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弥曼差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弥曼差经》 古印度婆罗门教正统哲学派别弥曼差派的根本经典。 相传为阇弥尼所著,但一些学者认为,此经有一个相当长的形成过程,阇弥尼可能是最初和主要编纂者。形成时间约在2世纪到4世纪期间。本经内容芜杂、广泛。14世纪摩陀婆记载为12篇60章,共915经(文),现代学者基斯计算为12篇6章,共2652经或2742经。 第一篇论述认识的来源基于对“法”(祭祀、人的道德职责)的研究,这是讲哲学的部分;第二篇论述各种祭仪的主要和次要形式,进一步阐述认识来源及方法,并驳斥其它教派对这一问题的观点;第三篇论述吠陀的性质,讨论天启经典与传承经典发生矛盾时应如何处理;第四篇论述主祭与副祭的关系;第五篇论述吠陀赞歌以及与此相应的各种仪式的顺序;第六篇阐述祭祀者、祭官的资格与义务,供物的内容和分类;第七篇介绍祭仪互相引用的方法,列举了在没有明文规定时,可供参考的其它祭式之名称或特征;第八篇为引用根据;第九篇介绍在祭仪中应如何应用祭词和赞歌;第十篇介绍祭式举行或废弃的正确场合;第十一篇祭仪的根本原理说明;最后一篇介绍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行祭的仪式。该经现存的最早注释是夏伯罗斯伐密(又名山隐师)所作的《山隐师注》,该《注》对弥曼差派的哲学思想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奠定了弥曼差派的理论基础。 此后是鸠摩利罗·跋多(又名童中师)和波罗跋伽罗(又名光显)对《山隐师注》作的复注,以上各注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形成了弥曼差的跋多派(童中师派)和师尊派(光显派)两大派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