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六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六月

〔六月〕

月骨发阙越谒没伐罚卒(兵卒)竭窟笏钺歇突忽勃蹶鹘筏厥揭蕨掘阀讷殁粤悖兀碣猝羯窣咄捽凸渤龁蝎滑刖劂孛纥核阏曰讦

☚ 五物   七曷 ☛
六月

六月

《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六月》,宣王北伐也。”三家《诗》无异义。周代自厉王起,政治腐败,国势衰弱,四周异族乘机入侵,北方𤞤狁威胁尤大。 宣王即位后,发兵讨伐𤞤狁,取得很大胜利,保证了国家安定。此诗即叙当时的情事。全诗六章,每章八句。一章述备战,二、三章叙出征,四、五章写激战,末章为凯旋宴饮,是一首完整的叙事诗。主旨在歌颂主将尹吉甫的功绩。此诗风格“严整闳壮,俨然节制之师气象。语不浓,却劲色照人,盖自古质中炼出“(孙鑛《批评诗经》)。末章“余霞成绮,变卓荦为纡徐”(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堪称奇文。

☚ 菁菁者莪   采芑 ☛

六月

 〔原文〕
 六月栖栖,
 戎车既饬。
 四牡骙骙,
 载是常服。𤞤狁孔炽,
 我是用急。(齐急作戒。)
 王于出征,
 以匡王国。
 (栖、骙,脂部。饬、服、急、国,之部。)
 比物四骊,
 闲之维则。
 维此六月,
 既成我服。
 我服既成,
 于三十里。
 王于出征,
 以佐天子。
 (则、服、里、子,之部。成、征,耕部。)
 四牡修广,
 其大有颙。
 薄伐𤞤狁,
 以奏肤公。
 有严有翼,
 共武之服。
 共武之服,
 以定王国。
 (颙、公,东部。服、国,之部。)
 𤞤狁匪茹,
 整居焦获。(鲁获作护。)
 侵镐及方,
 至于泾阳。
 织文鸟章,
 白旆央央。(鲁作帛旆英
 元戎十乘,英。)
 以先启行。
 (茹、获,鱼部。方、阳、章、央、行,阳部。)
 戎车既安,
 如轾如轩。
 四牡既佶,
 既佶且闲。
 薄伐𤞤狁,
 至于大原。
 文武吉甫,
 万邦为宪。
 (安、轩、闲、原、宪,寒部。)
 吉甫燕喜,
 既多受祉。
 来归自镐,
 我行永久。
 饮御诸友,
 炰鳖脍鲤。
 侯谁在矣?
 张仲孝友。
 (喜、祉、久、鲤、友,之部)
 〔译文〕
 六月里紧张繁忙,兵车已整饬完备。四匹公马肥壮,士兵的军服装满车上。𤞤狁气焰嚣张, 我们必须严加防卫。周王命令出征,以挽救国家危亡。
 四匹黑马健壮,操练严格合乎章法。就在盛夏六月,已经制好我们的军装。穿起新制的军衣,每天行军将近三十里。周王命令出征,由尹吉甫参佐王师。
 四匹公马肥壮,大头大脑的样子。讨伐那𤞤狁,一定要建奇功。将士威武又谨严,齐心协力共同作战。齐心协力指挥作战,以确保国家的安全。
 𤞤狁太不自量力,竟然占据焦获,侵犯宁夏和朔方,一直扩展到泾阳。我军高举鹰旗前进,白绸飘带随风飘动。十辆大型战车,勇往直前地冲向敌阵。
 战车凯旋归来,俯仰自如一如既往。四匹公马依然雄壮,奔跑起来还是那么整齐、熟练。讨伐那𤞤狁,一直打到大原。能文尚武的吉甫,不愧四方诸侯的好榜样。
 吉甫在庆功宴会上,接受赏赐无比喜悦。“我从固原班师归来,一路行军时间长久。”邀请朋友作陪,一起品尝脍鲤烤鳖的美味。宴会座中还有准?有著名孝友张仲。
 〔评介〕
 《六月》六章,章八句。这是一首歌颂周宣王派遣尹吉甫讨伐𤞤狁获得胜利的赞美诗。周王朝自成康既没渐趋衰落,“八世而厉王,胡暴虐, 国人逐之, 出居于彘。 𤞤狁内侵,逼近京邑。王崩,子宣王静即位,命尹吉甫率师伐之,有功而归。诗人作歌以叙其事如此。”(朱熹 《诗集传》) 《汉书·韦元成传》说:“周室既衰,四夷并侵,𤞤狁最强。至宣王而伐之。诗人美而颂之曰: ‘薄伐𤞤狁,至于大原。’”这是对《六月》一诗时代背景、历史事实的扼要概述。
 诗的前三章写战前情况。第一章主要写𤞤狁入侵的严峻形势。依古兵法,夏天六月是不兴兵的,但诗的开端竟从“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这样一派紧张备战的繁忙情景写起。究其原因,是“𤞤狁孔炽”,从而突出了𤞤狁入侵的严峻形势,表明讨伐𤞤狁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王于出征,以匡王国”。第二章主要写训练和出征。“比物四骊,闲之维则。”谓六月里,战士们骑着四匹健壮的战马,严格地按照法则进行操作、训练。“比物”,齐其力也。“骊”,黑色马。“则”,法也。“闲习之而皆中法则。”(朱熹《诗集传》)“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谓战士们穿上新制军装,每日行军三十里。周王命令出征,由尹吉甫参佐王师。“三十里”,“古者吉行日五十里,师行日三十里。”(《诗集传》)“佐天子”,“以吉甫为副,参佐王师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第三章主要写克敌制胜的豪情壮志。 “薄伐𤞤狁, 以奏肤公。有严有翼, 共武之服。”谓讨伐𤞤狁,一定要建奇功。将士威武又谨严,齐心协力共同作战。“薄”,语助词。“奏”,成。肤公,大功。“严”,威严貌。“翼”,恭谨貌。“武”,战争。“服”,事。这一章突出士气斗志昂扬,为四、五两章的讨伐战斗蓄势,使全诗结构紧凑,顺理成章。
 第四、五章是全诗的高潮。四章开端:“𤞤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进一步渲染了战争形势,与首章的“𤞤狁孔炽,我是用急”相呼应。《诗经稗疏》云:“焦获,周之大泽薮,水草所便,虏既屯聚于此,或北蹂鄜、坊,南掠丰、镐。”𤞤狁凭借焦获这块水草丰美的大泽,大肆进行侵犯活动,甚至威胁到周朝的心脏地带。接着描述战斗场面: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高举鹰旗前进,白色飘带迎风飘扬,十辆大型战车冲向敌阵,勇往直前。第五章又写道: “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薄伐𤞤狁,至于大原。”健壮的战马熟练地飞驰, 讨伐那𤞤狁, 直打到大原。周军胜利了! 至此,点明北伐大将为文武吉甫。“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姓尹,字吉甫,周宣王的大臣,这次讨伐𤞤狁的周军大将。胜利来之不易,尹吉甫指挥有功,所以,称赞他为四方诸侯的榜样。
 第六章写克胜饮酒,赏宴宾朋。结句:“侯谁在矣,张仲孝友。”侯,发语词。张仲,周之名臣,为尹吉甫的良友。孝友,以孝而著称的朋友。朱熹《诗集传》说:“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诗于结尾处“添写一陪客,突如其来,戛然而止,更无余语,出人意外,自是奇文。” (姚际恒《诗经通论》)
 这是一首完整的叙事诗,从𤞤狁入侵,写到备战出征,从交战胜利,又写到班师赏庆,描述了一场正义之战的全过程。通篇以赋的手法,进行生动地叙写。语言简约而鲜明,脉络清晰而完整。诗中涉及周朝和𤞤狁双方,叙写时以周朝为主, 以𤞤狁为次。写周朝正义之师的威武强大,既写战马: “四牡骙骙”、“比物四骊”、“四牡修广”、“四牡既佶”; 又写战车: “戎车既饬”、“戎车既安”、“元戎十乘”,全诗六章竟有四章提到战马和马车。既写同仇敌忾:“共武之服,以定王国”,又写主将: “文武吉甫,万邦为宪”,从而突出了正义战争必定胜利的主题,渲染了正义之师的强大实力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此诗气势宏伟,结构严谨。方玉润《诗经原始》将诗的文势脉络、感情变化、形象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其前三章为蓄势养局法,四、五章为追叙之笔,末章乃入题位,堪称精辟之论。

诗经《六月》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六月》


诗写玁狁入侵,周王朝出兵抵抗。尹吉甫为帅,驱逐了玁狁。凯旋归来,接受赏赐,举行家宴。
六月棲棲,(一) 六月匆匆忙忙,
戎车既饬,(二) 兵车整顿妥当。
四牡骙骙,(三) 四匹公马真壮,
载是常服。(四) 旌旗插在车上。
玁狁孔炽,(五) 玁狁这么猖狂,
我是用急。(六) 我们必须提防。
王于出征,(七) 天王这就出兵,
以匡王国。(八) 挽救国家危亡。

比物四骊,(九) 四匹黑马齐壮,
闲之维则。(十) 操练得合规章。
维此六月,在这一个六月,
既成我服。(十一) 制成我的军装。
我服既成,我的军装穿上,
于三十里。即日三十里行。
王于出征,天王这就出兵,
以佐夭子。(十二) 吉甫辅佐天王。

四牡修广,(十三) 四匹公马肥壮,
其大有颙。(十四) 大呀大得那样。
薄伐玁狁,讨伐那边玁狁,
以奏肤公。(十五) 一定要成大功。
有严有翼,(十六) 要严肃、要谨慎,
共武之服。(十七) 小心对待战争。
共武之服,小心对待战争,
以定王国。国家才能安稳。

玁狁匪茹,(十八) 玁狁真不自量,
整居焦获。(十九) 到焦获来扩张。
侵镐及方;(二十) 犯我镐京北方,
至于泾阳。一直到了泾阳。
织文鸟章,(二十一) 旌旗画着飞鸟,
白旆央央。(二十二) 绸旆多么鲜明。
元戎十乘,(二十三) 冲锋兵车十辆,
以先启行。冲破敌方阵行。

戎车既安,兵车行动稳当,
如轾如轩。(二十四) 前后一低一昂。
四牡既佶,(二十五) 四匹公马齐壮,
既佶且闲。既齐壮又快当。
薄伐玁狁,这就讨伐玁狁,
至于太原。(二十六) 直到太原那方。
文武吉甫,(二十七) 能文能武吉甫,
万邦为宪。他是万国榜样。

吉甫燕喜,(二十八) 吉甫欢宴在堂,
既多受祉。(二十九) 接受赏赐多样。
来归自镐,(三十) 他从镐京归来,
我行永久。走的时间真长。
饮御诸友,(三十一) 招饮一些朋友,
炰鳖脍鲤。(三十二) 脍鲤烤鳖真香。
侯谁在矣,(三十三) 谁呀都在这儿,
张仲孝友。孝友张仲在场。


注 释
(一)陈奂:“棲通作栖。《论语·宪问篇》邢疏云:‘栖栖,犹皇皇也。’”
(二)朱熹:“饬,整也。”
(三)朱熹:“騤騤,强貌。”
(四)林伯桐:“《传》曰:‘日月为常。’谓画日月于旗,则为太常。”
姚际恒:“常服。常,旂也。服,属也。言常之属也。”
(五)毛亨:“炽,盛也。”
(六)戴震:“按《盐铁论》引此诗作我是用戒。戒,犹备也。治军事为备御曰戒。”
马瑞辰:“急通作戒。”
(七)胡承珙:“此与《秦风》之王于兴师,文法正同。……王氏《释词》曰:《尔雅》:‘于,曰也。’曰,古读如聿字,本作欥,或作曰,或作聿。王于兴师,王聿兴师也。王于出征,王聿出征也。聿、曰,古通用。《笺》每以《尔雅》之于曰,为《论语》子曰之曰,失其指矣。”
(八)马瑞辰:“匡者,助也。……匡又为救。”
(九)朱熹:“比物,齐其力也。”
(十)毛亨:“则,法也。”
朱熹:“闲习之而皆中法则。”
(十一)姚际恒:“我服,戎服也。观上云维此六月,其亦夏时之戎服,故曰既成与?”
(十二)方玉润:“王于出征者,王于是自将亲征也。曰以佐天子者,以吉甫为副,参佐王师也。曰以定王国者,将以一战而定王国。”
(十三)毛亨:“修,长。广,大也。”
(十四)毛亨:“颙,大貌。”
(十五)毛亨:“肤,大。公,功也。”
(十六)毛亨:“严,威严也。翼,敬也。”
黄焯:“二有字皆语助。”
(十七)郑玄:“服,事也。”
马瑞辰:“按共、恭,古通用。共武之服,即言敬武之事。”
(十八)郑玄:“匪,非。茹,度也。……言玁狁之来侵,非其所当度为也。”
(十九)朱熹:“整,齐也。”
毛亨:“焦获,周地,接于玁狁。”
(二十)俞樾:“侵镐及方者,侵镐京而及其方也。方,犹竟也。……乃近北之一方。……水北曰阳。至于泾阳,谓至泾水之北耳。……所谓泾阳者,即指其入渭之处,阳陵故城。在今陕西西安府高陵县,高陵在府东北七十里。上文焦获,在今西安府三原县。三原在府北九十里,非其所当度为也。”
(二十一)朱熹:“织、帜字同。鸟章,鸟隼之章也。”
(二十二)严粲:“曹氏曰:‘白,帛也。’白斾以绛帛为斾也。以帛续旐末为燕尾,战则斾之。”
(二十三)马瑞辰:“《史记集解》引《韩诗章句》曰:元戎,大戎。谓兵车也。车有大戎十乘,谓车缦轮,马被甲,衡阨之上,画有剑戟,名曰陷阵之车,所以冒突先启敌家之行伍也。”
(二十四)朱熹:“轾,车之覆而前也。轩,车之却而后也。凡车,从后视之如轾,从前视之如轩,然后适调也。”
(二十五)毛亨:“佶,正也。”
胡承珙:“马以整齐驯习为善。佶者整齐,闲者驯习。”
(二十六)吴闿生:“太原,后魏原州。地在今平凉。”启华按:太原,《集传》误以为太原府阳曲县。吴氏订正为在平凉,较是。惟太原地区本广,实在今甘肃省平凉县以北环县以南一带。
(二十七)毛亨:“吉甫,尹吉甫也。有文有武。宪,法也。”
(二十八)方玉润:“盖吉甫成功凯还,归燕私第,幕府宾客,歌功颂烈,追述其事如此。故末以孝友之张仲陪笔作收,与上文武字相应,且以见宾客之贤。是私宴作法,亦献诗之自占身分处。”
(二十九)严粲:“《传》曰:‘祉,福也。’今曰:即王之赏赐也。”
(三十)俞樾:“则又言吉甫自镐京归其私邑,与其私人燕饮也。”
(三十一)毛亨:“御,进也。”
(三十二)严粲:“今云炰鳖,谓火熟之也。……《说文》曰:‘脍,细切肉也。’”
(三十三)毛亨:“侯,维也。”

注 音
棲xi西 饬chi斥 騤kui葵 炽chi翅 骊li离 颙yong喁 玁xian险 狁yun允 茹ru孺 获hu护 镐hao浩 斾pei配 轾zhi至 佶ji吉 炰pao袍 脍kuai快

诗词《六月》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六月

 


 六月棲棲,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
 𤞤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其大有顒。薄伐𤞤狁,以奏肤公。
 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𤞤狁匪茹,整居焦获。(11)侵镐及方,至于泾阳。(12)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13)元戎十乘,以先启行。(14)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15)四牡既佶,既佶且闲。(16)
 薄伐𤞤狁,至于大原。(17)文武吉甫,万邦为宪。(18)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19)来归自镐,我行永久。
 饮御诸友,炰鳖脍鲤。(20)侯谁在矣,张仲孝友。(21)


 【注释】 ①棲(xi西):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棲、栖,古同字,义与《论语》‘栖栖’同,谓行不止也。”饬(chi赤):朱熹《诗集传》:“饬,整也。” ②骙(kui葵)骙:《诗集传》:“骙骙,强貌。”常服:姚际恒《诗经通论》:“常,旂属也。‘服’,属也,言常之属也。”③𤞤狁、孔、炽:《诗集传》:“𤞤狁,即猃狁,北狄也。孔,甚。炽,盛。”是用:是以,为此。④王:此指周宣王。于:同“曰”,语助词。胡承珙《毛诗后笺》:“王氏《释词》曰:《尔雅》:‘于,曰也。’曰,古读如聿字,本作吹,或作曰,或作聿。……聿、曰,古字通,故《尔雅》训于为曰。”匡:《毛诗传笺通释》:“匡者,助也。……匡又为救。” ⑤比物:《诗集传》:“比物,齐其力也。”闲之:《孔疏》:“闲之,是以先闲习,故知先教战而后用师也。”则:《毛传》:“则,法也。” ⑥服:《诗集传》:“服,戎服也。”⑦于:往。《诗集传》:“古者吉行日五十里,师行日三十里。” ⑧修、广:《毛传》:“修,长。广,大也。”顒(yong喁):《毛传》:“顒,大貌。”⑨奏、肤、公:《诗集传》:“奏,荐。肤,大。公,功。” ⑩严、翼:《毛传》:“严,威严也。翼,敬也。”共、武、服:《毛诗传笺通释》:“共、恭古通用。……‘共武之服’,即言敬武之事。”(11)匪、茹:《郑笺》:“匪,非。茹,度也。……言𤞤狁之来侵,非其所当度为也。”整:《诗集传》:“整,齐也。”(12)方:地名。《诗集传》:“方,疑即朔方。”(13)织、鸟:《郑笺》:“织,徽织也。鸟章,鸟隼之文章,将帅以下衣皆着焉。”文、章:均指文纹。白旆(pei配):严粲《诗缉》:“曹氏曰:‘白,帛也。’白旆以绛帛为旆也。以帛续旐末为燕尾,战则旆之。”央央:《诗集传》:“央央,鲜明貌。”(14)元、戎、启、行:《诗集传》:“元,大也。戎,戎车也。军之前锋也。启,开。行,道也,犹言发程也。”(15)轾(zhi至)、轩:《诗集传》:“轾,车之覆而前也。轩,车之却而后也。凡车从后视之如轾,从前视之如轩,然后适调也。”(16)佶(ji吉):《郑笺》:“佶,壮健之貌。”(17)大原:吴闿生《诗义会通》:“大原,后魏原州,地在今平凉。”(18)文武、吉甫、宪:《毛传》:“吉甫,尹吉甫也。有文有武。宪,法也。”(19)燕:宴会。喜:喜事。祉:《毛传》:“祉,福也。”(20)御:《郑笺》:“御,侍也。”炰(pao袍)、脍:《诗缉》:“今云炰鳖,谓火熟之也。……《说文》曰:‘脍,细切肉也。”(21)侯:发语词。《毛传》:“侯,维也。”张仲、孝、友:《诗集传》:“张仲,吉甫之友也。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
 
 【译文】 六月备战分外忙,整理战车和戎装。四匹公马强又壮,战车军旗迎风扬。狁犯境逞猖狂,我军急行守边防。王命出征志气旺,誓死保王又安邦。四匹黑马均健壮,动作规范训练忙。六月盛暑时日长,备好戎装穿身上。身着戎装斗志昂,日行三十赴沙场。王命出征去远方,为王定国又安邦。四匹公马大又长,高头大马体健壮。攻伐狁慨而慷,为王立功凯歌唱。威武谨慎骁勇将,共谋战事打好仗。共谋战事打好仗,安邦定国忠于王。玁狁犯边不自量,占据焦获逞猖狂;侵扰镐地和朔方,以至窜犯我泾阳。军旗绣绘鸟隼像,白旆飘逸色泽亮。大型战车有十辆,锐不可当冲前方。战车齐整安然还,俯仰自如驰向前。四匹公马多壮健,军马壮健又熟练。征伐玁狁乘胜追,长驱直下至大原。大将吉甫文武全,万方效法齐称羡。吉甫燕饮喜洋洋,告捷周王受厚赏。自镐凯旋行军忙,师旅返归时日长。宴请众友坐明堂,炰鳖脍鲤佳肴香。客中哪位有名望?孝亲善友张仲郎。
 
 【集评】 宋·戴溪:“《六月》,吉甫受命北伐,既归,而群臣作是诗以美其功也。首章言常服,次章言成我服,三章言共武之服。三者不同,常服言兵车所常用之服,我服言六月御暑之服也,武服特言服武事尔。始也六月,皇皇然饬戎车而驾四牡,其事甚急。次章其辞少缓,比物四骊,则厩有余马;既成我服,则士有单衣;于三十里,则行有常程,古之人不以仓卒轻变节制若此。三章言戎马之大,兵事之严,既严且敬,莫敢不共武事,以定王国。四章言玁狁无道,建大将旌旗而出也。五章言戎车安静,四牡闲暇,薄伐玁狁,追至大原。夫以六月兴师,若此其急,乃整车徐行,薄伐遽止,功成而不矜,非吉甫有文武之德,何以及此?吉甫之既归也,蒙燕喜之礼,被多祉之赐。天子既嘉宠之,于是行役既久,其朋友亦相劳苦,为酒食之礼。当时有孝友之张仲,盖仲在当时必参预吉甫军事,故并美之也。”(《续吕氏家塾读书记》卷二)
 宋·谢枋得:“一章曰戎车既饬,四牡骙骙;二章曰比物四骊,闲之维则;三章曰四牡修广,其大有颙;五章曰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西北平原广野,举目千里,利于车战,故此诗以车战为重。”(《诗传注疏》卷中)
 元·许谦:“此诗盖从征之君子所作,详味其辞,若亲履其事者。一章总言盛夏出军之由,二章言车服备而军出,三章言攻伐之事,四章言玁狁侵地,以启下章驱逐之所至,末章言军凯旋也。诗前五章皆言车马之盛,但前四章泛言军中之车马,五章乃言吉甫之车马。一章我,我朝廷也;二章我,我军众也;卒章我,我吉甫也。一章之服,军帅之服也;二章之服,军众之服也。”(《诗集传名物钞》卷五)
 元·刘玉汝:“首举《六月》中含数意:一纪出兵之时,二表用兵之急,三见不得已,四见事关匡正之大也。……次章承首章载服用急之意……两言王命出征,皆暗指大将。三章言军容盛大,故可以建大功;武事严敬,故足以定王国,王国定而中外分定矣,亦暗指将帅。前章言孔炽而不言所以炽,言伐而不言伐之所在,暗言将帅而不言将帅之为谁,至四章方明言其深入,而后知所谓急者诚不可缓。五章明言大将吉甫,而后知承王命匡王国者有文武全才,此所以大功成王国定也,此章方归功吉甫。末章专言吉甫功成来归燕饮之事,举张仲而言孝友者,尊德也,且以见吉甫之有德非特才全而已。此二章皆称吉甫者,盖一篇之意归宿于此,此诗之所由作也,其叙事先后次第甚明矣。旧说以为美宣王,非也。此美吉甫也。”(《诗缵绪》卷九)
 元·朱公迁:“《六月》六章章八句。一章则治兵戎行而致忧勤迫切之心;二章则差马启行而具敏给从容之意;三章则马壮兵强而整肃将事;四章则彼曲我直而勇敢进师;五章则严兵去敌而其德为可美;六章则凯还饮酒而其友为可称。”(《诗经疏义会通》卷十)
 明·朱善:“𤞤狁横则周室危,攘𤞤狁固所以正周室也,此述其始受命出征之辞也。”(《诗解颐》卷二)
 明·梁寅:“六章皆赋也。六月,建未之月也。周之建子为正月,则夏之四月为六月,诗以夏正言者,盖朝贺用周正,而纪事仍用夏正也。《司马法》冬夏不兴师,而盛夏六月兴师者,敌加于己不得已而应之,难拘常制也。”(《诗演义》卷十)
 明·李先芳:“《六月》以讨而定,故其辞迫;《采芑》以威而服,故其辞缓。”(《读诗私记》卷四)
 明·孙:“严整闳壮,俨然节制之师气象。语不浓,却劲色照人,盖自古质中炼出。炼得最紧净,讽之韵长,玩之味腴。”(《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卷二)
 明·邹泉:“此诗之词虽是称美吉甫之功,要归美宣王能命将以成中兴之业。首二章原王命北伐之由也,中三章叙将帅所成功也,末章言旋师之乐也。”(《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卷十一引)
 明·吕楠:“一章、二章言六月出师之故也,三章言行师之本在严敬,四章言行师之法有节制也,五章言吉甫兼文武之材,六章言吉甫备孝友之德也。宣王用如是之人,中兴而复《小雅》之旧,宜矣。”(《泾野先生毛诗说序》卷三)
 清·朱鹤龄:“篇中凡称我者,皆诗人代为吉甫之辞。首章述吉甫受命之始也,二章、三章言戎事之备,四章、五章言却狄之功,末章言吉甫既归,天子以燕礼乐之,又进诸友与共饮而张仲与焉(用郑说)。盖使文武之臣御外,以孝友之臣居朝(见《毛传》),宣王所以克成中兴之功也。”(《诗经通义》卷六)
 清·姚际恒:“如许大篇,结得冷而妙。”(《诗经通论》卷九)
 清·翁方纲:“通篇征伐玁狁,自以将帅为主,而直至末二章始明出吉甫者,以征伐之事归达于天子也。所以首二章重提王于出征,曰王国,曰天子,诗人可谓善于立言矣。孔炽义至四章始畅言之,既饬义至五章乃终言之,亦见文章节次也。四章于织文白旆下方渐说出元戎,而五章始明出吉甫,文之得体如此。征伐正文,只于五章总叙二语,而有严有翼骙骙修广诸义,前后分写出之,末及燕饮,愈见节奏从容之至。”(《诗附记》卷一)
 清·方玉润:“前三章皆闲写车马骙服之盛及军行纪律之严,而未及战事,是文章中展局法。四、五章,至此乃入战事。写得贼焰甚炽而迫,然后我军出敌,一战而胜,所谓以逸待劳也。好整以暇,是大将身分。穷寇毋追,深得御边之法。六章,结似闲而冷,其实借孝友以陪文武,求忠臣必于孝子,是作者深意。”(《诗经原始》卷十)
 清·邓翔:“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谋断自吉甫,故深嘉之。此章正文也,末章题后也,正文简约,转向题后,著色描写都为吉甫,辉映波澜,明眼人当不买椟还珠也。方以类聚,称其友,知其人,而吉甫之孝友可知矣。忠孝者功名之根本,文治者武功之枢要。……张仲孝友与文武吉甫对举而错综言之,体用互著也。末章特为以孝友立文武之本源言,故诸多设色,亦文章之最绚烂处也。”(《诗经绎参》卷三)
 近·吴闿生:“《序》:‘宣王北伐也。’考诗词,则为军还饮至劳来之诗。至于武功,亦不甚夸耀。三代以前驭夷之方略皆如此。《传》云:言逐出之而已,盖得作诗之本旨。李钟侨谓:《六月》、《采芑》两诗陈军容之整,将帅之能,王灵赫赫,至于临阵合战,克敌制胜之谋,无一及焉。《江汉》、《常武》两诗亦然。乃立言之体要,以见天子之师,有征而无战也。至其词精深华妙,尤非后世所能及。旧评:比物,写马。央央,写旆。轩轾,写车。均简而能尽。通篇俱摹写文武二字,至末始行点出。吉甫燕喜以下,余霞成绮,变卓荦为纡徐。末赞张仲,正为吉甫添豪。所言颇得诗之妙处。”(《诗义会通》卷二,中华书局,1959年版)
 
 【总案】 《汉书·韦贤传》:“周室既衰,四夷并侵,𤞤狁最强,于今匈奴是也。至宣王伐之。诗人美而颂之曰:‘薄伐𤞤狁,至于大原。’”《六月》是首颂扬宣王中兴,赞美尹吉甫北伐𤞤狁有功的叙事诗篇,全诗洋溢着抵御外族入侵的爱国主义热情。此诗以时间为序,写出战争的全过程。诗人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写作手法,表现将士们同仇敌忾、勇于赴战的大无畏精神。诗中避而不写战争中杀伐流血惨景,只致力于将士们的军容和军威之强盛的描写,以预示正义之战的必胜结局,诗人可谓深知详略得当的剪裁之妙。

《诗经》-《六月》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六月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猃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 其大有颙。 薄伐猃狁, 以奏肤功。 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猃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薄伐猃狁,至于太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 张仲孝友。

 《六月》是一首叙述、赞美周宣王五年六月派遣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获得胜利的诗。周朝自厉王时起,政治腐败,国力日衰,四方异族多伺入侵。暴虐的周厉王被百姓赶出京城以后,共和伯代王行政。十四年后,宣王继位。这时,北方民族猃狁进犯,逼近京都。宣王派尹吉甫击退猃狁,立下战功,维护并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史称“宣王中兴”。《汉书·匈奴传》:“宣王兴师,命将征伐猃狁,诗人美大其功。”及《汉书·韦元成传》:“周室既衰,四夷并侵,猃狁最强。至宣王而伐之。诗人美而颂之曰:‘薄伐猃狁,至于太原。’”讲的都是这首诗所产生的历史背景。
 《六月》全诗共六章,每章八句。第一、二章描写从备战到出征时的情景。第一章重点写修车、选马。夏天六月,按司马法规定冬夏是不兴兵的,但是这里却是一派紧张备战的情景。兵车修整好了,(每辆车上) 四匹雄马个个骠肥体壮。士兵也都穿上了军装。这一切都是因为猃狁突然入侵,气焰嚣张。周天子发出保卫国家的命令,大军急急忙忙地做着准备。第二章重点写训练和出征。“比物四骊 (黑马),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是说夏天六月,战士们赶着选好的四匹油黑健壮的战马,按照法则严格地训练着驾车技术。“王于出征”天子一声令下,战士们穿上新制的军装出发了。他们日行三十里路,奔赴疆场,帮助天子打击入侵之敌。第三、四、五章描写行军、作战和克敌制胜的全部过程。第三章重点描写征途中将士们斗志昂扬、同仇敌忾。每辆兵车上的四匹高头大马又长又壮,战士们决心讨伐猃狁“以奏肤 (大) 公 (通“功”)。统军的主帅既威武又庄重,为了保卫国家和将士一起共同肩负起抗敌的使命。第四章描写整齐的军容和锐不可当的气势。“猃狁匪茹(茹,度量),北方的猃狁自不量力,把军队驻扎在焦和获两个地方(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进而又占领了镐和方 (在今宁夏灵武县及其附近的地方),最后深入甘肃到达泾水之阳 (今甘肃平凉县西)。周天子的军队穿着带有军徽的制服,举着画着飞鸟图案的军旗,旗杆顶上白色的带子迎风飘扬、鲜艳夺目。十辆大型的战车走在最前面为军队开路,浩浩荡荡,耀武扬威。第五章描写周天子的军队无比强大,力克顽敌凯旋而归。“戎车既安,如轾 (车向下俯) 如轩 (车向上仰)。四牡既佶 (健壮),既佶且闲。”战车平平安安地回来了,完好无损、俯仰自如,四匹战马既雄壮又驯良。因为大家同心协力讨伐猃狁,穷追猛打直至太原 (在今甘肃省固原县)。能文能武的尹吉甫主帅立下大功,为天下诸侯作出了榜样。第六章写喜庆宴会。尹吉甫胜利归来,宴请友人。他享受着赏赐之福喜气洋洋。在酒宴上他为大家讲述了率领军队从镐地起战胜敌人班师回朝的经过。许多战友都来祝贺,大家吃着甲鱼、脍鲤。尹吉甫的好友以孝养父母、友爱兄弟闻名的张仲也出席了这次宴会。
 这是一篇完整的叙事诗。诗中描述了猃狁入侵,宣王下达抗敌命令之后,从准备到出征、从交战到胜利,班师回朝,设宴庆功的全部过程。这是一次正义的反侵略战争。诗人热情地歌颂了领兵作战的主帅,赞美了军队的严整威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周朝天子的一片忠诚。尤为突出的是在诗的字里行间抒发了他那于“猃狁孔炽”之际“王于出征,以匡王国”的爱国激情。全诗主要采用赋的手法,描写是非常成功的。“六月栖栖”,暑热的天气有力地衬托出紧急的军情; 既饬的戎车,骙骙的战马,身穿崭新军装的士兵不畏天热进行着严格地训练,突出了抗敌的决心;“炽文鸟章,白旆央央”,鲜明的色彩,强烈地展现出一派高昂的士气;“元戎十乘,以先启行”显示出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
六月

六月

〔原文〕
六月栖栖,
戎车既饬。
四牡骙骙,
载是常服。𤞤狁孔炽,
我是用急。(齐急作戒。)
王于出征,
以匡王国。
(栖、骙,脂部。饬、服、急、国,之部。)
比物四骊,
闲之维则。
维此六月,
既成我服。
我服既成,
于三十里。
王于出征,
以佐天子。
(则、服、里、子,之部。成、征,耕部。)
四牡修广,
其大有颙。
薄伐𤞤狁,
以奏肤公。
有严有翼,
共武之服。
共武之服,
以定王国。
(颙、公,东部。服、国,之部。)
𤞤狁匪茹,
整居焦获。(鲁获作护。)
侵镐及方,
至于泾阳。
织文鸟章,
白旆央央。(鲁作帛旆英
元戎十乘,英。)
以先启行。
(茹、获,鱼部。方、阳、章、央、行,阳部。)
戎车既安,
如轾如轩。
四牡既佶,
既佶且闲。
薄伐𤞤狁,
至于大原。
文武吉甫,
万邦为宪。
(安、轩、闲、原、宪,寒部。)
吉甫燕喜,
既多受祉。
来归自镐,
我行永久。
饮御诸友,
炰鳖脍鲤。
侯谁在矣?
张仲孝友。
(喜、祉、久、鲤、友,之部)
〔译文〕
六月里紧张繁忙,兵车已整饬完备。四匹公马肥壮,士兵的军服装满车上。𤞤狁气焰嚣张, 我们必须严加防卫。周王命令出征,以挽救国家危亡。
四匹黑马健壮,操练严格合乎章法。就在盛夏六月,已经制好我们的军装。穿起新制的军衣,每天行军将近三十里。周王命令出征,由尹吉甫参佐王师。
四匹公马肥壮,大头大脑的样子。讨伐那𤞤狁,一定要建奇功。将士威武又谨严,齐心协力共同作战。齐心协力指挥作战,以确保国家的安全。
𤞤狁太不自量力,竟然占据焦获,侵犯宁夏和朔方,一直扩展到泾阳。我军高举鹰旗前进,白绸飘带随风飘动。十辆大型战车,勇往直前地冲向敌阵。
战车凯旋归来,俯仰自如一如既往。四匹公马依然雄壮,奔跑起来还是那么整齐、熟练。讨伐那𤞤狁,一直打到大原。能文尚武的吉甫,不愧四方诸侯的好榜样。
吉甫在庆功宴会上,接受赏赐无比喜悦。“我从固原班师归来,一路行军时间长久。”邀请朋友作陪,一起品尝脍鲤烤鳖的美味。宴会座中还有准?有著名孝友张仲。
〔评介〕
《六月》六章,章八句。这是一首歌颂周宣王派遣尹吉甫讨伐𤞤狁获得胜利的赞美诗。周王朝自成康既没渐趋衰落,“八世而厉王,胡暴虐, 国人逐之, 出居于彘。 𤞤狁内侵,逼近京邑。王崩,子宣王静即位,命尹吉甫率师伐之,有功而归。诗人作歌以叙其事如此。”(朱熹 《诗集传》) 《汉书·韦元成传》说:“周室既衰,四夷并侵,𤞤狁最强。至宣王而伐之。诗人美而颂之曰: ‘薄伐𤞤狁,至于大原。’”这是对《六月》一诗时代背景、历史事实的扼要概述。
诗的前三章写战前情况。第一章主要写𤞤狁入侵的严峻形势。依古兵法,夏天六月是不兴兵的,但诗的开端竟从“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这样一派紧张备战的繁忙情景写起。究其原因,是“𤞤狁孔炽”,从而突出了𤞤狁入侵的严峻形势,表明讨伐𤞤狁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王于出征,以匡王国”。第二章主要写训练和出征。“比物四骊,闲之维则。”谓六月里,战士们骑着四匹健壮的战马,严格地按照法则进行操作、训练。“比物”,齐其力也。“骊”,黑色马。“则”,法也。“闲习之而皆中法则。”(朱熹《诗集传》)“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谓战士们穿上新制军装,每日行军三十里。周王命令出征,由尹吉甫参佐王师。“三十里”,“古者吉行日五十里,师行日三十里。”(《诗集传》)“佐天子”,“以吉甫为副,参佐王师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 第三章主要写克敌制胜的豪情壮志。 “薄伐𤞤狁, 以奏肤公。有严有翼, 共武之服。”谓讨伐𤞤狁,一定要建奇功。将士威武又谨严,齐心协力共同作战。“薄”,语助词。“奏”,成。肤公,大功。“严”,威严貌。“翼”,恭谨貌。“武”,战争。“服”,事。这一章突出士气斗志昂扬,为四、五两章的讨伐战斗蓄势,使全诗结构紧凑,顺理成章。
第四、五章是全诗的高潮。四章开端:“𤞤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进一步渲染了战争形势,与首章的“𤞤狁孔炽,我是用急”相呼应。《诗经稗疏》云:“焦获,周之大泽薮,水草所便,虏既屯聚于此,或北蹂鄜、坊,南掠丰、镐。”𤞤狁凭借焦获这块水草丰美的大泽,大肆进行侵犯活动,甚至威胁到周朝的心脏地带。接着描述战斗场面: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高举鹰旗前进,白色飘带迎风飘扬,十辆大型战车冲向敌阵,勇往直前。第五章又写道: “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薄伐𤞤狁,至于大原。”健壮的战马熟练地飞驰, 讨伐那𤞤狁, 直打到大原。周军胜利了! 至此,点明北伐大将为文武吉甫。“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姓尹,字吉甫,周宣王的大臣,这次讨伐𤞤狁的周军大将。胜利来之不易,尹吉甫指挥有功,所以,称赞他为四方诸侯的榜样。
第六章写克胜饮酒,赏宴宾朋。结句:“侯谁在矣,张仲孝友。”侯,发语词。张仲,周之名臣,为尹吉甫的良友。孝友,以孝而著称的朋友。朱熹《诗集传》说:“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诗于结尾处“添写一陪客,突如其来,戛然而止,更无余语,出人意外,自是奇文。” (姚际恒《诗经通论》)
这是一首完整的叙事诗,从𤞤狁入侵,写到备战出征,从交战胜利,又写到班师赏庆,描述了一场正义之战的全过程。通篇以赋的手法,进行生动地叙写。语言简约而鲜明,脉络清晰而完整。诗中涉及周朝和𤞤狁双方,叙写时以周朝为主, 以𤞤狁为次。写周朝正义之师的威武强大,既写战马: “四牡骙骙”、“比物四骊”、“四牡修广”、“四牡既佶”; 又写战车: “戎车既饬”、“戎车既安”、“元戎十乘”,全诗六章竟有四章提到战马和马车。既写同仇敌忾:“共武之服,以定王国”,又写主将: “文武吉甫,万邦为宪”,从而突出了正义战争必定胜利的主题,渲染了正义之师的强大实力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此诗气势宏伟,结构严谨。方玉润《诗经原始》将诗的文势脉络、感情变化、形象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其前三章为蓄势养局法,四、五章为追叙之笔,末章乃入题位,堪称精辟之论。

☚ 菁菁者莪   采芑 ☛
六月0896夏天。吴语。浙江金华岩下〖 〗。

六月liù yuè

每年的第六个月。此指农历六月,天气热。比喻热情。《近十年之怪现状》四回:“田仰方此举,虽非正办,也算他尽了交情,较之一班人在人情在的,以及一班见面六月,背面腊月(二语京师谚,六月、腊月,喻冷热也)的,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

六月【同义】总目录


六月且月焦月精阳
上半年各月

上半年各月

一月:陬(陬月) 正(正月;正岁;正春;春正;月正;新正;夏正) 早月 元月 初月 端月 孟月 孟春 献春 上春 首春 发春 春王 三阳 孟阳 开岁 肇岁 献岁 华岁 芳岁 无岁 首岁 太蔟 寅月 寅正 建寅月 十三月 三之日
正月初:开正
正月或立春前后:开春
农历得甲的正月:毕聚
一、五、九月:无羊月 三长善月 三长斋月
二月:如(如月) 令月 杏月 桃月 丽月 中春 春中 仲春 仲阳 竹秋 四之日 建卯月
三月:辰 蚕月 寎月 季春 暮春 殿春 杪春 晚春 末春 姑洗 建辰月 小清明 樱笋时 樱笋年光阳春三月
四月:余 槐月 梅月 阴月 荒月 乏月 麦月 麦候 麦秋 初夏 孟夏 首夏 始夏 纯阳 正阳 清和 仲吕 建巳月
农历四五月麦子成熟期间:麦序
五月:皋 午月 榴月 蒲月 恶月 毒月 仲夏 中夏 蕤宾 浴兰月
五月、九月、正月:三长月
六月:荷月 且月(极~) 暑月 伏月 焦月 季月 季夏 长夏 晚夏 精阳 林钟 徂暑

☚ 一个月   下半年各月 ☛

六月

Jumada al-thaniyah; Jumada Ⅱ


六月

Adar


六月

June (Ju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25:00