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欧阳修《戏答元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欧阳修《戏答元珍》欧阳修《戏答元珍》
【注释】 1.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任峡州军事判官。 2.天涯:指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东),作者时任夷陵县令。 3.冻雷:早春的雷。 4.物华:美好的景物。 5.洛阳花:洛阳牡丹名闻天下。作者曾任洛阳留守推官,写过《洛阳牡丹记》。二句意谓,已经做过洛阳花下客,如今野花开得迟些,也不须感叹了。 今译 我真疑心春风吹不到这地角天涯, 二月的山城,仍然未见有花。 只见枝头压着去冬的残雪, 秋时的桔子仍然悬挂。 早去的雷声滚滚驶过, 唤醒了竹笋快快抽芽。 夜色里听到了归雁的鸣叫, 黯然伤神,我想起远方的家。 我这多病之身,在此新春时候, 也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万物的勃发。 我已经作客于洛阳名花, 如今野花迟开,又何须嗟讶! 欧阳修《戏答元珍》欧阳修《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②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③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④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⑤ 【注释】 ①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任峡州军事判官。②天涯:指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东),作者时任夷陵县令。③冻雷:早春的雷。④物华:美好的景物。⑤洛阳花:洛阳牡丹名闻天下。作者曾任洛阳留守推官,写过《洛阳牡丹记》。二句意谓,已经做过洛阳花下客,如今野花开得迟些,也不须感叹了。 【译文】 我真疑心春风吹不到这地角天涯,二月的山城,仍然未见百花。只见枝头压着去冬的残雪,秋时的桔子仍然悬挂;早春的雷声滚滚驶过,唤醒了竹笋快快抽芽。夜色里听到了小归雁的鸣叫,黯然伤神!我想起远方的家。我这多病之身,在此新春时候,也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万物的勃发。我已经作客于洛阳名花,如今野花迟开,又何须嗟讶! (王 洪译) 【集评】 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笔说·峡州诗话》) 元·方回:“此夷陵作,欧公自谓得意。盖‘春风疑不到天涯’一句,未见其妙,若可惊异;第二句云:‘二月山城未见花’,即先问后答,明言其所谓也。以后句句有味。”(《瀛奎律髓汇评》卷四) 清·冯舒:“亦自工致。”(同上) 清·陆贻典:“句法相生,对偶流动,欧公得意作也。”(同上) 清·查慎行:“起句得松快。”(同上) 清·纪昀:“起得超妙。”(同上) 清·许印芳:“起句妙在倒装,若从未见花说起便是凡笔。”(同上) 近·陈衍:“结韵用高一层意自慰。又《黄溪夜泊》结韵云:‘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亦是。”(《宋诗精华录》卷一) 【总案】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贬职为峡州夷陵县令。翌年,朋友丁宝臣作《花时久雨》诗赠给他,欧阳修便写了此诗作答。时作者正处失意之际,诗题冠以“戏”字,原是以诗为戏,用以排遣苦闷的意思。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是说夷陵僻远之地,到了春天也不见开花,借以表明自己的贬谪,含义双关。同时二句之间,先问后答,构思巧妙,作者对此也十分自负。尾联更可看作自勉自慰之词。全诗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含蓄蕴藉,自然清新,体现了作者早期诗歌的特点。 欧阳修《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筍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困,勤奋好学。宋仁宗天圣八年考中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为官正直敢言,关心民生疾苦,主张进行施政改革,去除积弊,实行宽简政策,为此他本人屡被贬谪。晚年官居要职,思想渐趋保守。欧阳修是宋代第一个在散文、诗词、史传各方面都有显著成就的作家。他主张改革晚唐五代的内容空洞、风格浮艳的文风,崇尚平实朴素,并把这种主张体现在他的诗词散文创作实践当中。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他主张诗平易疏畅,有时也就忽略了形象文采,出现了“以文为诗”的偏向。 欧阳修被贬为湖北峡州夷陵县令时写了这首诗,是作者得意之作。诗中反映了被贬的怨情,说自己来到了一个没有春天的山城,时近二月,犹很寒冷,但这里的草木并不畏惧残雪冷冻的压迫,它们都知道此时正值春寒,都在用自己的抗争向春天走去:残雪压枝,然而橘树犹绿;春寒中雷雨,却促进了竹笋的生芽。这种景物描写中寄托着作者独立不屈的抗争精神。当然,贬居远县,愁身多病,闻雁北归,不禁引起思乡的念头;看到新春的景物,更感慨仕途的坎坷。但诗人是旷达的,虽在失意之中,但却相信未来:迟早有一天,春光会遍被山城,我们这样曾经在洛阳赏尽名花的人,对于此地的春迟则无须愁叹了。这里含有希望朝廷有日重新见用的意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