1938年6月,日本华中派遣军先后投入35万人的兵力,分三路进攻武汉。中国国民党军以江北的第五战区、江南的第九战区为主力,先后投入约100万人的兵力组织防御。至7月底,日军先后占领了沿江重镇安庆、长江要塞马当以及湖口、九江,完成了会攻武汉的准备。8月,日军沿长江两岸分五路向武汉推进。沿途遭到中国军队的阻击,付出了重大的伤亡。10月12日,日军占领河南信阳,切断了平汉路,与沿江西上的日军形成武汉的三面包围。25日,中国守军开始撤退,27日,武汉沦陷。这次会战历时4个半月,日军伤亡达20万人,中国军队损失40余万人,丢失国土13万多平方公里,武汉会战以失败而结束。 ☚ 花园口决堤事件 日汪密约 ☛ 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以武汉为中心的皖、赣、豫、鄂等省广大地区与侵华日军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日军出动35万人,100万中国军队参加战斗,在武汉外围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单纯的阵地防御战不能阻止敌人的推进,10月25日武汉沦陷。 武汉会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于1938年6~10月抗击侵华日军进犯武汉的会战。也称“武汉保卫战”, “汉口保卫战”。6月12日, 日军波田支队(驻台湾混成旅之一部)及海军陆战队一部,在日舰的掩护下攻占安庆。中日双方在潜山、太湖一线以西山区形成对峙,武汉会战随之展开。日军大本营又于7月4日编组12个师团,并配以大量飞机、军舰及重炮等进犯武汉。此前,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关于保卫武汉的具体意见。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战区军民掀起了“保卫大武汉”的运动。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敌后猛烈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武汉会战。同时,蒋介石任总指挥,将江北李宗仁的第五战区和江南陈诚的第九战区共4个兵团总计130个师及海、空军各一部组织防御。至10月28日,此役以中国军队放弃武汉、侵华日军占领武汉及其周围地区而告终,历时4个多月,但它消耗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日军公布伤亡3万余人)。由于战役指导被动应付,中国军队伤亡亦重。此役,中国空军在苏联志愿航空队积极配合下,共击落、炸毁日机78架,炸毁日舰艇23艘。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亦称“武汉保卫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进攻武汉地区的一次重大战役。1938年8月初起,日军以35万多人的兵力,沿长江南北两岸兵分五路西进,并以海军溯江而上配合陆军作战,正式展开以夺取武汉为目标的进攻战。中国军队以第五战区、第九战区等部共130个师约100万人的兵力,进行武汉保卫战,与日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重创日军。但由于国民党采取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的阵地战术,导致步步败退。10月下旬,日军攻占鄂城、信阳,进迫大冶、黄陂,对武汉形成三面包围。25日国民党军队撤出汉口,26日撤出武昌。日军随即占领武汉三镇。 ☚ 南京大屠杀 苏联空军志愿队 ☛ 武汉会战从1938年6月3日日本侵略军攻占寿县地区开始,到10月25日武汉沦陷,计四个月另二十三天(共一百四十五天)。大小战斗数百次。日本大本营动用了近百万侵略军,其中有十多个主力师团。中国集结了一百三十三个师又十三个团,其中约有八十个精锐师。双方参战部队达二百万人以上。这不仅是战略防御阶段而且也是八年抗战中最大的一次战役。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抗击日军,在正面战场举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会战。日军于1938年6月占领徐州后,企图借徐州战役的胜利,兵分两路进攻武汉,压服中国,结束战争。1938年6月12日,沿长江而上的日军攻陷安庆,标志着武汉会战的开始。为保卫武汉,蒋介石国民政府将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扩编为第九战区,由陈诚任战区司令长官,辖第一、第二兵团,共27个军,驻守鄱阳湖以西,包括江西、湖南全省及鄂南地区,担任长江南岸的作战;李宗仁的第五战区辖第三、四兵团共23个军,防守皖西、皖北、豫东、鄂北地区,担任长江以北的作战;同时调集海空军各一部担负保卫武汉的作战。由蒋介石担任总指挥。7月中旬以后,战斗日趋激烈,双方都相应增加兵力。7月24日,长江北线的日军攻陷九江,接着又攻陷瑞昌、潜山、太湖、广济、武穴、田家镇;长江北岸的日军第六师团,先后攻占上巴河、新洲、黄陂;沿大别山西进的日军第二军陷霍山、叶集、六安、麻城、信阳。此时,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之中。10月24日,蒋介石下令弃守武汉。25日,武汉失陷,会战结束。此次会战,日军共投入兵力35万、飞机500余架、舰艇120余艘; 中国方面共投入兵力110万、飞机100余架、舰艇40余艘。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时打死打伤日军20万人,极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迫使日军停止了大规模进攻,粉碎了日本侵略军企图压服中国的迷梦。从此,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 武汉日报 武汉行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