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叶梅flowering almondPrunus triloba,别名小桃红、鸾枝。蔷薇科李属观花灌木或小乔木。染色体数2n= 8x= 64。榆叶梅在中国已有数百年栽培历史。清代汪灏《广群芳谱》(1708)中已有记载,当时称为鸾枝。1949年以后,榆叶梅栽培品种有了较大发展。 枝紫褐色,叶宽椭圆形至倒卵形,先端3裂状,缘有不等的粗重锯齿;花单瓣至重瓣,紫红色,1~2朵生于叶腋,花期4月;核果红色,近球形,有毛。果期7月。通过在全中国10余个省市调查,现有榆叶梅品种40余个。根据其来源分为二个系,即:榆叶梅系(Triloba Series),由纯榆叶梅栽培变异选育而来;樱榆梅系(Arnoldiana Series),由榆叶梅与樱李(P.ceras-sifera)杂交产生,最初是由美国阿诺德树木园育成。按花瓣数量和形态,榆叶梅品种分为四类、六型,即单瓣类、半重瓣类、千叶类和樱榆类和吊钟型、单蝶型、复蝶型、紫碗型、千叶型和樱榆型。 原产中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秦岭南北以及甘肃、西藏东南部,山东、江西、江苏和浙江等也有少量分布,生于低至中海拔坡地及林缘。中国北方城市栽培甚多。喜光,稍耐阴;耐寒,能在-35℃下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以中性至微碱性而肥沃土壤为佳。根系发达,耐旱力强。不耐涝。抗病力强。繁殖用播种、扦插和嫁接。砧木以山杏、山桃和榆叶梅实生苗为好。栽培中要注重肥水管理和适当修剪。易感蚜虫和红蜘蛛,应及时防治。 榆叶梅是早春优良的观花灌木,花形、花色均极美观,可孤植、丛植,适宜在各类园林绿地中种植。 同属中的观赏树种尚有:❶郁李(P.japonica)。高达1.5m。叶近卵形,长3~5cm,花粉红或近白色,径约1.5cm,春季与叶同放;果深红色,9~10月成熟。栽培变种与品种有:长梗郁李(var.nakaii)花梗长1~2cm;重瓣郁李(var.kerii)花粉红色、重瓣;白花重瓣郁李(cv.Albo-plena)花白色、重瓣;红花重瓣郁李(cv.Roseo-plena)花玫瑰红色、重瓣。郁李分布广泛,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多有栽培。 ❷麦李(P.glandulosa)。高1.5~2.0m。叶卵状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5~8cm;花粉红色或白色,花期3~4月;果红色,9~10月成熟。栽培品种有:重瓣白麦李(cv.Alba-pleana)花白色、重瓣;重瓣红麦李(cv.Rosea ple-na)花粉红色、重瓣。主产中国长江流域及西南各地。 ❸毛樱桃(P.tomentosa)。高2~3m,幼枝被毛。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5cm,两面具毛;花白色,微带粉红色,花期4月;果红色,5~6月成熟。产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 ❹欧李(P.humilis)。高达1.5m,叶倒卵状椭圆形,长3~7cm;花白色或粉红色,花期4月;果红色,7~8月成熟。产中国东北、华北及内蒙古等。 榆叶梅flowering almondPrunus triloba Lindl. ,蔷薇科,李属。落叶灌木。2n=64。原产华北。单叶互生,阔圆形至倒卵形,先端渐尖,有时3裂,叶缘具粗重锯齿,托叶须状。花1~2朵腋生,春季先叶开放或与新叶同时开放,粉红色。小核果橙红色,艳丽。喜光,不耐阴,耐寒性强,对土壤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但怕涝。播种和嫁接繁殖。花果并美,供观赏。常见变种有重瓣榆叶梅和截叶榆叶梅等。 榆叶梅灌木,高2—3米。叶片宽椭圆形或倒卵形。花腋生,梗短。果实近球形,成熟无红色,成熟后开裂,核近球形。花期4—5月,果期5—7月。乌鲁木齐、石河子、伊宁、喀什等地普遍引种,供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