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分析青少年讲义气问题
当代青少年的一个特点是群体意识增强。不少青少年往往把自己所在的班组、班级当作“社会生活”的依靠对象,一群脾气、想法差不多的人,互相影响、互相支持,抱成一团,成了工厂或学校班级里的小群体。青少年在自己的小群体里,受到这个小群体的思维方式、是非观念的影响和约束,也受到该群体舆论的威慑,如有不合,就可能被排斥、遭打击。这就是小群体自然形成的、心照不宣的“道义”。由于青少年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道德观、是非观还不够明晰,再加上合群的欢乐和离群的孤独等生活经验的影响,所以一旦参加一个小群体,往往会自觉地或者委屈地服从小群体内部一些不成文的规定,而不分是非曲直,这种情况造成的一些行为表现,被青少年称为讲义气、够朋友。讲义气好与不好要具体分析,如果你所在的小群体成员因为批评他人一件损害集体利益的事而受到嘲讽、打击,这时你站出来主持公道,澄清是非,这种为朋友、为同学的“义气”未尝不好。但是,如果遇事不加判断基本事实的是非,而是首先想到“这是我们的人”,就来一个帮倒忙,其结果既害他人也害自己。激发义气的因素是情感,支配情感的是理智,主导理智的是是非,所以,一个“讲义气”“为朋友”的人,最重要的还是分清是非,然后,理智地支配感情,为真理而讲“义气”,这才是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