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志为本明清之际王夫之的伦理道德命题。“志”,指道德意志和道德志向;“本”即根本。语出《张子正蒙注》卷四:“正其志于道,则事理皆得,故教育尤以正志为本。”认为“人之为善须是日迁”,“日新而日成”。因此,必须加强受教育者的道德意志的锻炼,使之能持之以恒,“志一”而“勿乱”。如此方可使其“力不惮用”,“用而不诡其施”,以至“必求尽乎道”。反之,如果受教育者缺乏追求“至善”的意志,就会或者“偶行一善”,便“自恃为善人”,或者知难而退,这样就不会培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高尚与否,同其立志是否坚定和远大密切相关。并由此而强调,在道德修养中要“以大心正志立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