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萨迦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萨迦派藏传佛教派别之一。北宋熙宁六年(1073),贡却杰波在后藏建寺弘法,因建寺于白土之上,藏语白土为“萨迦”,故名萨迦寺,其派别亦称萨加派。此派寺院围墙涂有表示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故又称“花教”。教主由贡氏家族世代相传,有血统、法统两支传承,因此不禁娶妻。元朝时,先后被封为帝师的萨迦法王有14人。元末萨迦派势衰,被噶举派取而代之,但在宗教上仍有一定影响。明代所封大乘法王、赞善王、辅教王都是萨迦派法王。 萨迦派喇嘛教教派之一。北宋熙宁六年(1073)贡却杰布(1034—1102)在后藏萨迦地方建萨迦寺,并以此寺为该派主寺。寺主由贡却杰布一系昆氏(《元史》作“款氏”)家族世代相承。以“道果论”,即必须断绝一切“烦恼”才能获得“解脱”之果为主要教义。十三世纪中叶, 其第五代祖师八思巴被忽必烈委以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行政等事宜。由此时起至十四世纪中叶,该派势力最盛,统掌西藏地方政教大权, 为西藏政教合一政治制度的开端。元末,此派权势为帕竹噶举派取代,仅保有在后藏萨迦地方的政教权势。因此派寺院外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的红、白、黑三色花条,俗称“花教”。 萨迦派 萨迦派中国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北宋熙宁六年(1073 ),吐蕃款氏贵族管术坚卜于萨斯迦建寺传教,逐渐形成以萨迦寺为主寺的藏传佛教教派,称萨迦派。法主由款氏家族世代相承,有血统、法统二支传承。以 “道果论”为主要教义。法主萨迦班弥怛·公哥监藏班藏卜率先归附蒙古,结成施主与福田的关系。忽必烈即位后,封萨班侄*八思巴为帝师,让他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政教事宜。此后,元历代帝师皆从萨迦派选任,其法主取得全乌思藏政教领袖地位,奠定了西藏政教合一政治制度的基础。元末,噶举派伯木古鲁万户兼并乌思藏大部分地区,萨迦派仅保持在萨迦地方的政教权势。因此派寺院外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的红、白、黑三色花条,俗称“花教”。 ☚ 白教 花教 ☛ 萨迦派 萨迦派中国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北宋熙宁六年(1073 ),吐蕃款氏贵族管术坚卜于萨斯迦建寺传教,逐渐形成以萨迦寺为主寺的藏传佛教教派,称萨迦派。法主由款氏家族世代相承,有血统、法统二支传承。以 “道果论”为主要教义。法主萨迦班弥怛·公哥监藏班藏卜率先归附蒙古,结成施主与福田的关系。忽必烈即位后,封萨班侄*八思巴为帝师,让他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政教事宜。此后,元历代帝师皆从萨迦派选任,其法主取得全乌思藏政教领袖地位,奠定了西藏政教合一政治制度的基础。元末,噶举派伯木古鲁万户兼并乌思藏大部分地区,萨迦派仅保持在萨迦地方的政教权势。因此派寺院外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的红、白、黑三色花条,俗称“花教”。 ☚ 白教 花教 ☛ 萨迦派 123 萨迦派藏传佛教派别之一。因此派寺院围墙大多涂有红、白、黑三色花条,俗称花教。大约创立于11世纪,创始人昆·贡却杰布,教主由昆氏家族世代沿袭。有血统、法统两支传承。在佛教哲学上,该派学者见解颇不一致。有持中观自续派者,亦有中观应承派者。主要则弘扬道果教授等显密教法,不禁娶妻,惟规定生子后不再接触女人。至元朝势力最盛,第五祖八思巴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帝师,领西藏13万户,掌西藏政教大权。14世纪后,该派在政治上失势,仅保有萨迦地方的政教权力。该派的德格印经院曾刊刻佛教典籍以及历法、医药等书1000余种,对保存藏传佛教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 噶举派 噶当派 ☛ 萨迦派 萨迦派藏传佛教派别之一。1073年,贡却杰波在后藏建寺弘法,因建寺于白土之上,藏语白土为“萨迦”,故名萨迦寺,其派别亦称萨迦派。此派寺院围墙涂有表示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又称“花教”。萨迦派教主由贡却杰波家族世代相承。有血统、法统两支传承,因此不禁娶妻,惟规定生子后不再接近女人。元朝时,萨迦五祖八思巴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帝师,有元一代,被封为帝师的萨迦法王有14人。元在卫、藏、阿里地区设有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下设若干万户府,萨迦地区也设有万户府。元末,萨迦派势衰,噶举派取而代之。但在宗教上仍有一定影响。明代所封大乘法王、赞善王、辅教王都是萨迦派法王。 ☚ 噶当派 噶举派 ☛ 萨迦派藏传佛教教派之一。贡却杰布(1034—1102)创建。宋熙宁六年(1073),其在后藏萨迦地方建萨迦寺,故名。元中统元年(1260),其第五代祖师八思巴被忽必烈尊为“国师”(后升号帝师),至元元年(1264),又掌总制院(后改宣政院),总理全国佛教及藏区行政事宜,后历代帝师均出自该派,在政教两方面显赫一时,左右西藏政局,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开端。甘、青、川藏区及蒙古地区也多有其教派势力。把藏传佛教传入内地,该派为首功。其特点是以“道果法”为教法核心,认为只要断除“烦恼”,就可达到“涅槃界”。在修持上有三次第法:“首应破非福,次则破我执,后除一切见”。该派大德多有著述,广泛涉及历史、文学、因明、医学,教法等。元末,渐为帕竹噶举派所取代,仅保有萨迦地方的政教权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